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婆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扈姐姐?

    这个名字倒是耳熟。

    毕竟是水浒世界,扈字让人不得不多驻足两步。

    “瞧你这孩子,满嘴净是瞎说。”李夫人见小女孩儿无状,赶紧把她从阎娇娇腿上扯下来,顺手在屁股上拍了两巴掌当惩罚,这才不好意思的跟阎娇娇道歉,“这几日三娘缠着大官人教她学骑马,大官人生怕她年纪小摔了撞了,找了诸多推辞,谁知道她都记到心里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活泼些是好事。我也不是外人,孩子亲近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恼,您就别打孩子。”阎娇娇知道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便也不追着多问,只说了几句,让李应夫妻下得了台,然后众人自是宴饮不提。

    第二日,阎娇娇和李应商量好买粮的事情,李应又说起东京繁华,他打算派人去东京采买些时兴玩意儿回来,问阎娇娇要不要派人同去。如今路上盗匪横行,商队结伴,自是人越多越好,阎娇娇一听极其感兴趣。只是她人手不多,若真是要出门,还得去宋家庄找人,两人便商量了大概,细节需等到秋收后再做计较。

    忙完公事,剩下的便是放松游玩的时间了。李应一个大男人自然不好多掺和,委托了妻子代劳,好好照顾阎娇娇,三个女儿也跟着过来,几个人自然而然的也聊起了扈三娘。

    作为附近胡家庄的掌上明珠,扈三娘可是小娘子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但也是大部分人眼中的“疯婆娘”。

    “她都不穿裙子。”李夫人提起扈三娘,最先出口的就是这么一句话,“整日里穿着裤子四处跑,跟个小郎君一样,这像什么话。”

    阎娇娇倒是没想到她看不惯扈三娘的点在这儿,但转念一想,却也理解。

    衣服代表阶级。

    农人穿布衣,富人穿绸缎,小农是短打,文人雅士则是长袍澜衫。

    姑娘家穿裤子的,不是没有,但那裤子是在家中消夏穿的,没有去外面穿的道理。

    况且扈三娘穿的也不是女裤,她穿的多半是男士的宽口裤,束吊腿,这样方便骑马打架。

    宋朝与唐朝不同,唐代女子穿男装,穿胡服,那是时尚,但宋朝这就很是离经叛道了……别说女人,就算是男人,这种装束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毕竟,这是个重文抑武到疯魔的时代,文官地位比武官高得多,同级别的武官要给文官下马行礼,以至于武将们都习惯在盔甲外面罩一件袍子,是谓“文武袍”,以表示“我不是只会打架的粗鲁汉子,俺也一心向文呢。”

    这种裹甲制度,又称衷甲,《宋史·仪卫制》称其为“绣衫”,是武官们表示“共谦”之态。

    不要小看这种奇葩的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还传到明朝,传到了日本……武官文穿也逐渐成了潮流。

    只能说,只要活得久,什么都能见到。

    在李夫人这种传统女性看来,扈三娘穿裤子,就相当于后世小太妹们烫头纹身打鼻环了。

    然而,就跟后世,总有妹妹们觉得这样的姐姐才是偶像一样,李家三个女儿可对扈三娘崇拜至极。

    “穿裙子不方便骑马啊。娘不是自己也说,骑马上山,还是裤子方便。”李家大女儿率先张口,“您先前上山,穿裙子还险些摔了呢。”

    “练武也是裤子方便。”二女儿兴奋的说道,“扈三姐的功夫可比她哥哥还俊,上次我们在在庄子里就看到,有人调戏小娘子,她一巴掌过去,那人脸都肿了。他还不服,还要跟三姐比武,三姐抽出双刀把他打的找不着北,最后若不是他家家仆来,恐怕就要少一截了。”

    “就是,爹爹之前还夸过,说若我们能跟扈姐姐那么厉害,那不管是外出行走,还是嫁人去别家都不用害怕了。”三女儿举起两个肉乎乎的小拳头,“谁要欺负我,我就打她。”

    “你以为这世间的事情,都是拳头能解决的啊!”李夫人先是骂了句女儿,才跟阎娇娇诉苦道,“唉,你不知道,那扈三娘打的那个登徒子,可是她的未婚夫。”

    “啊!”这下阎娇娇可是惊了。

    李夫人见状,才觉得拿到了讲故事的诀窍,也不再卖关子,将事情一一讲来。

    扈三娘能作为附近几个庄子的标杆人物,自然是有她出众的地方。出身好,长得好,只是常规大小姐的配置。

    别的不说,李家自己的三个女儿也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