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龙潜于渊13 人之将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们也会网开一面,放朕一条生路吗?”

    虽然将血淋淋的真相告诉垂死之人不太人道,但刘谢不想做那欺骗将死之人的小人。

    或是觉得太过残忍,刘谢又补充道,“祸不及家人,朕保证不会牵连其他无辜者。”

    原本心如死灰的袁隗睁开了眼,老泪纵横,“老臣……谢……陛……下”

    随着最后一桩心事得以了结,袁隗的生命之火也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他的呼吸,如同落叶般轻柔,越来越难以察觉,而紧握着刘谢的手,也逐渐失去了力度,仿佛在无声地告别着这个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隗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他的手指也逐渐松开了刘谢的掌握。最终,他闭上了眼睛,仿佛在沉睡中找到了永恒的安宁。而刘谢,则默默地坐在床边,感受着袁隗生命的流逝,直到最后一刻的到来。

    最后永远闭上了双眼。

    这位纵横朝堂四余年的一代权臣,悄然落幕。

    刘谢不免回想起这些年他和自己在朝堂上大大小小的争斗,又或是他在学堂上讲过的学,以及他细心握着她的手教她写字……

    罢了罢了,所有的好与坏便让它们随着袁隗的死亡,就此烟消云散吧。

    刘谢轻轻放下袁隗的手,站了起来,整理了下衣冠,跪下郑重给他磕了三个响头。

    随后刘谢将袁隗放平,整理了遗容,便开了门走了出去,门外等候着一大堆人,其中包括马老夫人。

    “太傅,歿了。”深吸一口气,刘谢将消息告知了众人。

    话音未落,院中便响起家眷们此起彼伏的哭声。

    袁隗身前官居要职,去世后前来吊唁的各路人马络绎不绝,丧事足足办了半月有余。

    出殡时的送葬队伍更是浩浩荡荡数百米之长,刘谢自然也在其中。

    袁隗祖籍汝南,自然得将灵柩送回乡里安葬,故京中送葬者在送出城门十余里后便打道回府,灵柩由袁隗子孙送回。而袁绍、袁术仍留在京中。

    连着忙碌几天,这下回了宫,刘谢才有时间打开袁隗临终前交给她的木盒。

    打开后,她从里面取出一张冗长的布帛,上面洋洋洒洒写满了文字,刘谢一字一句看了起来,深怕看漏一个字。

    在这封遗书上,袁隗算是将朝堂上的事一一交代了个遍,并且还给出了两个能接替他位置的人选——现司徒王允和太尉杨彪。

    除此之外,袁隗还分析了当今九州局势。

    如今天下诸侯实力强悍者乃以下诸位:幽州刘虞、益州刘璋、荆州刘表、北海孔融、汉中张鲁、徐州陶谦以及江东孙坚。

    前三位乃大汉宗亲,袁隗认为可先稳住,北海孔融如今已被困在京师,万不可放虎归山。如今可先争徐州,再拿汉中,其余等壮大后再徐徐图之。

    看完后,刘谢也不得不感慨,袁隗为她谋划之长远。

    不过这恰好解决了一件令刘谢最近为难之事,朝堂上各个士族都快为了这个位置打起来了,谁也不服谁,刘谢认命谁也不对,于是索性搁置。

    因为录尚书事十分重要,已经相当于丞相了,所以人选必不能马虎。

    首先这个人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其次必须有真才实干,最后必须忠于汉室。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放眼望去,还真只有王允和杨彪两人。

    可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杨彪出身弘农杨氏,这两个人的身后都站着一整个家族,难免不会步袁隗的后尘。

    刘谢干脆想过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空置,但确实行不通。

    这样做的话所有活都压在她这了,她也没朱元璋那么能干,光是这几天她已经不行了,天天熬夜到凌晨。

    之后每次上朝,此事必将成为议题,每个派别都在催促她赶快做出决定,每次用的理由都是‘国事不可耽搁。’

    这两个人一个如今为司徒,一个为太尉,早已位列三公九卿,刘谢不太想让他们权力再次扩大。

    想了好几天的她,终于想起一个被她忽视的人——贾诩。

    贾诩出身寒门,身后并无庞大的利益集团;再者,贾诩的能力有目共睹。

    只是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贾诩正因为哪个派别都不是,所以他上位恐怕哪个派别也不服。

    事情果然如刘谢所料,她一在朝上提出来,就遭到了各路人马的反对,这些人差点掀掉德阳殿的屋顶。

    没办法,刘谢只好改日再议,借此下朝。

    突然成为众矢之的的贾诩这些天日子也不好过,本来和他关系处得还算不错的同僚说翻脸就翻脸,这让他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跌入冰点。

    但他又不敢埋怨始作俑者,只能忍气吞声。

    这事吧说到底还是刘谢坑了贾诩,为了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刘谢打算做个人,当天就传贾诩入宫和他聊起人生。,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