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061

    如果说房玄龄他们愿意自减一年的月俸来助修大明宫让李世民感动的话,那么李来仪表示她愿意承担修建大明宫三分之一的费用就让李世民不敢动了。

    不止是李世民,就连其他的大臣们都难得一脸懵懵地看着李来仪,哪怕是知道些许内情的魏征。

    当日在前往齐州的路上,李来仪曾经因为李世民不适合再住在大兴宫一事跟魏征提起过迁宫一事,虽然当时李来仪表示她只能够出一部分的钱,但是魏征可没有想到李来仪说的“一部分”竟然是修建大明宫所需要用到的费用的三分之一!

    “来仪,你哪儿来那么多的钱?”长孙无忌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虽然李世民去年封李来仪为武夷公主的时候直接让她提前拿到汤沐邑,但是去年到现在甚至都不满一年的时间。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让李来仪拿满一年的汤沐邑了,但是她那点钱也不足以让她有底气说出那句话。

    除非李来仪不知道修建大明宫需要用到多少钱,又或者她对自己一年的汤沐邑究竟有多少没有了解了,但是这可能吗?

    长孙无忌觉得不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李来仪为什么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难不成……

    长孙无忌突然想到了李来仪当年去世的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为她准备了丰厚的陪葬品,他想,难不成来仪是想把自己的陪葬品悉数拿出来用以修建大明宫?

    不止长孙无忌是这么想的,就连房玄龄也一样,不仅仅因为他和长孙无忌一样知道李来仪的真实身份,也因为他也和长孙无忌一样大致知道李来仪的个人财政来源。

    所以房玄龄很清楚,除了汤沐邑之外,李来仪能够拿出钱来的地方也就只有她的陪葬品了。

    如果这会儿魏征他们都不在的话,那么房玄龄他们当然能够直接问出口了,偏偏这会儿在场多的是不知情的人,于是再好奇,他们也只能够暂时把这个问题给咽了回去,和其他人一样巴巴地看着李来仪,等着她的回答。

    李来仪的回答是:“我没有那么多钱。”

    “嗯?”她这么回答,其他人更加听不懂了,“你没有那么多钱,怎么承担修建大明宫的三分之一的费用?”

    如果说经过泽州一事后,大家顶多觉得李来仪拥有一份心系百姓的仁爱的话,那么经过齐州叛乱一事后,大家都相信她完美地继承了父亲李世民的灵鉴神武以及母亲文德皇后的深明大义。

    因此李来仪这么说,在场的人包括李世民在内,虽然都不知道李来仪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说出这样的话,但是没有一个人怀疑她只是在信口开河,或者是在哗众取宠。

    李来仪笑得有几分意味深长地道:“我是没有那么多钱,但是大唐不是有很多的世家和富豪吗?”

    众人闻言,纷纷惊讶地看着李来仪,有些话他们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是李世民就没有这个顾忌了,张嘴就道:“来仪,这可是土匪行径啊,我们怎么能这

    么做呢?”

    虽然李世民也看那些世家不爽(),甚至也想对他们动手⒘()_[((),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对他们做这些事。

    “耶耶知道你很想促成迁宫一事,也知道你这么做是怕耶耶继续住在大兴宫会对身体有妨碍,你的孝心耶耶都懂,但是再怎么样,你也不能走这样的歪路,否则传出去的话,你还有什么名声可言?”

    李世民之前为了不让房玄龄他们这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为难,都宁愿继续住在大兴宫了,那么现在又怎么可能为了迁宫,允许李来仪做出这种有损她的名声的事情?

    况且天家和世家本来关系就敏感,如果真的照着李来仪说的这个办法去办的话,那么双方的关系不仅会迅速恶化,只怕也会让他们看足了他们的笑话。

    李世民能让他们看自己的笑话吗?

    绝对不能!

    哪怕继续住在大兴宫也不能!

    “我只是跟他们做个生意而已,怎么能算是土匪行径呢?”李来仪有点无语,又有点好笑地看了一眼因为她“走上歪路”而一副痛心疾首模样的李世民,“耶耶,你该不会认为我要去打劫那些世家和富豪吧?”

    啊?

    不是吗?

    李世民眨了眨眼睛,然后佯装一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问李来仪:“做个生意?来仪你要怎么跟他们做生意?”

    小姑娘明知道李世民是故意忽略她的问题的,但是她并没有说什么,好歹是自己的亲耶耶,当然得在大臣们的面前给他留面子啦。

    所以李来仪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直接伸手拍了两下,然后留在外面的绿芝就进来了,她不是空着手进来的,双手还捧着一个盒子。

    绿芝进来后,给李世民等人行礼后,然后将双手捧着的盒子送到李来仪的面前,见她没有别的吩咐,便先退了下去。

    李世民看了一眼盒子:“这就是你要跟世家做生意的东西?”

    “对。”

    “是什么东西?”

    李来仪没有回答,而是直接打开,将里面取出了一个酒壶,然后递到李世民的面前。

    如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酒壶的话,那么李世民等人自然不会觉得惊奇了,但是偏偏这是一个通体透明的酒壶!

    “这……”李世民从李来仪的手中接过这个酒壶,作为大唐的皇帝,他什么奇珍异宝没有见过,但是纯净透明到如此地步的琉璃酒壶,李世民确实是第一次见。

    “这个琉璃酒壶是从何处得来的?”李世民好奇地问了李来仪一句。

    李来仪先纠正了李世民的说法:“这个不是琉璃酒壶,是玻璃酒壶。”

    “玻璃?”

    “对,半透明的称之为‘琉璃’,全透明的称之为‘玻璃’。”李来仪跟李世民解释了一遍之后,才回答他刚刚的问题,“耶耶你之前不是很好奇我回来长安之后,为什么总是出宫吗?”

    “我就是因为玻璃而出宫的。”

    李世民闻言,想起了李来仪的经历

    ()    ,又想到她刚刚说的那些话,当即道:“来仪,这个玻璃酒壶是你让人做出来的?”

    长孙无忌他们听到李世民这么问,当即顾不上盯着那个玻璃酒壶看,纷纷转头看向李来仪,然后就见她点点头道:“是,这个玻璃酒壶是第一个成功烧制出来的成品,我带它进宫除了是想将它送给耶耶之外,也想让耶耶知道,我有能力帮你分担修建大明宫的费用。”

    “所以耶耶你只管下旨修建吧,即便国库的钱不够,我也能够继续想别的办法帮你把钱凑齐的。”

    从萧慧的口中,李来仪知道了上辈子的李世民是贞观二十三年去世的,而现在已经是贞观十六年了,距离李世民上辈子的死期只有七年的时间。

    七年的时间看似不短,但是七年后李来仪不过十六岁而已,她和她耶耶已经因为生死而分离了十五年的时间了,她还没有将他们父女两人错过的十五年时间都弥补回来,她耶耶就要再次离开她了。

    这个结果李来仪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不愿意接受的李来仪只能够想尽办法帮李世民延年益寿,还让他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长孙无忌等人看着明明尚且年幼,但是却已经愿意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拼命地帮自己的父亲撑起一片天的李来仪,心中有多受触动自然不必多说了。

    连他们这些旁观者都尚且如此,更别提作为当事人的李世民了,刚刚因为房玄龄他们二话不说就自愿减去自己一年的俸禄为他助修大明宫他都已经感动得泪眼汪汪了,现在见李来仪为了促成他迁宫一事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李世民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的。

    “来仪,耶耶有你这么一个女儿,真可谓是上天的恩赐啊。”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玻璃酒壶,一只手拉住李来仪的手,一只手拉住离他最近的长孙无忌,旋即看着在场的所有人,哽咽着道,“我李世民身边能够有你们这样的爱女和能臣,是我李世民的福气。”

    虽然李世民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不后悔自己当日发动玄武门之变,但是他很清楚,大唐的江山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同样的,大唐的稳定和繁荣也不是他一个人造就的。

    如果他身边没有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的支持和辅佐,只靠他一个人不可能走到今天。

    同样的李世民也很清楚,如果没有李来仪拿出来的、玻璃的烧制之法,修建大明宫的事情只怕还遥遥无期。

    因为李世民实在是不忍心让昔日陪他打江山的老兄弟们因为他要迁宫一事而受委屈,更不忍心将国库的钱都花在自己的身上。

    他想,上辈子的自己为什么直到最后都没有下旨修建大明宫呢?是因为上辈子的他身体比这辈子的他要健康许多吗?又或者说上辈子的他不像这辈子的他一样知道继续住在大兴宫对他的健康有妨碍?

    李世民觉得都不是,他想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知道如果重启修建大明宫的计划的话,那么国库必然元气大伤。

    房玄龄等人道:“臣等得遇陛下如此明君,亦是臣等之

    幸。”

    在李世民感恩的时候,他们又何尝不是觉得自己也是那个幸运的人?

    如果他们没有才华和本事的话,那么他们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或许不会觉得可惜,但是偏偏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的才华和本事,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希望能够得遇明主,好让自己的才华和本事得以施展了。

    等到功成名就之日,何愁没法流芳百世?

    但是并非所有有才华和有本事的人都能够得遇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否则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怀才不遇”一词了。

    所以长孙无忌他们真的是由衷地庆幸自己当日遇上了李世民这样一位明主,不仅能够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抱负,千年之后说不定还能流传他们君臣相得的佳话。

    *

    有了李来仪和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李世民当即下旨继续修建大明宫,而与此同时,长安城的东市内突然新开了一家铺子,铺子的名字就叫做“珍宝阁”。

    得知铺子的名字是什么之后,不少人道:“珍宝阁?好大的口气,在东市的地界上,还没有谁家的铺子还取这样的名字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长安城内的人通常都是在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买东西的,其中因为东市靠近三大内,周围居住的又基本上是皇亲贵胄,所以东市大多是以买卖价格较为昂贵的奢侈品为主。

    只是奢侈品的价格昂贵,不代表它就真的贵,毕竟物以稀为贵,东市内的奢侈品太多,无形中反倒是削弱了这些奢侈品的珍贵性。

    所以东市开市这么多年了,确实是至今才出现了一家敢取名为“珍宝阁”的铺子。

    在铺子开业之前,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买卖的,但是因为对方敢取这样的铺名,以至于把不少人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甚至有人私底下打赌,珍宝阁究竟是做什么生意的。

    见铺子还没有开张,名气就先打出去了,李来仪自然是十分满意了。

    没错,这家珍宝阁是李来仪开的,之所以取这样的铺名,不是因为她不懂东市的情况,而是故意而为之的。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