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077

    “什么?”

    “想要推广印刷术的话,那么得先解决纸张昂贵的问题。”李世民道,“自从前朝开始实施科举制之后,天底下读书人的热情都被激发出来了,因此从前朝开始,纸张书本的价格持续走高。”

    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不管是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还是更早之前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乃至周代的乡举里选的方式,都直接断绝了没有门路的布衣平民走上仕途的机会。

    不仅如此,还助长了士族把持朝廷的不正之风。

    这种情况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因为在唐朝得以完善成型的科举制度就是在南北朝时期萌芽的,那时候的录用规矩已经直接确定了可以对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随材录取⑴。

    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跻身仕途的寒门庶族子弟仍然不多,仍然由士族把持朝廷。

    这也是为什么会流传出“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这样一句话。

    对于世家而言,他们当然希望恢复九品中正制,以维护和巩固他们士族的地位了,要知道在魏晋时代流行九品中正制的时候,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从这一句话里面就可以明白士族为什么那么推崇九品中正制了。

    曾经的李家也是世家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已经从世家跻身为天家了,所以历史再次重演了——

    世家们想要巩固他们的地位,天家也想巩固他们的皇权。

    作为皇帝,李世民深知世家把持朝廷的危害,当年还是秦王的他率兵攻打王世充的时候,他们的兵马已经将王世充所占据的洛阳包围得水泄不通,就等着攻占洛阳,擒拿王世充了。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已经登基为帝的李渊突然下旨让李世民退兵。

    马上到手的胜仗就要吐出去了,是李世民能够接受?还是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的将士们能够接受?

    那时候的李世民已经猜到自己父亲下旨让自己退兵的原因了,无非就是怕追随他的关东势力再添战功,日后回到长安之后和关陇贵族争权夺势。

    关陇贵族是李渊的自家人,他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李世民能够理解,但是不能接受,所以当日他坚持不退兵。

    年轻气盛的李世民是直到自己登基为帝后,才终于明白历任皇帝为什么防备世家又不得不重用他们。

    为了稳定,李世民在登基之后不得不维护李唐宗室、关东诸将以及关陇贵族的平衡,但是同时为了广纳贤才,他也大兴科举制,想要从民间择取更多的有识之士进入朝堂,将世家把持朝廷的不正之风给扳过来。

    李世民这个想法是好的,他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了,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寒门庶族甚至是平民百姓不如世家有底蕴,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世民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导致民间纸张书本的价格一直降不下来。

    李世民这么一说,李来仪一下子就明白症结在哪儿

    L了:“还是生产力的问题。”

    中国造纸术的发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西汉时期(),那时候人们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但是纸张为什么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人们又为什么继续钟情于竹简和帛书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汉时期用蚕丝作为原料制作出来的丝绵纸虽然轻薄又易于书写,但是因为原料昂贵的原因,导致它注定没办法大量生产,更别提大规模的普及了。

    后来有人尝试用大麻和苎麻替换蚕丝来造纸,制造出来的麻纸虽然成本降低了,但是因为又粗又厚的原因,导致它根本没办法书写,更别提取代竹简和帛书了。

    一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原有的造纸工艺上进行了改革,以及替换了大部分的造纸原料后,才使得纸张在二国两晋时期成功地取代了竹简和帛书,成为人们喜爱的书写材料。

    按理来说,蔡伦改进的蔡侯纸提升了纸张的质量,又降低了造纸的成本,纸张在民间的价格应该会被打下来才对的。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李来仪所提到的“生产力”问题了。

    “威凤你说的没错。”李世民点点头道,“虽然南北各地都建立了不少官私纸坊,便于就地取材,但是纸张仍然供不应求。”

    因为造纸技术的提升,现在市面上纸张的种类很多,什么麻纸、桑皮纸,楮皮纸乃至藤纸等等,应有尽有。

    可以说进入唐朝之后,造纸原料的品种进一步扩大,但是因为生产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导致即便造纸名工辈出,也解决不了纸张昂贵的原因,毕竟不管是什么东西,物稀即贵。

    换而言之,物不稀则不贵,但是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让物不稀呢?

    “现在造纸所用到的原料都有哪些呢?”李来仪还真的没有认真的去关心过这个问题。

    “麻类用得最多,其次是藤皮、楮皮、桑皮……。”李世民知道的倒是比李来仪要多一些,说起来的时候如数家珍。

    李来仪听完之后,眼睛突然亮了一下:“没有试过用竹子做原料来造纸吗?”

    “竹子?”李世民回忆了一下每年向朝廷贡纸的州邑,然后摇摇头道,“没听说过有竹纸。”

    说完,他看向自己的爱女,“来仪,难不成你想到了用竹子做原料来造纸的办法?”

    “想到了一点。”李来仪道,“竹子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够被制作成纸,这个工序有点复杂,我得再仔细想想才行。”

    “不过竹纸的制造工序复杂是复杂了一些,但是它成纸快,而且在南方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所以真的可以用竹子作为原料来造纸的话,那么竹纸的造价低廉不说,生产力也能够有所提高。”

    虽然李来仪只是想到了一点,但是李世民对她很有信心,毕竟她已经给了他太多的惊喜了,当下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来仪你的脑袋可真的是个宝贝呀。”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脑袋里面藏了一个巨大的宝藏

    ()    。

    李来仪一脸得意的模样,嘴上却道:“我只有脑袋是个宝贝吗?”

    李世民被逗笑,他道:“当然不是了,来仪你整个人都是个宝贝。”

    李来仪一听,顿时笑了起来,然后问起李世民:“对了耶耶,你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

    “之前去灵州的时候你不是让乌纥帮你买种马吗?”

    “嗯嗯。”李来仪立马意识到李世民想跟她说的好消息是什么了,她连忙问道,“乌纥是不是帮我们买到种马了?”

    “买到了。”李世民提起这个好消息,心情就好得不得了,“这是第一批,已经顺利送到我们大唐境内了。”

    李来仪一听,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看来这个乌纥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嘛。”

    李来仪当日虽然说了不管乌纥用什么手段,她只要结果,但是事实上她也担心乌纥的手段不够,给不了她想要的结果。

    不过好在事实证明是她白担心了,乌纥能够被吐迷度收养,甚至把他当做半个亲儿L子一样来养,显然是有他的手段和本事的。

    只是李来仪实在是想不明白,既然乌纥那么担心被吐迷度知道他跟他婶婶通奸,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况且乌纥还是被吐迷度养大的。

    李来仪高兴完之后,又对李世民道:“不过此人乃白眼狼一个,连对待养大自己的亲叔叔都尚且如此,对待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等我们的交易结束之后,耶耶你要不要想办法提醒一下吐迷度?”

    “放心。”李世民道,“虽然吐迷度有点自己的小心思和野心,但是他现在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栽跟头的。”

    如果李世民不知道乌纥的为人就算了,但是现在知道,他肯定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毕竟大唐现在还需要回纥去牵制住薛延陀,所以回纥不能出事,吐迷度也不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吐迷度有点自己的小心思和野心,李世民也觉得无伤大雅,甚至觉得这样挺好的,因为吐迷度要是没有自己的小心思和野心的话,那么他又怎么可能会接受大唐的扶持,选择和薛延陀打擂台?

    早就安分守己的给薛延陀当小弟了。

    李世民这么一说,李来仪就放心了,然后把话题转移到李九思的头上:“真没想到卫公会养出这么一个孙子出来。”

    别误会,李来仪不是在骂人,虽然听着确实像,但是谁让李九思真的是李靖的孙子呢?

    “别说你没想到,我也一样。”关于李靖的家庭情况,李世民也知道,但是知道得并不详细。

    这也正常,毕竟他是皇帝,每天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哪里有心思去八卦大臣们的家庭情况?

    “难怪你会愿意让他去琉璃坊了。”如果换做是其他人的话,或许会觉得李来仪同意让李九思去琉璃坊一探究竟是因为看在李靖的面子上,但是李世民不一样。

    李世民了解自己这个女儿L,如果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