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章 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注意着身子,今年比往年好像要热一些。听说文娘子连着在各村收蚕茧缫丝,太阳晒,火烤的,实在是太辛苦了。”

    文素素唔了声,“尚可,不算辛苦。”

    郭老还想继续寒暄,这时门口一阵热闹,他抬头看去,几个汉子抬着织机与纺线机走了进来。

    早就听说好些村子里买了织机纺线机,亲眼见到时,郭老还是止不住脸色微变,讪笑道:“江南道种植蚕桑的人家,都自己缫丝织布,以后江南道的纺织作坊都得关张,唉,在下的纺织作坊,也熬不过去喽!”

    文素素道:“真是遗憾。郭东家的纺织作坊关了张,以后打算做什么营生?我倒有个建议,种植蚕桑的百姓,染布还是差了些,染坊这一块郭东家可以考虑考虑。”

    要是染坊能随便开,郭老就不会跑这一趟了。

    纺织作坊已经停了好些时日,虽然买了些纺线,如杯水车薪,远不够用。

    郭老神色沉了沉,豁出去道:“江南道大半的赋税,都依仗着纺织布料。不知种蚕桑的百姓以后缫丝织布,官府如何收取赋税?”

    村里人织布的手艺,根本无法与织坊的织娘比。纺织作坊依然会存在,郭老是关心则乱。

    文素素淡淡地道:“那是朝廷官府的事情,我与郭东家都管不了。”

    郭老窒了窒,他听过文素素的厉害,忍不住还是想试探一下,她始终从容淡定,不经意间,他已陷入了被动中。

    这次前来,本来是有求于文素素。齐重渊在府城,他已经前去拜访过,却连面都没见着。殷知晦那边,更是行不通。

    坊间对文素素的传闻五花八门,有传她与殷知晦之间不清不楚,也有人称她被齐重渊看上了。还有更甚的,说她同时伺候他们两人。

    无论哪一种,郭老都不敢怠慢,枕边风的威力大得很。现在与文素素见了面,领教了她的厉害,郭老更加谨慎了几分,低声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文娘子,我不敢说大话,自己乃是一介商户,只知晓做买卖赚银子。朝廷的赋税策令,文娘子说得是,咱们也管不着。只布行这一块,文娘子估计不太了解内情。布行这个行当,在前朝的前朝的前朝,在下也数不清究竟是哪一个朝代,就已经存在。茂苑九成九的作坊,铺子,皆遵从着布行的规矩做事。布行帮着他们应付官府,胥吏。”

    郭老叹息一声,“做买卖难呐,规规矩矩开门做买卖,就能安生赚银子,真真是异想天开。婚姻嫁娶,小妾生子,母猪产崽,都要随份子孝敬。否则,闲汉混混找上门,铺子前没洒扫干净,天天麻烦不断,这买卖谁还能做得下去?铺路修桥,各路贵人到了茂苑,读书人考功名的奖赏,路费盘缠,做善事扬名,各种摊派,都落到了各大行当头上。”

    秦娘子食铺的状况,文素素听过七七八八,与郭老说得大致差不离。

    齐重渊想要废除各行,文素素认为他操之过急,且不大现实的缘由,与郭老说的状况差不离。

    除非地方官员能有强势的手腕,清正廉洁,否则的话,必起混乱。

    “文娘子,在下恳请娘子帮个忙,跟七少爷王爷美言几句,在下想亲自见见他们。”

    郭老转头张望,瘦猴子几人守在一旁,其他人在堂屋忙着试织机,四下安静无人。

    郭老伸手掏出一只匣子,递到文素素面前,低声道:“不成敬意,还请文娘子收下。待事成之后,少不了文娘子的好处。”

    文素素打开匣子,里面放着十张百两面额的银票。她合上匣子,面色寻常道:“你说吧,见到王爷与七少爷,你意欲如何?”

    郭老一愣,试探着道:“文娘子能做主?”

    文素素颔首,淡定地道:“我能做主。”

    这枕边风,简直跟狂风一样厉害了!

    郭老心里闪过感慨,不过他虽不大相信,反正说一说也无妨,便将想法说了:“在下想请七少爷或者王爷,保在下做布行行首。”

    文素素不置可否,问道:“有几人同你在争这个行首,他们走了何处的关系门道?”

    郭老顿了下,顿时坐直了身,道:“先前姜行首的堂弟出事之后,姜行首将姜氏的几间纺织铺子,连同布庄,缫丝作坊,码头上的仓库,一并变卖转手了出去。这笔买卖并不便宜,眼下情况不明朗,虽说好几户人家都想接手,终究有些犹豫。姜氏很快脱了手,银钱两讫,娘子猜谁能那般阔绰?”

    上次齐重渊来的时候,文素素听到他提过了两句,他并不清楚姜氏背后的买家,文素素知道多问无疑,写信向殷知晦提了此事。

    殷知晦很是重视,只他太忙,抽不开身去查。

    商人的消息灵通,文素素问道:“是谁?”

    郭老道:“淮安徐氏。”

    淮安徐氏,秦王妃徐氏的娘家。文素素第一次主动出门,便是去了锦绣布庄买布料。

    对京城的事情,文素素还是知道得太少,这是她的弱项,一定要想法子弥补回来。

    文素素道:“徐氏身在淮南,派了人来跟你争这个行首之位?”

    郭老摇头,飞快瞄了文素素一眼,道:“说起来,也算得上是徐氏人。前来锦绣布庄做东家的,乃是秦王妃的族姐徐七娘子。徐七娘子嫁了人,夫家也是普通寻常的商贾之家,后宅妇人家平时都没怎么注意。整个吴州府锦绣布庄的东家,新规矩是都要听她指派。”

    文素素意外地抬眉,秦王妃还真是有意思。

    郭老道:“秦王妃在闺阁中排行第八,尚未出嫁时,就聪慧过人,极有见识眼光。当时淮南徐氏儿郎不成器,徐氏只是外表光线,内里早就快败了。徐氏当时是亲王妃的父亲徐志徵当家,这徐志徵,在下有幸见过一面。”

    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文娘子见过了缫丝纺线织布,江南道以丝为主,淮安以丝麻为主。麻线硬,要经过治,数次练帛之后,方能变得柔软,纤细,不易起毛。徐志徵勤劳得很,成日泡在织坊里,终于想出了好法子,能替徐氏省成本。好法子就是减少工序,织出来的丝麻布,布庄卖不出去,那一次徐氏亏损了大笔的银子,差点彻底倾家荡产。当年淮安遭了雪灾,徐八娘子出了面,将所有烂在库房的丝麻布,拿出来施舍给缺衣少食的穷人。朝廷因此赏了徐氏积善之家的扁牌,当时恰好秦王在选正妃,圣上亲自钦定了徐八娘子为秦王正妃。秦王妃出嫁时,徐氏的布庄织坊,都给了她做陪嫁。”

    郭老的神情变得羡慕,又带着些说不明地味道:“这些年来,市面上八成的丝麻,都是出自锦绣布庄与织坊。秦王府素有善名,秦王妃每逢年节时,必拿出织坊布庄的一成利布施。有官员参奏秦王是在收买民心,秦王妃却一如既往,从没停止过。圣上用秦王妃的一句话,驳斥了参揍秦王的官员:要是大齐人人都如她这般收买人心,真真是大齐之福。”

    得了利,收买了人心,名声也得了,一箭雕。

    徐氏缺乏能干的人管着家业,还不如秦王妃全部带走。嫁妆在她手更有用,要是她身为秦王妃都护不住,留在徐家更护不住。有她这个秦王妃立着,淮安徐氏的门楣,便能屹立不倒。

    秦王妃真是聪明绝顶的高手,只不知秦王如何,齐重渊的正妃薛氏又如何。

    文素素不方便与郭老提这些,问道:“你可有与徐七娘子打过交道?”

    郭老苦笑道:“徐七娘子到茂苑县没几日,平时歇在锦绣布庄后的院子里,极少露面。在下怕唐突,没能与她见过。”

    一个地头蛇,一个是外来的过江龙。

    文素素静静思索片刻,道:“要我帮你,可以。先说在前头,我不一定能保证你做上行首之位,七少爷或者王爷同样如此。”

    郭老心下清楚得很,齐重渊是亲王,秦王同样是亲王,而且比他年长,秦王的封号尚排在周王前面。

    文素素道:“只你一旦当了行首,我也不要你的重谢,必须听从我的要求。”

    郭老神色一喜,接着小心翼翼问道:“敢问娘子什么要求?”

    文素素淡淡瞥了他一眼,将装银票的匣子推还到他面前。

    “你放心,简单得很,不会为难你。现在我还不能下决定,明天我先回县城走一趟,你先回去,该收纺线就大张旗鼓收,别藏着掖着。”

    郭老讪笑,心里却着实松了口气。有纺线在手,至少纺织作坊不愁了。

    文素素道:“回去之后,你帮我打听几件事。”

    事关秦王,文素素必须谨慎。郭老认真听了文素素交代的事情,连忙赶回了县城。

    文素素写了信,蜡封好后,让喜雨亲自送去给在松江府的殷知晦。算着路程,一来一回两日足够了。

    翌日,文素素准备到县城时,在半路与徐七娘子的车马不期而遇。,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