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学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最快更新全球战国最新章节!

    一六二八年二月九日,大明天启十年的会试开考。

    “老师,弟子已经把允大和宪之他们给送进考场去了。”

    “嗯,汝玉辛苦了。你送他们去考场,没惊动考场里面的人吧?”

    “老师放心,弟子是便服前往。而且北京冬天的卯时,黑咕隆咚的,除了灯笼照着的那一点,其他地方也看不见。”

    “那就好,做到这个程度便够了。虽说允大、宪之他们都是一时之骏。但是考试公平乃是国家的根本之一,万万不能触碰啊。”

    “是,弟子也是这么想的。”

    “好,说起来,最近皇上的信件到了。明天为师会向吏部提交关于你和幼玄新职位的提议,估计在下一次的国务会议上就会通过。你且去把幼玄叫来,为师先跟你们交个底。”

    “是。”

    所谓‘老师’,自然便是这个位面天启四年会试的主考官袁可立了。而汝玉、幼玄,都是这一年的进士。虽说朝廷明文规定,所有进士都是天子门生,但,数百年的习惯下来,当年的进士从来都是拜在当年的主考官门下。

    出现这样的局面很正常:新科进士初入官场,需要大佬领路,照拂。朝廷大佬呢?也需要下面有一群小弟使唤。这个东西,不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也跟忠奸无关,纯粹是官场生态之必然。

    天启四年(1622年)这一科,主考官是袁可立,当年的状元是文震孟——这位现在是皇长子朱慈燚的老师之一。而这一届考生里,经过多年的接触、观察,袁可立最喜欢的却是倪元璐(汝玉)和黄道周(幼玄)二人。

    在历史本位面上,这两位都是大书法家、书画家、大学问家。其中的倪元璐在崇祯年间出任北京户部尚书,面对仓库可以饿死老鼠的国库,他大胆启用精于算术,但是毫无功名的民间高手,对户部的账目进行了清点,凭空变出了几百万两银子——可惜,崇祯年间的大明已经救不回来了,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他自缢殉国。

    至于黄道周,在历史本位面上乃是南明隆武政权的首辅,抗清失败被俘后坚决不降,最后壮烈殉国。

    袁可立喜欢这样的弟子,也只能说是物以类聚了。

    在这个位面,两人于1622年中进士,六年时间里,主要都是在各部辗转,充任低级官员。六年了,两人的品级都还只是正六品。

    “汝玉、幼玄,为师前些日子和皇上通了信,特意向皇上举荐了你们二人,而皇上的回信里,也表示最近这些年他也在关注你们。”

    “啊?弟子多谢老师。”

    “皇上也在关注我们吗?这真是让人诚惶诚恐啊。”

    “呵呵呵,有才华的人,正是锥处囊中嘛。”捋了捋胡须,袁可立笑道:“你们二人这六年,在通政司和北京六部辗转堪磨,经常都是刚刚熟悉了工作就被调到另一个地方,这期间,可曾有过怨言?”

    “老师。”黄道周起身道:“一开始确实有些不理解,但是到了后面,随着观政的部门越多,弟子心里慢慢有数了。”

    “老师,弟子和幼玄的想法一样。”

    “所以啊,这才是聪明人啊。”大笑一阵后,袁可立神色严肃起来:“汝玉,为师准备向吏部举荐去做淮安知府。”

    “啊?这”

    “有话就直说。”

    “是。”倪元璐站起身来:“老师,这会谁都知道淮安是官场地狱,弟子去了那里?”

    “哼,莫非你也是准备下了地方主政一方后就大捞特捞?”

    “不敢,弟子家中颇有资财,而且最近这些年朝廷不断为官员增加薪俸,弟子完全没有捞钱的想法和需要。只是,老师,信王殿下那性子,弟子害怕伺候不了啊。”

    “嗯信王殿下呢,做事是操切了些。不过你只要自己持身以正,信王又能把你如何?那些被信王拿下的官员,哪个是被冤枉的?而且殿下这些年,除了拿掉很多官员外,也推荐了很多清廉守正的官员、吏员甚至差役。你若是去了淮安,能够得到信王的认可,这对你将来的仕途,可不是一般的有好处。毕竟,信王现在在民间被称为天启海瑞,他的认可,就是对一个官员廉洁度的最高肯定啊。”

    “是,弟子明白了。”

    “嗯,你去了淮安,主要有三件事要办。”

    “请老师示下。”

    “其一,在汛期到来前,加紧完善淮安府黄河两岸的新大堤,今年夏天的汛期,淮安府万万不能再决堤。”

    “老师放心,弟子在工部观政的时候已经发现,水泥凝固时间极短,凝固后极为坚固。之所以以前的淮安知府做不好,不过是收了下面承建商的钱,对承建商偷工减料说不了重话罢了。”

    “正是如此,只有你自己持身以正,才能对下面的人严格要求。好,这第二件事情,朝廷已经同意,今年新建的中学,给淮安府安排一所,小学给淮安安排三所。”

    “啊?哎哟,这可真是好事。弟子带着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