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第十三章 完颜宗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和被帝姬痛打的王黼,那属于京中也有名号的豪宅,价值直接百万贯往上。

    但往下看呢?说来有点奇妙,山西虽然山区多,又有一条边境线,但长年以来粮价并不高,号称“河东丰稔,米斛百钱”。

    眼下经过了一场中型地震,米价略上升些,但粟、豆也不过二十钱一斗。

    李素得了这些票据,算了一下之后就差点厥过去。

    “足能购置四五十万石粮草,”他声音发抖,“这群阉宦……”

    后面的话大家就不让他再说下去了,尤其是尽忠,瞪他瞪得最狠。

    “那就换个二十万石粮食,慢慢囤着,”她说,“无论如何,这些票据赶紧给我兑了,千万别将钱留在京城。”

    尽忠就满脸都很迷茫。

    至于帝姬交代给王穿云的那件事,对于这支一万多人的队伍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

    童郡王贴身婢女是有数的,小姑娘挤不进去,但稍粗些的活计谋一个就不难,尽忠在私下找一个童郡王身边的内侍吃了顿饭,联络了一下感情,轻轻松松就将自己的“小晴表妹”送了进去,给一个负责菜品雕花的厨娘当助手,专门负责磨刀。

    临行走时要同帝姬打一声招呼,王穿云脱下道袍,穿了一身桃红柳绿走进来,耳边亮闪闪,鬓边金灿灿。

    她有点不太习惯,扭了扭身体,不理解这是什么规矩,但宫女们告诉她,汴京城就这规矩,真正老钱人家的使唤丫头也必须富丽闲妆——否则怎么衬托他们的尊贵呢?

    “我要去了。”她说。

    帝姬点点头,“路上千万小心,遇人遇事都机灵些,有人欺负你,你记下来,日后我收拾他。”

    王穿云就一笑,“没人能欺负我。”

    这话说得帝姬就被噎了一下。

    “也是。”她又有点不放心地多嘱咐一句,“我不要童贯的人头。”

    王穿云点点头,“我知道帝姬想要什么。”

    在晋城外,捷胜军的帐篷连绵起伏,炊烟不绝,兵士虽行走在自家地界,却戒备森严,不容外人窥觊。远远望去,其中偶有寒光闪烁,足见刀兵锋锐。

    这支军队虽然花了童贯许多钱,但他位高权重,又上了年纪,是不耐自己日常在军中操练兵马的,因此捷胜军实际的统领是宣抚司都统制王禀。

    这人据说五十余岁年纪,至于身高相貌谈吐,赵鹿鸣一概不知——因为他是个彻底的军人,压根就不进城跟官员们联络感情,而是日日都守在军中。

    咳,童翁给了零花钱固然好,但要是能将捷胜军——还有王禀,一起给了她,那就更好了。

    毕竟零花钱阻不得金人南下。

    而天已经越来越凉了。

    童贯北上去太原,同完颜粘罕谈判的消息传到了南京路析津府,时任南京路都统的完颜宗望(完颜斡离不)就乐了。

    这位女真统帅此时大概三十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三个儿子,但因为哥哥死的早,就像曹操长子是曹丕一样,宋人就习惯称他“二太子”了。作为跟随父亲与叔伯一同反抗大辽的早期女真将领,这位二太子在对辽作战中,作战勇猛,赏罚分明,又善养士卒,军中爱戴,声望极高。

    这人还有个汉名,叫完颜宗望,一起传到大宋后,有闲人就勾勒了一下想象中他的样貌,大概是个高大威猛,冷峻肃重的青年统帅,不提相貌,光说气度也得凛凛如天神降世。

    总之就是很威风。

    但与名声不太一致的是,完颜宗望这人是个小个子。

    不仅是个小个子,作为完颜阿骨打的儿子,他吃得还好。

    小小的,圆圆的,正常状态下平心静气,还会念几句佛。

    军中就呼他为菩萨太子,觉得他很有佛相。

    但菩萨太子拿着手里的这封信,同上首处的叔父,完颜阇母说,“国相做事太过谨慎了些。”

    “你有决断?”叔父问。

    菩萨太子就起身告退,走进了另一间屋子。

    这是一间礼佛用的静室。

    三面白墙,只有东面安置佛龛,里面端坐一尊如来佛相,面容慈和,与完颜宗望竟真有几分肖似——当然,匠人们就是照着这位皇子的面容雕琢的,怎么会不像呢?

    完颜宗望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他从未表现出来。

    他只是虔诚地坐在静室里,用长久的静默与祷告代替了其他那些,可能对一个佛教徒道德观造成刺激与伤害的思考。

    这位青年统帅垂下他的头颅,在寂静中等待了很久。

    而后他缓缓地站起来,走出了静室。

    “若待谈判结束,宋人警醒,布防于关隘,我军将损失极重。”

    完颜阇母沉吟了一会儿,“依你决断,我们不宣而战么?”

    “非侄儿有决断,而是佛祖有决断,”他说,“待我们攻破燕山府,令郭药师屈膝而降,宋人自然也就收到我们的战书了。”

    这位叔父赞许地望向他,“就如尔言。”

    宣和七年初冬,金人犯中山府。,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