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秦时风韵(107)二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秦时风韵(107)

    嬴政看蒙骜与王龁:“二位上将军以为, 长公主此法是否可行?”

    蒙骜往前两步,点了点函谷关:“诸国欲攻秦,唯有函谷关。函谷关外设伏, 若想全歼,难!五国各自为营, 难以成合力!若发现中计,必各自为战, 溃逃撤散。若能歼敌过半,已然侥幸。若想全歼,臣以为——难。”

    王龁也看向桐桐:“长公主, 关外地势开阔,道路通达,便是设伏, 亦不能全歼。”

    桐桐反问:“那为何不在关内设伏。放其入关, 而后关闭关隘。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焉有不胜之理。”

    李斯与吕不韦同时喊了一声:“不可!”

    桐桐:“……”为什么呀?出兵佯装不敌, 退入关内。对方也正是觉得秦实力衰弱才进攻,只要做的真, 必能上当,放其进来, 而后合围, 必能全歼。

    吕不韦忙道:“长公主,万一呢?”

    什么?

    “事有万一,从无万全之法。一旦有万一,纵兵入关,便可直抵咸阳。若是如此, 关中尽失!我大秦六世之积淀,必将毁于一旦。”吕不韦摇头:“长公主瓮中之鳖此法,臣以为不妥。”

    李斯点头:“长公主,攻伐需得稳为上,稳中推进,此方为谋国之策。秦国土一步一步增大,那是数代人稳中求进所得,细数来,无一冒险之人。因此,臣认同丞相之言,不妥!不妥。”

    尉缭跟着点头:“灭其精锐,损伤列国根本,或以震慑列国,此策,善!瓮中捉鳖,关门打狗,长公主此法未必不好,若瓮不是关中,若关上门危害不到咸阳,那此法亦为善!”

    说着,朝桐桐歉意的摇头:“长公主,法是好法,然所用之地不对,此策臣亦反对。”

    桐桐:“……”所以,蒙骜和王龁不是想不到在关内设伏,他们压根就没那么去想,以规避其风险。

    她看四爷:其实真不至于。

    四爷白了她一眼,“臣亦以为长公主此法,不稳当。”

    桐桐:“……”

    赢傒左右看看,就说她:“丑儿呀,我赢氏坟茔尽皆咸阳之外,若有万一……”

    桐桐:“……”合着,无一人同意。

    嬴政:也不是无人同意!促成合纵,合围列国精锐,震慑列国,此法可行!争执只在设伏地点,从众稳妥,便当从众。

    那么问题是:怎么能帮赵国达成此事呢?

    桐桐看吕不韦:“我之前诓骗郭开,言称吕丞相发国难之财,发水利之财,不若,请李斯大人上折子,清查账目。”

    吕不韦指了指自己:“臣……何敢?”

    “做戏!做戏耳!”桐桐说着,就看四爷:“文渊君以为呢?”

    四爷还给吕不韦出主意:“您乃丞相,被李斯大人这般挑衅,当立威!您正修书,不如将您所修之书,完成之篇章放置于城门口,请天下士子指正。看看可有人敢来指正于您,若是真有此等狂生,您给撵出咸阳;若是有官吏敢于挑衅于您,您便罢其官职……”

    吕不韦:“…………”

    尉缭心道:吕相啊吕相,此乃救你之策。

    一国丞相才几年,你便富可敌国;修书为大秦立国策,轻狂了。

    若真有不妥,此时你尚未走远,又因为国设计之故,便有不妥,亦非大事。

    他只能道:“此确乃无奈之举!天下皆知长公主把控消息之能,秦国放消息,诸国未必信。除非确有事发生,此事足以影响朝局。而今,能使得朝堂动荡,非二位之争不可。”

    李斯:“……”这又何尝不是敲打?长公主以此法将话挑在了明面上:你二人争执,其害甚大。

    他忙欠身:“李斯知错!定当配合朝廷惑敌!”

    嬴政看吕不韦:“丞相,委屈你了。”

    “岂敢?岂敢!”

    于是,这个冬日秦国市井极为热闹。李斯弹劾吕不韦,吕不韦身为丞相,威风八面,以修书为由试探朝中人心,凡是不能马首是瞻者,尽皆罢免。

    丞相之争,在秦国越演越烈。

    朝堂之争,那是贵人们关注之事,庶民听也听不懂。他们只关注哪里能找到饭吃!

    一则,民间流言,秦国有粮有田,逃去可活命,此乃各国庶民关注之事;

    一则,市井流言,秦国朝堂乱了,丞相之争,李斯和吕不韦相互攻伐,互不相让。

    而秦国,军中亦有奏报,戍边之军与楚、魏、燕、齐皆有冲突。

    原因便是这四国皆有逃民入秦!各国不许百姓逃跑,若发现逃亡者,即刻羁押。往往是逃者十人,过境者五六而已。

    列国驻兵追逃民,一旦过境,秦国必管。

    秦国之律,入秦境之民,便为秦人。越境抓捕秦人,法不容也。

    而他国却觉得,我追我国逃民,与尔何干。

    于是,边境隔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