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烧尾宴正式开始 财源滚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二月十四号, 农历大年三十,旧日历法给这个平常日子赋予了承前启后的意味,它是旧一年的最后一天, 同时也是新一年的第一天, 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将今天的年夜饭视为最重要的一餐, 拿出了自己舍不得做的食材。

    有些人, 兜里有钱了就有第二种选择——下馆子。

    南北饭店这里,几十个员工和老板都早早来到小饭店, 严阵以待,每个人都卯着一股劲, 就是要给今天这个准备了好长时间的日子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 交上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团圆宴的价钱比平常的饭菜要高,那么食材也和味道自然也要对得起价钱,不能辜负了那些客人拿出的将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工钱来。

    早上四点,天还没亮, 苏琴轩和简阳平就醒了,他们轻手轻脚地下床洗漱,填饱肚子,在桌上给孩子们留了张纸条后就准备出门。

    没想到一个转头,就在楼梯上看到两个孩子穿戴整齐、精神勃发等待出发的模样。

    简阳平:“?”

    苏琴轩:“?”

    怎么回事?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两个孩子但笑不语,他们才不会说, 昨天晚上兴奋地一晚上都睡不着觉,就等着今天大展身手呢!

    一年前, 简家南和哥哥还是父母庇护下的小孩子,每天都要睡足十个小时,少一个小时就哈欠连天, 别说凌晨四五点了,就算是早起上学都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起不来!根本起不来!

    然而,经过一年的历练,现在终究是长大了,四五点就能起了床,给爸爸妈妈帮一把手!

    四人对视一眼,同时笑出了声,这才是一家人啊!

    四个人一起出门往饭店的方向走去。

    苏琴轩和简阳平在忙活,简家南和哥哥则跟着母亲,因为父亲简阳平在外边联系送货的事情,两个小孩不方便跟在爸爸身边,就亦步亦趋地跟着母亲在饭店里。

    苏琴轩并没有把两个小孩子以要去休息的名义赶走,在她看来,子承父业这四个字是有道理的。

    在她和简阳平以前是双职工的时候,自家两个孩子也有很大的可能会走上同样是工人的道路。

    但现在他们不是了,他们成了开饭馆的个体户,以后这两个孩子也可能继承他们开饭馆的活计,既然这样,那这两个孩子就要从小时候就开始知道开饭馆的整个过程,从小熟悉,长大了接管饭馆才不会手忙脚乱。

    简家南着迷地看着母亲的一举一动,都牢牢地记住在心里,看着哥哥在旁边不耐烦打着哈欠的样子,好奇地问道:“哥哥,你怎么不感兴趣呀,难道你以后不想在小饭店帮忙吗?”

    简家北听了这句话,想到自己以后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要扎到小饭店里面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出去打篮球的场景,心里打了个寒颤,浑身一个激灵,连忙否认道:“不不不,我不想,我一点也不想。”

    他语重心长而又充满严肃认真地对简家南说:“妹妹,你要快快长大,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在小饭馆这件事做爸妈一臂之力,知道吗?以后这里就靠你了!”

    “这是当然的。”简家南轻松地说,她只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哥哥对这件事避之如蛇蝎,简家南觉得做生意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遇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是最有挑战性最刺激的事情。

    在兄妹两人畅享未来,聊着以后谁来继承小饭店这件事的时候,简阳平正在外边的交通枢纽位置看着一个个交货的人过来,就拿铅笔画掉笔记本上的订餐名字,然后一个个检查过去。

    他跟着开饭店忙活了将近半年多的时间,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个检查材料食材品质的方法,有腐烂的,差的石材都不能在他的火眼金睛下流入南北饭店一分一毫。

    早上五点,天依旧是黑的,冬季的白天来得格外漫长,深圳市附近靠近海边的一处小渔村里,人来人往,刚从近海捕鱼归来的渔船一靠岸,就有人迎上去帮着把货卸下来,运到他们该到的地方。

    其中就有南北饭店预定的海鱼,广水人的年夜饭都少不了一道清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海鱼又比河鱼多了一份肉质鲜嫩的美味气息。

    这份淋了豉油的清蒸鱼也是南北饭店团圆宴的一道重中之重的招牌菜肴。

    除此以外,一道完美的团圆夜大餐里头,还会有烟熏古井烧鹅,鸿运当头等等。

    简阳平仔仔细细地检查过去,确保每一样食材都完好无损地交到自己手上,再由南北饭店的人运回去店里,给等待已久的主厨团队使用。

    简阳平目光紧锁各类食材,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元旦开业第一天的狮头鹅事件,万万不能再重现了。

    中午时分,第一批烧尾宴的客人赶到了。

    晚上才是重头戏,预订的宴会人数已经满了,没办法再加名额。

    没有过多人手分配给中午,因此,南北饭店对中午的人数做出了限制,菜品的种类也没有像晚上的时候那么丰盛。

    但是这依然挡不住有人来预订中午的宴席。

    张文华就是其中一位,她们家是个大家族,晚上要跟所有的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宴,张文华从小到大见多了妈妈在厨房忙碌的场景,如今再也舍不得她如此劳累,非得要出去吃不行。

    但是张文华妈妈比较传统,在女儿的百般劝说下最后只同意了中午出来,晚上依旧在家吃。

    张文华和丈夫秦信是一对结婚不久的新婚夫妻,两人都是双职工,两家的父母亲人也是双职工,在这个时代算是条件比较好的那一个家庭了。

    新婚夫妻在一起过的第一个新年可要花大心思才行,就因为此,小夫妻两人拿出双方各自一半的工钱,来南北饭店订了家团圆宴。

    临上菜前,简朴习惯了的的张文华爸妈还在埋怨女儿:“这顿饭多少钱来着,二十四块,要是有二十四块呀,我都能给你做一星期不重样的菜来,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我倒是要看看你这顿就花了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的饭要怎么样,要是做得不好吃我就骂人了。”

    张文华的家婆连忙打圆场,她对这个儿媳妇是非常满意的,张文华素日里不爱张扬也不爱乱花钱买东西,今天破费也是为了孝顺爸爸妈妈。

    “这也是文华当女儿的一点心意,一年到头了总得孝敬爸妈买点好的,亲家母你应该骄傲才是。”

    张文华母亲这才满意不说话了,她说的那话也不全是为了埋怨女儿,现在一听亲家母说的这话,也对女儿婚后生活有了期待。

    一家人聊着天说着话,团圆宴的第一道菜上来了,清蒸鲈鱼。这是一道极为考验火候功夫的菜,没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师傅不能做好,鲈鱼肉质鲜嫩但是一旦掌握不了时间,蒸过了头,肉质就会变老。

    而且鲈鱼的处理也极为费工夫,要想没有腥味,必须是上好的鲈鱼,这道菜调味料只有清蒸酱油再加上面的几根葱,要是鱼不新鲜根本掩盖不了,很容易就吃的出来。

    张文华父亲夹起一口,赞叹地说了句:“好,不错。”清蒸鲈鱼的鱼肉呈现的是蒜瓣状,白嫩细滑,一吃就知道有多么的新鲜。

    想必是刚离开了家就躺在这里了。

    一向在家里掌握厨房大权的母亲也评价着:“是真的不错。”

    紧接着第二道菜就上来了,鸿运当头,——红辣椒炒海虾。

    因为广东人众所周知的吃辣程度,这道菜自然没有放很多辣椒,选用的也是辣度不高的那种。

    一家人就着年夜饭的氛围,看起了电视,他们的位置还很好,很靠近黑白电视,电视剧的声音传得热热闹闹的,大家人就着美味的饭菜,听着上海滩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过了一个非常有氛围的年。

    几个小时后,碟子空了,一家人也就喝饱喝足了。

    之前一直没说话没反驳母亲的张文华终于有底气了,腰杆子都挺直了反问妈妈:“妈你觉得这顿饭值不值啊?”

    “值,当然值。”张文华母亲完全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她吃着餐后甜点,是一道海岛的传统小吃,嘴里嘟囔地说道:“唉这家饭馆离我们家还挺近,我跟你爸爸有时候工作忙还可以过来吃饭解决中午饭,不错不错。”

    张文华的新婚丈夫也笑着说:“爸妈你们可真的会享受,我跟文华工作地点离这边远,可是来不及了。”众人就一起笑起来。

    一家人吃饱喝足,简家南和母亲苏琴轩趁着这个机会过来,跟张文华一家人聊起了天。

    张文华这个人对简家一家人意义重大,这个意义,不在于她出了多少钱,也不在于她这个人多富有,而是在于她对他们的鼓励。

    简家南可是印象深刻,她一直记得,张文华是他们摆摊时候就一直光顾的客人,还是第一个吃螃蟹,买了他们家推出新产品的人!

    “新年好啊各位!”苏琴轩打招呼。

    “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新年好!”简家南紧随其后打招呼。

    一见到简家南过来,张文华就笑开了花。

    “新年好啊苏老板,还有这一位,简小老板!”

    苏琴轩笑着问:“中午的饭菜,还合你们胃口吗?”

    张文华还没说话呢,她爸爸妈妈先插嘴了,“好吃!”

    苏琴轩笑意更深,“是吗?那就行,觉得好吃就行!”

    除了张文华他们一家,还有其他的客人简家南也特意分出心神关注了下,偶尔会有一道菜不合口味,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以称赞为主,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这让他们对晚上的重头戏更为自信了。

    中午两点,最后一桌客人满意离席而去。

    简家南像一个金童一样在门口摆手欢送,逢人就说:“新年快乐!”

    店里,随着最后一个客人的离开,服务人员马上就冲上前开始收拾店内,收拾餐具的收拾,换桌布的换桌布,摆放椅子改变布局的也在劳动。

    简家南将“休息时间”的牌子挂在门口把手上,跟着爸妈还有哥哥一起回家修整。

    简家南在拐弯处回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