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来访的目的, 第一是为了自留地。

    叶榆两辈子都没什么机会种上地,对于种地完全不会,她又没木系异能, 不能种不种到土地都会丰收, 当然得咨询一番。

    “咱们村地势好,三条沟即便在那几年全国干旱也没完全干枯, 山上还有源源不断地下水, 每年省了修水坝的功夫, 地里水源充足,空气湿度适宜, 许多庄稼都能种,长得比其他公社更好些。”

    桂花嫂的见识不像是普通村民, 仔细一问,知她在镇上读了初中的, 初中在这个时候的农村也属于高文凭之一。

    “比不上你们知青, 都是高中生。”桂花嫂羞涩一笑。

    这个戳中叶榆痛点。

    两辈子活了好几十岁,竟然一次也没大学毕业, 至今仍是高中生呢。

    叶榆转移话题:“村里有小学吗?二妞他们好像没有上学?”

    “确实没有,”桂花嫂苦笑着摇头,“咱王家沟的娃要是想上小学,要么得去走路镇上, 或者二十里外的红旗大队也有,他们那儿也收外队人,但队里很少去的娃越来越少, 收费也有点……贵,一学期得好几块钱,还要几十斤口粮。现在的大队长今年曾询问过要不要建一个, 票选没通过。”

    过去人们还知道上学可以考高中、考大学,然后去当人人羡慕的工人,但他们村没有一个靠读书当上工人的。

    再加上现在高考取消,城里读书娃都往乡下走,他们实在不知道小孩子读书有什么用,还老花钱花粮了。

    桂花嫂未必有这个想法,但要养四个娃,光是承担他们的口粮已经足够艰难,根本承担不起去学校读书。

    叶榆点了点头:

    “大队长好像新上任不久?”

    “你听说了啊,”桂花嫂点了点头,说,“咱们以前的村长一直是北边半山坡的王老三家,他爷爷是上上任村长,他爸爸是上任村长,按道理王老三也该是这一任村长,但破四旧不是把村里的祠堂砸了吗?不再讲究过去的氏族制,遇见大队长退役回来,他也就当上了新一任队长,王老二便退了下来。”

    顿了顿,又补充:“村里人不是全都服气大队长,尤其是王老三他们一家,村里的民兵连长王二蛋是王老三的堂哥,也是王老三一家的人,前大队长在平泉公社还有人脉,这些人有事没事一直盯着大队长。”

    呀,难怪昨天在镇上大队长人脉不咋地,知青到村也不见民兵连长,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回到正题。

    桂花嫂对于种地的事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现场演示的还借了道路,她详细道:“一般自留地大家都会种红薯和土豆,红薯每年可以种两茬,开春三、四月种一次,六月收后,赶紧把秋薯再种一茬,还能再收一次,霜冻前收,只是红薯种多了对地伤害大,种一次休一次最好,种的方法也不,种前先将红薯切块茎开芽生根,再斜插入土,土壤压实。土豆也是挑选、切块、催芽……”

    现在种红薯肯定来不及,种土豆也接近尾声,育苗肯定来不及,只能和村里人看能不能换一些。

    桂花嫂家也有剩下,但很少,顶多能种知青点三分之一的地。

    叶榆果断把它们包圆。

    她还想种点大豆,不止是为了吃豆花豆腐豆类食物,也是为了榨油,在缺油票的年代只能考虑自己种,种大豆还能肥土地,他们的自留地不是特别,非常需要好。

    今年肥了地,明年就可以一茬种红薯、一茬种大豆,配合完美。

    至于蔬菜,北方最常见的白菜和韭菜,他们村也在九月左右种,十月下旬还能种的有乌塌菜、冬萝卜、冬菠菜几种抗寒蔬,但也不一定都能种活,种活了大概早春收获。

    叶榆还问了几种调料的种法。

    辣椒和姜种植多半都在春季,辣椒比姜早一些;葱蒜春夏都能种,而且不占地儿……至于一些不常见的调料,因村里不种植,并不知道种植方法,也没有种子。

    叶榆问桂花嫂换了一些冬季能种的蔬菜种子,包括一些蔬菜。

    用的当然是钱,毕竟她也没多少能换的愿意换的东西。

    这个时代确实不允许投机倒把。

    但既然允许人们以物换物,私下用钱票交换一些东西即使在城里也有,只要不大金额、固定时间有规律地交易,这种情况个例很难被抓,即便被抓也很好糊弄过去。

    在乡下更如此。

    叶榆对种子的物价没什么概念,加上刚才的土豆种子和大豆种子,装作从兜里实际上从空间掏出两张一元的,要不三张?

    “哪用的上那么多,这些都不值几个价的。”桂花嫂把钱都推了回来。

    “桂花嫂你就收下吧。”

    钱可以买食物,但在这个时代未必,叶榆对钱真没有对食物那么执着,又推了过去,她的手劲桂花嫂根本比不上。

    再说,来桂花嫂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