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确定太子不能动摇后,他立刻转换了思维,开始告诫自己的后妃,鸿鹄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翱翔四海,就算你手中有羽箭,也不可能拿他怎么样。

    换言之,别瞎折腾了,收拾收拾认命吧,除了警戒戚夫人不要在储位上再动什么心思以外,他以“吕后真而主矣”很清晰地指出让她不要再惹吕雉了,安分待着。

    很遗憾,戚姬没听懂。

    吕雉的年轻与刚强,手段与心术没有人比刘邦更清楚,他对后面会发生心知肚明,因而为爱子做了一些准备:给刘如意赵王之位,富庶之地赶快打发出去,又让周昌做刘如意的相国。

    周昌其人,一是很勇,非常勇,当年敢对刘邦说“陛下即桀纣之主也”当着面大骂他是昏君的直谏之臣,二是当年为刘盈说过话,吕雉曾经跪谢周昌,言若非他据理力争,刘盈的太子之位几乎就要被废。

    这样一位坚忍质直的臣子被刘邦调给刘如意,意图很明显,就是保住这个儿子的命。

    因为他直谏不怕死,所以他对吕雉的行为一定会发声,又因他有恩于母子二人,吕雉不会轻易动他。

    以及早与吕雉结成利益同盟的樊哙,刘邦对这个很早就跟着自己的老伙计也动过杀心,让陈平把他给办咯,免得他在自己死后“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但没赶得上。

    刘盈的仁弱是刘邦欲废太子的原因之一,放在兄弟关系上却是长处,他肯定不会对刘如意动手,这不,我们后世人都知道他对兄弟比对亲娘好了。

    皇帝为刘如意绸缪至此,只能说明一件事:刘邦非常清楚在他死后,刘盈绝对拦不住吕雉对赵王出手。

    高祖临终,吕雉问萧何死了之后谁来接班,刘邦说曹参,完了是王陵,再问说这不是你能知道的事,说到最后有警戒之意,但萧何曹参这种重臣的人选安排,不和他的继承人刘盈讨论,而和吕雉,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他有预期,为赵王的人身安全做了准备,吐露了后来重臣的安排,为非刘氏王天下共击定下了白马之盟,对吕雉权势胜过儿子这件事,虽然不满,但他依然默认了。】

    惠帝朝,愁苦饮酒的刘盈几乎要大笑出声了,他本以为是母亲贪婪不堪,以为自己做得不够以至于太后权势过剩,侵吞帝业。

    于是他与太后争,小心谨慎地维护太后与勋贵的平衡,在几派人中寻忠直之臣,每日忧虑,如今天幕说,君父是默许的?

    “天子以为太后会安心辅佐于我,做一个母亲,却忘了太后到底是吕氏女而不仅仅是刘氏妻……”刘盈讽笑,“父亲终于也看走眼一次,给了如意周昌便有用了么,太后还不是想杀便杀!”

    “昨日杀戚氏,今日杀如意,焉知明日死在太后手上的不是朕!”

    他在殿中发起狂来:“太后有负于先帝!太后负朕!太后负我刘氏!”

    【升官发财死老公,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吕雉临朝,后世对其有一个不满之处是提拔诸吕,导致吕祸。

    “吕氏权力过大后期挟持住刘邦”这个观点其实有些偏颇,前期吕氏众人的军功,虽然有,但也不离谱,没啥特别优秀的人才,在开国功臣还没死光的时候,其实威胁不到刘邦什么。

    利益交织的重心在于刘盈这个能发工资的下任老板,所以他的太子位很重要;吕雉作为老板娘,是一个纽带,而吕氏族人坐大,是在太后掌权之后。

    很多人疑惑,说吕雉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她家族都是庸才,和女皇一样,当年都被赶出家门了当上皇帝还对他们好,不至于这么有家族爱吧。

    说白了,无人可用。

    掌权并不是站到最高处就能自动完成一切的,身居高位,说话别人不听你的也不行,但封建时代,臣子们在有男性皇帝的情况下,许多人并不乐意听身为女子的太后的话。

    除了利益关系捆绑住的,其他人中,愿意效忠于她的人,大多是这几种:

    实在怀才不遇,没有别的路走的人;削减了头脑要上进,不在乎走的是什么路的人;以及并不被大家认为是男人的宦官。

    而最后一种,是与她一个姓氏的、天然统一战线的、绝对不会被刘姓皇室吸引过去的,她的族人。

    女主们为人诟病的任人唯亲、启用酷吏权宦,说到底是时势之下不得不为。

    若有贤明清正者跟随,谁愿意用蠢笨不堪只会惹祸的子侄呢。】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