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龙潜于渊22 瞌睡递枕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吕布发怒,纵使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也忌惮,更莫说这个家主了。

    他有种预感,要是今天他不同意,吕布真的会一戟将他捅个对穿。他害怕地吞咽口水,说话也有些结巴,

    “借、借。”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吕布也懒得废话,带着张辽就去了下一家。

    吕布出马不到半日,就将事情全部办妥,这下剩下的那些大臣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

    刘谢心情顿感舒畅,总算解决好了吃住问题。

    但接下来还有另外一个亟需解决的事情,那便是官员的调动问题。

    朝廷官员跑了一半,很多职位空缺,活都堆了一大堆。

    现在把谁放在什么位置上,是一个问题。

    她现在的人才来源除了太学便是剩下官员推举的孝廉。

    从太学里选人,她刚好可以从中提拔王莽还有法正,但远远不够。

    但举孝廉这个东西吧,现在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举孝廉,就是由官员推举各州郡人才,至于推举标准是什么呢?两个,一个是孝顺,另一个是廉洁。

    是的,选官不看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只看品行。这也是为什么王莽这种家伙最后都能走上权力巅峰的原因之一。

    如果推选的人真的有品行那刘谢也捏着鼻子认了,但举孝廉制度经过百年发展到如今,已经变得腐败不堪,如今被举为孝廉者,作秀之人占多数。

    一句话——就是装。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无外乎‘孔融让梨’了,孔融出身孔氏大族,家里有权有势,难道家里连买一个多的梨的钱都没有吗?

    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数,而就这么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家中小事,为何会全天下人都知道?其中不乏孔氏家族的宣传。

    而之后,孔融自然被成功举为孝廉。

    如此种种,简直不敢细想。

    到她这,举孝廉已然成为那些世家大族把持上层政治资源的手段。

    而她想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首先就得打破知识的垄断,而要打破知识的垄断,就得让知识传播方式变得简单,要想让其变得简单,就得普及造纸术……

    而要让平民愿意来读书,首先得让他们先吃饱饭,要让他们吃饱饭,就得发展生产、平息战乱……

    刘谢越想越绝望,脑子已经开始痛起来了。

    要把这一切都干完,少说也得好几十年,等到那时候,她的大汉早亡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她可是开了挂的女人!

    知道历史的好处之一,她知道哪些是人才,可以无比精准将他们全部挖过来,为她所用。

    她现在完全可以写个贤才令,发往各个州郡,让这些人前来雒阳。

    但是人才都比较挑剔,他们不但要挑主公是否德才兼备、心有沟壑,还要看对方实力是否值得跟随,更要求自己的主公要礼遇有加。满足以上条件,他们才会忠心追随。

    但就她现在这个情况吧,老巢刚被烧,前途一片渺茫……

    虽然前景不容乐观,第一天她还是让尚书台草拟了份贤才令发往各州郡,反正来了就是赚到。

    除了这个,在临时朝堂上,少府孔融总算发挥他的作用。

    “陛下,如今朝廷人才凋零,又值用人之际,臣倒是有两个人才想要举荐给陛下。”

    “哦?能得少府青睐之人,必是人中龙凤,不知是哪一人?”刘谢也有些好奇,甚至有些期待孔融会举荐什么人才?

    孔融拱手道,“一人是王邙,出身太原王氏,另一人为法正,乃是名士法真之孙。此一人皆是太学学生,臣在太学讲学多年,发现此一人好善乐学,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孔融话语间对一人才学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让其他大臣甚是好奇,倒真想见见这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入孔融法眼。

    刘谢心里早乐开了花,这叫什么,她刚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她还在想要怎么搞定这些大臣把王莽、法正弄进官场,现在好啦,孔融一个人就解决了两人就业问题。

    孔融能举荐这两人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王莽未篡位前被世人冠以‘儒圣’的称号,孔融则是当世儒学集大成者,两人聊不到一块去才有问题。

    而历史上的法正作为刘备麾下除诸葛亮外最受器重的谋士,可比曹操帐下程昱、郭嘉,能被孔融看中也在意料之中。

    刘谢当即拍板,“既是少府举荐,自是贤才。既是贤才,朕自然委以重用。听闻王邙儒学造诣非凡,便留在太学担任祭酒一职;至于法正……便交给文和吧。”

    说罢留刘谢又看看众人,象征性询问大家意见,“诸位可有异议?”,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