清穿之熊孩子(六十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经过三个月的休整, 京城里的主干街道大多都已经修建完毕,整个京城焕然一新。宽阔平整的街道、郁郁葱葱的花木、整洁干净的街面,这一切都让人看着打心眼里喜欢。

    为了维持街面的卫生,朝廷还特意雇了人在街上洒扫, 得保证这新街道干干净净的。

    与此同时,钢筋和水泥板也研发成功。明华已经在水泥厂边上建了钢筋和水泥板的作坊,将这两样东西应用于厂房的建造, 把食品加工厂的厂房给建好了。

    新建的厂房有两层,它高大、宽敞,还安装了玻璃窗户, 冬日里,太阳一升起来,就能透过玻璃照进厂房内, 照地所有人心里都暖融融的。厂房边上是住宿区, 里面盘了暖炕,晚上下班后, 给自己烧锅热水, 下碗面条, 再坐在暖炕上喝着热汤面,只觉得连脚趾缝都暖和了起来。

    六阿哥为她招募的那位名叫甄少浩的先生,特意设计了两个机器。这两个机器用上了橡胶生产履带、工部生产的齿轮,用脚不停地踩着脚踏,就带动齿轮运转,产生机械能。其中一个机器, 加入适量的水、面粉、鸡蛋,先让工人将面粉揉成型,然后踩动脚踏,机器上面两个硕大的木槌就会捶打面粉。虽说这种机器,尚且是木槌捶打一下,工人翻动一下的模式,但是比起纯人工,效率已经快了起码四五倍。另一个机器,叫做面条机,用的是同样的原理,只需要把发好的面团揉开,叠成长条放在履带上,机器上就会把面条一根根地切好,速度又快,切地又好。

    看着这两样东西,明华又得不得感慨高手在民间。六哥那里还没有把蒸汽机折腾出来,她以为以清朝如今的经济基础,想要从纯手工业进入机器工业,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她没有想到,就算是没有蒸汽机,勤劳聪明的华夏人,也能用别的方法制造新机器提高效率。

    她郑重地对甄少浩行了一礼,道:“先生大才,我能请到先生来帮忙,实在是太幸运了。”

    这位甄少浩甄先生,是黄履庄的好友,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二十年前中了秀才,此后便再无进益,在旁人眼里,也不过是个落魄的穷酸秀才罢了。他眼睛里含了泪,心悦诚服道:“此两款机器,还是从格格的脚踏式纺织机上得到的灵感,甄某十分钦佩格格,能够在格格手下当差,才是甄某的荣幸。”

    未遇上这位满人格格之前,他只是个教书先生。因着喜欢研究些新奇的物件,更爱格物数学之类,一般人家便不喜欢叫自家孩子去他那里念书启蒙。家中收入微薄,妻儿生活清贫,大孙儿已经一十有八,但是就是没有姑娘家愿意嫁入他们这样的人家。

    也就是得到了涨潮推荐,他觉着家里不能再如此下去,举家迁往京城,在这位满人格格的手下做事。一开始,他还觉着有些别扭,他毕竟曾经是大明的子民,如今却为了生活向异族弯腰。但这位满人格格不似传说中那些粗蛮且高高在上,她博览群书,精通汉家文化,谈吐间气韵高华,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入木三分,每每无意间一语,都能引起他的深思。

    她瞧着不像是满人,倒把传闻中的汉家才女,都压了地没有了光彩。

    最重要的是,到了她的手下之后,因着结巴,素来都不被人看好的大儿子,因算盘打得好,反而受到了她的重视和提拔,如今管着农庄的账务,一个月有半钱银子的工钱;小儿子因写得一笔好字,成了那位忠公公的专用文书;大孙儿和小孙儿才学还算不错,被举荐到山东孔家的书院去念书了。就连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媳妇,也因为读过书,得到了重用,专门负责教导新招进门的女员工。

    如今,不是他们家娶不到孙媳妇,而是抢着要给他大孙儿说亲的人太多,妻子和儿媳妇挑花了眼,一时不知该选哪位姑娘才好。

    这等知遇之恩,他自当竭尽全力报答。

    过了两日,农场里贴出了告示。告示里公布了给甄少浩的奖励,并且还趁机公布了农场的奖励惩罚制度。除此之外,农场里取消佃户称呼,一律改成雇工。

    在农场里干活的百姓议论纷纷。

    “啥,雇工和佃户有啥区别呢?”

    甄少浩的小儿子甄远解释道:“佃户就是指你们只是向格格租地,雇工呢,则是格格雇佣你们干活,然后给你们应得的工钱。这干活的内容,就不仅仅包括种地,还有去加工厂上班啊,加入建筑施工队,这些都算,明白了不?”

    “啥?不租地给我们了,那我们吃啥?以后靠啥活?”

    甄远笑道:“老汉,你自己算算,就这四个月,你们一家子都赚了多少工钱了?你们种一年的粮,若是换成银钱,有你们这四个月的工钱多吗?”

    老汉虽然不识字,但对自家的钱财却算的很牢。之前收麦子时,他和儿子两个人,因干活卖力,赚了二两银子。后来二儿子和三儿子加入,到麦子被磨成粉以后,他们一家赚的工钱合起来也有五两银子。

    后来格格办了个水泥厂,他的二儿子被招了进去,现在每个月打底的工钱就有五百文,他若是干得多,做得好,还有十文至两百文的奖励。

    建筑队挑选工人时,他的大儿子和三儿子入选了,现在跟着做一个工程就能拿到一两银子左右的工钱。而他本人,虽然年纪大了没有入选,但是因着种田经验丰富,管事儿的让他专门管着地头上的事情,每个月工钱也有三百文。

    种地这事儿,是看天吃饭,一年忙碌下来,最好也就能混个肚子饱,旁的是不能多想的。如今赚的银子,不仅够买一年的粮食,还有几十两剩余。乖乖,往年能多几十个铜板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了!

    老汉吧嗒吧嗒抽着烟,心里盘算开了:手里没有地,终究是不安心。他现在的银子,够买三四亩上好的良田了。不租地也行,他先把地买下来,再花点钱买点营养粉,把地交给家里的婆娘和儿媳妇们,他和儿子们呢,还是在农场做工,这样家里既有粮食又有积蓄,日子很快就能好过起来,等过个三四年,家里的娃娃多了,就把那老泥土房推了,用农场的优惠价去买些水泥,给自家盖个水泥的大院子,娃娃们想怎么跑就怎么跑,这日子得有多美呢。

    不仅老汉这么想,其他人心里也各自有着盘算。

    甄远见状,只是笑了笑,然后接着道:“格格还说了,发明新的对农场有用的机器,农场都会给奖励,这越有用的奖励的钱就越多,比如我爹,一台揉面机奖励了三百两银子,一台面条机就奖励了两百两银子,有这五百两银子,我们家那两小子读书的钱就妥当了,你们要是能做出新机器,也是一样的。除了这个以外呢,改良新机器也有奖励……”

    “甄管事,啥叫改良机器啊?”

    甄远:“就这么说吧,我爹那个面条机,你们谁要是能让切面条的速度更快,那就叫改良,那也有奖励,你们谁要是能让那耕地的犁,用起来的时候使更少的力气,翻出更多的土地,那也有奖励,听明白了不?”

    一个家里父亲是木匠的小伙子立时便道:“这我可以试试,我打小就是玩着我爹的工具长大的。”

    “还有,以后咱们农场的雇工呢,都是要分等级的,要分一级到十二级,这一级的工人,工钱最低,十二级的工人,就是咱们农场的宝贝了。大家从现在开始,都是一级,要是想要升级,就得去考试。比如在水泥厂的,六级工人得把厂规背熟了,能认得两百个字,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干完规定数量的活就行。大家要重视这个啊,每一级工人的工钱,那积少成多下来,差的可有点大的啊。”

    老汉又坐不住了:“甄管事,像我这么大的年纪,那是想认字也记不住啊。”

    能认字那是天大的好事儿,他自然盼着儿孙们能多认识些字儿,可他都一把年纪了,就算是想记也记不住啊。

    甄远道:“这个也是额外有规定的,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家,就不考认字了,您这样的,认字方面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老汉,咱别的可以不会,但自己的名字得会写吧?格格给你们看的合约,你们得会看得懂才行吧?这都是为了你们好,既然眼前有了机会,就别再叫自己成为睁眼瞎子了。”

    ……

    崔宗盛看着甄远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踢了一脚在边上听得津津有味的儿子,背着手起身道:“别听了,还不快跟我回去,把咱那个水泥搅拌机再去倒腾倒腾,还有你弟弟手里那个自动小木船的模型做的咋样了?”

    崔大起身,拍了拍屁股跟着崔宗盛身后,道:“爹,你不是看不上老二的小木船吗?”

    崔宗盛气道:“你娘去跟凌管事打听了,若是做出了新式玩具,农场里会负责将它卖给外面的玩具厂,他们只抽一成银子做佣金。”

    一听崔宗盛提起那位漂亮的像是天仙的凌梅管事,崔大的脸就忍不住红了红:“爹,既然玩具厂要,咱们干啥不直接卖给玩具厂?”

    平白过了一道手续,还要分钱给农庄。

    崔宗盛摇摇头:“店大欺客懂不?人家玩具厂给咱们两个升斗小民的价钱,和给贵人的价钱能一样吗?再者,要是没有格格庇佑,咱们就算是拿到了钱,那日子就能过得安稳了吗?”

    这儿子,虽然人高马大的,这脑子还没有甄少浩那个结巴儿子来的灵活。

    走走走,得回去把那些东西弄出来。没道理一起来的京城,他崔宗盛会被甄少浩给压下去。

    为了银子也不行!

    告示前热火朝天,明华远远地瞧了一会儿,然后收回视线,问身边的清霜:“食品加工厂筹备地如何了?”

    清霜回道:“揉面机和面条机各生产了二十台,已经抬到厂房二楼了,厂房的一楼准备了十个大的火炕,配了二十个女工,足够烘干生产出来的面条了。另外,每台揉面机各配备两个工人,每台切面机也配备了两个工人,炒面的灶台和火炕是连在一起的,有二十个,每个灶台配备了两个女工,离家远的,可以在宿舍里休息。”

    明华又问边上的甄夫人 :“女工培训地如何了?”

    甄夫人恭敬道:“这一批总共招了一百八十名女工,除却在工厂里上工的,还有那些人高马大的女保安,分四班巡逻工厂,这既是为了保护那些女工,也是为了不叫厂里的事情外泄。只不过在武力这方面,女子终究不如男子……”

    “这样就够了,工厂外面,我还会安排别的人巡逻的,”明华呼出一口气,说道:“这些人防的本来就不是外人。”

    虽然现在在普通百姓中,男女大防还没有防到变态的地步,但是要招这么多女子来工厂上班,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这些人愿意过来,就是信任她,她不仅得让她们能够赚到钱,还得保护她们的安全和名声。

    新年的第一场白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的时候,就是大公主出嫁的日子。博尔济吉特班第特意从科尔沁赶到了京城,亲自接大公主去草原。

    明华和其他兄弟姐妹们一起送她到了正阳门,临行前,大公主从大红色的喜轿上下来,掀起盖头被班第牵着手走到众人面前,眼里水光盈盈:“我该走了,你们回去吧。”

    明华从清霜手里拿过一个包裹递给她,道:“这是今儿早上才赶制好的,送给你。大姐姐,祝你和大姐夫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大公主松开班第的手,将包裹抱在怀里,用力地点了点头。

    出了京城以后,大雪又开始如鹅毛般飘落。大公主坐在轿子里,打开了包袱,发现里面装的是两双靴子。靴子是皮毛做的,毛的一面朝里面,皮的一面朝外面,只不过这靴子的底部是黄的,说软不软,说硬不硬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

    她的宫女在一边说道:“公主,奴才上车前,格格的宫女清霜对奴才说,这鞋子底是用橡胶做的,防水防雨,那橡胶则是海外带回来的,听说明华格格也是试验了好几次,才出了配方,连夜赶着做出来送给格格的。”

    这两双靴子是同一个颜色,但是大小不同。小的那双,瞧着是她的尺码,那大的那双,必定是给大驸马的。

    她瞧着就打心眼里喜欢,把大的那双靴子给了宫女,羞涩道:“你去将这个给驸马。”

    同车的一个嬷嬷脸色顿时不好看了,她拦了拦:“公主,这怕是不合规矩……”

    大公主淡淡地瞥了她一眼,问道:“这是内务府新拨过来的嬷嬷吗?”

    宫女便道:“是,陈姑姑身子不适,您让她去公主府看家了,内务府便新调了这位赵嬷嬷过来。”

    赵嬷嬷赶忙道:“奴才原来在恭亲王府当差。”

    恭亲王府,那便是大公主生父恭亲王常宁的府邸。

    大公主顿了顿,仍旧将鞋子交给宫女,冷淡道:“既是内务府送过来的,就该懂得规矩,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得掂量清楚了。”

    然后,她对宫女点了点头:“去吧。”

    宫女应了声,捧着鞋子就到了马车门口。马车停下后,她抱着鞋子走到队伍前方,对着班第行了一礼。

    班第调转马头问道:“可是公主有何吩咐?”

    小宫女聪明地紧,她将靴子双手敬上,道:“这是公主新得的靴子,既防水又保暖,这一路上天冷风急的,公主请驸马千万要保重自己。”

    班第心里欢喜,当即下马,接过靴子后就换上了,果然觉得十分暖和。

    小宫女顺势还给赵嬷嬷上了点眼药:“驸马穿着舒便好,刚刚嬷嬷还拦着不让送,说公主这么着是不合规矩。”

    班第闻言,便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快些回去,好生照顾公主。”

    小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