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南音教的算术不太一样 康熙鸡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见南音没什么问题, 崽崽们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和馨继续道:“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都还算其乐融融。”

    太子也道:“我见倭奴国使臣一副谄媚的样儿,还以为他们就那么忍气吞声了呢, 还觉得挺失望的。”

    这种场合,康熙常让太子出席,能让太子多长长见识。

    而太子也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 估计心里巴不得和兰使臣和倭奴使臣直接在金殿上打起来呢, 毕竟和兰使臣大多牛高马大的, 倭奴国一个个都矮小得很,能到和兰使臣的肩膀都算是高的了。

    “然后呢?然后呢?”南音忍不住问。

    “然后, 和兰使臣说,咱们大清是个繁盛又富强的国家, 又聪明又讲道义,不像某些岛国, 自己一亩三分地不够吃了, 就跑出来抢别人的东西, 实在是无耻可恨。”

    这下南音又忍不住笑出了声。

    见南音笑得十分厉害,小家伙们也跟着笑了:“和兰使臣这是指着倭奴国的鼻子骂了吧?”

    “真是解气!”

    “没想到和兰人也挺了解倭奴国的, 我还以为远隔着海洋,他们不知道呢。”

    ……

    南音一边笑着一边问:“接下来, 怎么样了?”

    她能想象,倭奴国使臣脸上那青一块白一块的表情了,这确实是当着康熙的面, 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了。

    倭奴国这次的目的,南音能猜到几分,这个时候的小日子也在闭关锁国,要不是因为看到了好处, 哪里舍得钻出他们那一亩三分地的狗窝?

    “那倭奴国的使臣,当场就怒了,直接拍着桌子问和兰使臣是什么意思。”

    “就是问和兰使臣,为什么把他们的底裤扒下来。”

    “还是当着咱们大清的面儿。”

    这样指着鼻子骂,确实有些像扒了人家裤子,还笑话人家细得跟牙签一样,十分具有侮辱性。

    “然后和兰使臣也怒了,直接指着倭奴国使臣的鼻子痛骂了一番,说他们对大清又偷又抢,现在又跑来讨好处,真是一点都不懂得廉耻,应该回山里去当野兽。”

    和兰人骂倭奴人的话,大清的人是很认同的,小日子可不就是这个做派嘛,又要欺负你,又想要你给他好处,世界上哪有这种两头占的好事?

    倭奴国脸皮无敌厚,才做得出这样的事了,但是这样的行径,是十分遭人唾弃的。

    接下来不用多想也知道,两国使臣直接在金殿上吵了起来,而康熙的翻译也一直在兢兢业业地给康熙解说,双方分别骂了什么。

    和兰使臣和倭奴使臣虽然不太懂彼此的语言,但双方都是能听懂一些的汉语的,在这翻译的添柴加火之下,双方吵得更加热烈了,后来直接上手了。

    康熙虽然想看热闹,但也不能让别人在自己的场子上干起来,所以命侍卫将双方拉开了。

    趁乱之中,拉倭奴国使臣的侍卫趁机给了倭奴人一巴掌,还踩了两脚,混乱中也不知道具体是谁干的,反正倭奴使臣是吃足了亏。

    南音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不仅是皇帝和皇子们,连侍卫们也不待见倭奴国。

    虽然是和兰使臣和倭奴使臣吵架,但是依照大家对双方的好感度,都觉得是倭奴国使臣丢大脸了。

    “倭奴人还好意思说,与我大清有相似的风俗习惯,我就说了,他们学我们的礼义廉耻就是沐猴而冠。”

    “就是,倭奴人竟然用咱们大清的东西,给他们脸上贴金,真是太不要脸了。”

    南音心里呵呵,人家小日子世世代代都靠着偷拿中国的东西,给他们自己贴金,然后还大力宣传洗脑,一些只知道跟风的东西,看到自家的文化,还张口就是中国人搞倭风呢!

    要不是南音自己学艺术,能一眼鉴别什么风格是什么朝代什么时期的,还真被小日子下血本的水军洗脑了。

    懂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的,都不会觉得小日子那些东西多稀奇。

    等崽崽们骂了倭奴国一番后,南音才道:“其实这个事儿,确实是有些误会了。”

    “什么误会?”

    南音给崽崽们解释道:“其实和兰使臣说的,不是倭奴国,说的是英吉利。”

    荷兰和西班牙算的是大航海时代的第一批勇者,在16-17世纪,荷兰人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就是因为他们才是海上贸易的主宰。

    但到了17-18世纪的时候,英国后来者居上,和荷兰在海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最后在海战中打败了和兰的海军舰队,夺取了荷兰在海上的霸主地位,进而向外扩张的。

    而眼下,就是荷兰与英国利益冲突日益尖锐的时期,所以和兰使臣那么说,其实是宣泄对英吉利的愤慨之情。

    只是估计和兰使臣也没想到,他们说的每个字,都符合倭奴国的做派,一样是岛国,一样想对外攫取利益,进行扩张。英吉利和倭奴国虽分别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人文风俗截然不同,但实际上,他们的核心追求是一致的。

    崽崽们听到南音的话,都吃了一惊:“不是说倭奴国啊?”

    “我也奇怪呢,和兰在欧罗巴,离我们那么远,怎么会那般明白倭奴国的做派的,原来不是说的他们呀!”

    “姑姑,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快给我们说说。”

    于是,南音就给崽崽们讲了一下眼下这个时候,欧罗巴各国在大西洋上的情况,当然她只说了现状,没说结果,算是掐头去尾地讲述了一番。

    崽崽们都听南音讲过世界的舆图,南音一讲大西洋的情况,崽崽们心里就有概念了。

    听完南音的解释,赛宝惊呼道:“姑姑,是不是因为都是岛国,所以英吉利和倭奴国很像呢?”

    南音夸奖她道:“小格格想问题很仔细,确实是有这个因素。”

    看着赛宝因为得到夸奖,而露出可爱笑容的圆脸蛋儿,南音突然发现,赛宝这位看似满心只有吃,生性乐观甚至有点儿傻的小格格,实际上思维挺敏捷的,而且时常有一些独特的思考。

    平日里,和馨会显得稳重又思考全面,静宜又文静聪明,所以显得赛宝像个只会傻乐的小姑娘,实际上人家聪明着呢。

    太子听完南音的话,道:“我喜欢听姑姑说这些,比坐在宴席上,听那些使臣拍马屁和吹嘘有意思。”

    康熙时常让太子出席这样的场合,是想让他多学一些东西,可太子觉得,南音姑姑的几句话,都让他比在那儿枯坐许久学到得多。

    南音摸了摸他的头,道:“太子殿下喜欢的话,姑姑以后找机会多给你们讲讲。”

    “好呀好呀!”太子飞快地点头,好像他答应慢一些,南音就会收回说过的话一样。

    “姑姑,我也想听!”

    “我也是!”

    南音应道:“以后等小格格和小阿哥们都有空闲的时候就讲。”

    南音也是想让他们多了解这个世界,培养一些危机感,让这些小崽崽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发展。

    大清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些皇子皇女手里呢。

    晚上,太子回到乾清宫,主动说起了今日的事情:“皇阿玛,今日的事情,我们和姑姑说了,您知道姑姑怎么说嘛?”

    听说是南音的态度,康熙立马来了兴致,放下手中的书问:“南音怎么说?”

    太子兴致盎然道:“姑姑笑得特别厉害,不过姑姑说,其实和兰使臣说的不是倭奴国,说的是英吉利。“

    “英吉利?”康熙不由得皱拢了眉头,这时候东西方的交流还未那么频繁,康熙对欧罗巴的了解,不如后期那么深刻,所以他一时之间,也没反应过来,南音为何这样说。

    太子重重点头道:“是啊,姑姑带我们看过和兰人送的世界舆图,英吉利和倭奴国一样,都是岛国,只是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而已。”

    太子这话,立马启发了康熙,康熙立马吩咐梁九功,去取世界舆图过来。

    世界舆图拿来后,在父子两面前摊开。

    康熙紧紧地盯着世界地图,皱眉沉思,许多想法在他脑子里飞快地闪过,但有些问题,他还是没想明白,便问太子道:“南音还与你们说了什么?”

    太子便将南音今日讲的话,复述了七八分。

    一边听着太子的话,康熙的手,就忍不住在这世界舆图上划拉。

    英吉利也派使臣来过大清,他们的船确实比和兰人的差一点没错,但他们又显得比和兰人倨傲一些。

    而从和兰人手里获得这世界舆图后,康熙知道英吉利是那岛上一国,就没有给过太多注意力,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欧罗巴大陆上,毕竟陆地上好几个国家都比英吉利要强盛,但康熙没想到,这个时代,竟然是属于海洋的时代……

    等到再次召见和兰使臣的时候,康熙便问起了他们与英吉利的海上争斗之事,果然和兰人一提起英吉利舰队,就脸色不好看了,还以为康熙同时和英吉利有深入往来,便直接说了英吉利许多坏话。

    这回康熙算是明白过来了,之前和兰人对自身的情况,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透露自己的虚弱之处。

    如今,康熙了解到,欧罗巴的形势,与自己理解中的有些不一样,便开始对对外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

    对和兰人,康熙依旧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又允了他们以商人的名义,在大清购买了一些东西,运回去;对倭奴国使臣,清廷上下都不失礼节,但是他们想要什么粮种之类的,一概打太极,不松口,气得倭奴国使臣很快就走了。

    走之前,他们还暗地里收购了一批玉米、土豆之类的,想偷运回去,结果被天津卫的码头官署给查出来了,直接全部扣押,并将他们驱逐除了大清。

    事情传回京城,有些官员还担心,倭奴国没得到想要的粮食,会不会变本加厉的侵扰东部沿海,康熙冷哼:“他们不是自诩十分了解我们的风俗习惯么?不会连负荆请罪的典故,都没有听说过吧?以他们那般态度,若是我们轻易给予了粮种,他们就不会来侵扰大清了?朕看呐,以他们欺软怕硬的本性,怕只会觉得大清好欺负!”

    自宋以后,倭奴国对中原势力就十分冷淡,派去的使臣都能直接杀了,就这态度,还得上赶着吗?

    大臣们听到康熙这话语中的意思,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多做声。

    “好了,倭奴国之事,待日后再议,眼下最紧要的,是对台湾战机的事。”

    对于康熙来说,倭寇暂时还只是芥藓之疾,并不能危及大清根基,而他想做的,就是完成中原势力的大一统,真正达成一统天下的目的。

    南音听说倭奴国的使臣,是被驱逐出大清的,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小日子就是这样的,面上装得很文明,很斯文的样子,但实际上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背地里阴私的法子不少。

    这回没弄到玉米、土豆、红薯等粮种,日后肯定还会使别的招儿的。

    其他的国家,大多冲着大清的粮种和种牛痘技术、提勒肚法等技术来的,大食人却对康熙赠送的《阿凡提的故事》系列绘本大家赞赏,甚至还问阿凡提有没有新的故事。

    听说没有了,他们还十分失望,于是自己又进行了加工,使得阿凡提的故事越来越长了。

    等到京城开始飘雪的时候,各国的使臣都纷纷离开了京城,京城的冬天是他们都觉得难以忍受的。

    南音却觉得,冬天滋味美着呢,正好是吃火锅赏雪的好时候。

    入冬后没多久,南音就接到了齐格的好消息:“姑姑!前些日子善堂纺的面纱,都卖出去了!”

    齐格兴奋得脸都通红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啊,这一步走出去以后,善堂就可以慢慢接触棉纺生意了,有飞锭多线纺纱机在,连效率都比别处高许多,赚的钱也多。

    南音没想到,自己设想的问题都没遇到,齐格这傻小子还真开始做棉纺生意了。

    想着齐格能做成这样的生意也不容易,南音直接道:“不错,辛苦你了,回头我炒制一些火锅底料给你,作为奖励!”

    “好嘞!谢谢姑姑!”

    冬日里可是吃火锅的好时节,而且自打南音姑姑传授了什么牛百叶、黄喉、鸭肠之类的涮火锅的好东西后,齐格更加欲罢不能了。

    而且南音做的火锅底料十分受欢迎,王公贵族府里的厨子,也都模仿过南音的底料,只可惜没几个能做得这么绝的。

    有些香料,他们就没甄别出是什么,还有就是火候之类的,也不太好把握,虽然炒制出来的底料不算失败吧,但就是没那个味儿,涮火锅的时候,总觉得滋味不足,不过瘾。

    “对了姑姑,于银莲和陈老板,打算在十一月初十那天办酒,你去不去?”

    南音苦笑道:“怎么可能得去?这两三个月里,有好几个小阿哥小格格过生辰,小王爷也是这个前后过生辰,需要准备的事儿多着呢,哪走得开呀?”

    齐格有些讪讪道:“那好吧,我回头转告他们。”

    南音点了点头,道:“回头我准备一些东西,你帮我带给银莲做添妆。”

    “诶!好!”

    于银莲出宫前,没考虑过嫁人的事儿,那时候的她踟蹰又迷茫,对未来没有任何确定,说不嫁人也可以理解。

    现在找到合适的人了,嫁人也无妨。

    “对了,陈老板所在的东市,与善堂隔了好些距离,他们夫妻两可想好这个事儿了?”南音捋了捋于银莲的事儿,感觉她和陈老板两人,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还不少。

    齐格道:“确实挺远,不过我将我的自行车借给陈老板了,陈老板在善堂附近赁了屋子,作为娶亲的房子,再用我的自行车去东市,去也只需两刻钟的时间。”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