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在那样紧要的关头,时间的变动只能以分钟来计算。镇国公主甚至没有时间更换衣服,当夜子时二刻,她派遣心腹侍卫到四处传信,紧急召来了政事堂中所有的重臣。

    外面已经乱如鼎沸,朝廷上层不可能有人还睡得着。几位宰相的住处离大内很近,半刻钟内陆续都到齐了。可于垠岳随行统领禁军,片刻不离大内的岳飞,反倒是来得最迟。一刻钟后他匆匆赶来,却表示自己收到了宗府的传信——在反复服用青霉素药粉之后,宗相公终于从昏迷中醒了过来,有了基本的神智。他只听家人简单解释了几句,便命长子宗颖迅速入宫,要向朝廷传达自己的意见。

    宗府离大内政事堂其实也不算远。但宗颖居然被困在路中动弹不得。四处游行喧闹的流民已经不仅仅是闹事了,短短一夜之间,流民中居然冒出了不少手持武器身批棉甲的壮汉,指挥着这些地痞四处设置路障占据要道,并且突破了京兆尹先前设下的好几道屏障,完全控制住了汴京中心的交通,大肆盘查过往行人,正在逐一封锁通往政事堂及大内的道路

    要不是岳飞收到消息亲自带兵抢人,怕不是宗颖都要被陷在里面。

    这个消息极大的震撼了政事堂,以至于议事的殿阁中居然罕见的陷入沉默。大家都是在刀山火海中厮杀过来的人,当然太明白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了。设置路障盘查行人封锁道路,这就是拉开旗鼓与中央政权直接对抗,摆明车马的叫阵强力机关,距离公开造反冲击宫掖,也就只差一个振臂高呼的时机!

    形势来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如果路障及乱兵迟迟不能清理;如果汴京中心作为风暴眼继续发声;如果动用一切人力都不能阻止混乱;一旦等到天亮,等到首鼠两端、预备投机的人发现京城还在乱民手中,镇国公主手中的力量依然无法完成控场;各色人等一定纷纷出门,朝风暴的中心汇聚。一旦人潮从数万变成数十万,光靠先前调拨的千余精兵,肯定无法保护万全。

    那么,只要郊外张俊所部有人哗变,只要流散的禁军组织起来冲入宫中,就一定是千人呼,万人应,多米诺骨牌一推就倒;所谓忽喇喇似大厦倾,赵菲和她的抗金路线,也就可以一起打包滚蛋了。

    ——事后的调查也证明,在这个乱兵蔓延如火,中枢已经被实质性封锁的时刻;隐藏在乱民后的人物终于跳了出来。仅仅在当夜子时至卯时,区区两个时辰之内,携带着亲笔信冒死突出城外的私兵与亲信就有数百人之众,郊外庄子的壮丁也被迅速武装整训,紧张的等待着主家最后的指令。一旦双方完成勾结,昔日陈桥旧事,便近在咫尺。

    在这个决定民族命运的夜晚,所有人都压上了自己的赌注!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没有什么别的好说了。镇国公主不再搞什么行礼如仪的流程式废话,直接开口定调。

    ——在所有的历史书中,镇国公主在今夜的讲话都被浓墨重彩,反复强调;被公认为是骚乱中局势转折的关键点;甚而言之,她日后定于一尊,可以大刀阔斧推行抗金与改革路线的起点,就奠基于这一次会议。一言兴邦,也不过如此。

    在此,将讲话全文转录如下: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就在汴京的中心,在政事堂的门口;那些闹事的匪徒已经公然的抢夺武器、封锁道路,破坏秩序;还大肆冲击政事堂 、占据太庙。所有这些行为,如何可以容忍! 决不能让这些匪徒以为朝廷无能无力,以为抗金的大局可以逆转。所以,必须迅速平息局势,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对一部分心怀不轨的乱党下重手。凡是破坏秩序、 搅乱局面的匪徒,一律强行处置。如果有人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后果自行负责。!】

    寥寥数句,分析严密;抓矛盾、列方法,考虑周密、措施可行,几乎是当时唯一的办法,段位相当之高。

    虽然赵菲在日后屡屡自嘲,说此时的自己“火候不够”、“没有担当”;但当时镇国公主再火候稚嫩,也只是在巅峰阶段的自己面前有些露怯;一旦下定了决心要办事,试问此时谁能敌?

    鲜明表态之后,赵菲又说:

    【事情到了现在,还能不能退缩?十几天前妥协了一次,几天前再次妥协;结果呢?结果还是要闹,还是不能满足。如果再妥协下去,还能不能抗金,能不能北伐,能不能坚持靖康以来恢复国土的路线?事情到了现在,不采取断然的办法肯定不行,否则谁后果不堪设想!没有时间来争论责任了,具体的经过可以后面分析。现在我已经决定,采取一切可行措施解决问题。如果有历史责任,我来承担。】

    ——壮哉!

    说实话,事情一步步闹到了现在,满朝朱紫身临其境,难道不知道外面的人打的是个什么心思,动的是个什么主意?但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想去碰大宋体系中最要命的bug。文官之间撕逼归撕逼,投靠皇权后亲自下场与同年故旧兵戈相见,那吃相还是太难看了,名声也是太难听了——君不见王荆公之旧事乎?

    所以,镇国公主这一句话才这么关键,后来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她当然知道宰相们的小心思,所以也亮明车马交底了:你们不就是拐弯抹角的不敢承担么?那老娘就明确告诉你们,有历史责任老娘担。日后若有万一,要粉身碎骨由老娘粉身碎骨;要万劫不复由老娘万劫不复。你也不用揣摩上意,我也不玩官样文章形式主义,我一口唾沫一口钉,这事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担当,这就是格局,这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关键时刻就怕孬种,身处潮流中莫知方向,做什么都可能是对的,做什么也都可能是错的。就算决心再大,手腕再高,往往也可能办砸。办砸之后敢不敢慷慨承担,就是顶级人物与寻常货色之间的差别——手腕见识都是可以练的,但这种胆识,一般人还真练不出来。

    某种意义上,穆祺联合刘礼推废帝搓麻上去,的确也算是眼光毒辣。

    话已经交代到了这里,别人还能说什么?权威就是权威,权威可以被质疑,但是却很难被挑战。赵菲的权威未必足够一语定鼎,但是当初首倡义兵,带着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朝廷打回汴京,这一点却是真的。既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强渡山河,要承担责任。那大家当然只有归队。

    所以,从赵鼎、张浚开始,所有宰辅、将军一齐拜倒奉命,再无异议。

    众人之中,只有位列最后,权知京兆尹的陈规多了句嘴,说镇国公主的话他完全赞成;但现在京中官吏的士气很低落,他也很为难。

    陈规是宗相公的人,当然不会和朝廷扎刺,说这一句也只是阐述客观困难——先前朝廷一退再退,是真把大家搞怕了;现在你要我们上没问题,您老给下面一个保证行不行?

    这样的要求无异于逼着镇国公主公开承认之前的错误,说实在有些大逆不道。但事情到了这一步,赵菲也不同下面废话了。她从袖中取出两道旨意,直接扔了过去。

    第一道旨意命令岳飞韩世忠强力平息政变,内容与方才的讲话相差无几,但通篇都是镇国公主亲笔,除了玉玺之外还用了私印——白纸黑字抵赖不得,下面该放心了吧?

    第二道旨意则可怕得多,同样是赵菲亲笔,却只写了一句话:

    【依律,嘉阳乡主、淮阳乡主及涉案人等即刻枭首以徇,勿得迟误。】

    陈规倒吸一口凉气,什么也不能说了。

    还是那句话,局势动荡到现在,镇国公主也要向她的基本盘,向抗金路线表达忠诚了——哪怕用她妹妹的血。

    做错了事情,耽误了时机,总归是要负责任的。而历史收取利息,又从来不留分毫情面。

    在亲手递出赐死旨意的时候,镇国公主到底是什么心绪,什么感受,大概谁也不能猜度。只是在短暂的沉默后,被岳飞带来的宗颖向前几步,同样拜倒在地——他官阶最小,根本不敢在这样的场合表态;等到现在才终于能插话:

    “臣的父亲让臣带一封手信来,还亲口交代,如果公主下了什么谕令,请在旨意的后面附上他的名字……“

    赵菲结过宗颖递来的纸条,看到白纸上歪歪扭扭签着宗泽的画押,显然是宗相公扶病而起,勉强写下的字迹。

    同样是白纸黑字,同样是无可抵赖,宗相公这个举止的用意,无异是以自己的权威给镇国公主的谕令背书,是耗尽此生所有的政治能量,推了这个国家最后一把。

    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都要过河;无论如何,都要北伐。

    因为彼此地位悬殊,宗泽从来没有见过赵菲一次。但只要路线一致,他就愿意呕心沥血,再用一条老命,为素不相识的镇国公主拼一把。

    当然,到了此时此刻,也只有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宗相公,有资格用性命拼这一把了。

    即使禁苑对谈,已经尽力狠下了心肠。但殷殷情谊在前,大概赵菲心中仍旧会一热。

    她缓缓吐息,语气并无变更:

    “多谢宗相公的好意……预备动手吧。”

    ·

    这样的大事,最难的是下决定。决定下达之后,具体办事倒简单了不少。岳飞与韩世忠手握重兵,不愿意在这种场合中掺和过多,但私下里却已经做好了全套的预案。

    按照方案,韩世忠立刻奔赴城外接手禁军,看住驻扎在郊外的张俊及西军诸部,同时委派心腹抽调精锐入城,由外到内逐一清场,以强硬手段驱逐占道闹事的地痞流氓;岳飞则从垠岳抽调七百精兵,优先解决在汴京要害场地搞封锁设路障的乱党。两军里外应和,约定在天明前解决问题,于御街汇合。

    丑时二刻,一切动作布置完毕,身处城内的岳飞抢先调动了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从禁苑压了出去。

    这几日乱党造谣诽谤,上蹿下跳,拉帮结派搞得很是开心;所以看到岳家军的精锐居然毫不害怕,还挥着大棒子呜呜咋咋扑上去,然后理所应当的锤了个满脸开花,痛哭流涕的往回跑;个别强硬的还想躺下做滚刀肉,但现在火把熊熊半夜也亮如白昼,后翼的弓箭手当空一箭射穿手臂,也就只能滚来滚去大喊救命了。

    说来也是可笑。底层的炮灰或许不知道,但背后出手的高人却是千算万算,早就算过了双方的力量比;要不是绝对暴力上实在斗不过赵菲,他们何必还辛苦造势,和朝廷虚与委蛇?直接发动兵变冲进宫中抓人,岂不更是方便?

    连武力对比都搞不懂,还敢热血上头往前冲;这就是自己作死,怨不得别人。

    这样混乱无序的时候,本来最容易搞出大规模的踩踏伤亡。但颇为地狱笑话的是,居然是道君皇帝救了这些乱党一命——禁苑里是道君皇帝精心修筑的奇石,为了时时浏览,附近的道路都修得格外宽阔,又平又直;狂奔的乱党直接往道路两边的阴沟一滚,缩在里面一动不动,居然也没被踩死。而急于赶路的岳家军也懒得理这些杂鱼,径直往前奔去。

    汴京城实在太大,沿途又要清理先前挡路的那些灵台火坑,等岳家军到达风暴的中心,被儒生神棍盘踞数日的太庙,已经是寅时二刻了。而太庙中号声震天,居然还在摆灵堂哭先帝呢!

    说实话,演到了这一步就实在有点过了。儒生们是两天前冲进太庙哭列祖列宗;这几日也号称是除了僧道送进来的稀饭以外水米不沾,口口声声是要“斋戒敬天”,显示与女祸乱国之镇国公主不共戴天的决心。但四书五经又不是道君皇帝的符咒丹药,你们一群四体不勤的儒生哭了两天两夜,是怎么做到越哭越有元气的?

    儒家超人是吧?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