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秦时风韵(103)一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秦时风韵(103)

    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桐桐真没管巨子, 但却命人盯着他的举动。

    不几日,便有一群衣衫褴褛之人入秦境,而后往雍城去了。

    桐桐这才舒了一口气, 水利兴修,郑国只是规划水路。然如何筹划更省人工, 更省人力, 用何样器械能替代人力, 非墨家不可。

    人只要入雍城,那便是四爷的事了。

    做巨子, 那需得慢慢谋划。之于大秦而言, 且不说长城,就只连接七国的官道, 当不当修呢?

    车同轨, 路相通, 版图衔接, 这是后续必须要做的事。

    而且,水利之事只秦国需要?往后天下之大, 处处皆需。

    因而,不能急,一步一步来。

    能使得墨家摈弃偏见, 愿意助秦,这就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墨家的很多东西,都得改。想跟宗教一样凌驾于上, 此行不通。

    这需要长期的自我变革。

    她给四爷传信,告知了墨家的行踪,便可以了。

    而今她得等着, 等着韩郡郡守。

    朝廷该任命郡守执掌韩郡了。

    吕不韦举荐:“姚贾大人,若何?”

    姚贾?

    此人乃外交之臣,治理韩郡,此人不成!

    嬴政反问:“姚贾大人乃寡人先生!寡人虽亲政,然学业未曾间断。先生若是出使,必有课业留于寡人,有诸位大人间或解惑,尚能应付。一旦去了韩郡,寡人上何处寻先生?”

    吕不韦:“……”大王是觉得姚贾不合适。

    他又举荐:“王绾大人,若何?”

    王绾?

    此人于算筹一道上颇为擅长,嬴政皱眉:“王绾忠厚诚恳,尤擅统筹,其才堪用,丞相目光如炬,举荐之人确有非凡之处。若他为郡守,秦国治粟内史,何人担任?”

    一国之赋税钱粮,何等大任?

    吕不韦:“……”接连举荐两人,大王尽皆未曾允肯。他便问:“臣这一时之间……未有合适人选,不若……”容臣几日?

    话未曾说完,就听大王一叹:“寡人本欲调文渊侯入韩郡!”

    吕不韦一喜,才要说话。却听大王又说:“可昨夜才与文渊侯彻夜而谈,他不曾应允,以长公主不舍为由,拒了寡人。”

    “……”长公主亦可去韩郡呐!为何要拒?

    嬴政叹了一声:“文渊侯体贴寡人,体贴长公主,知我们姊弟未曾长久的分开过。阿姊此一去半年余,寡人甚是思念。文渊侯处处周祥,寡人甚觉亲近。”

    吕不韦:“……”许是自己太过急躁!倒是四子于无声处见功夫,甚好?

    紧跟着就听大王又道:“说起文渊侯,寡人想起,他无意间跟寡人问起一人。”

    “何人?”

    “蔡泽!”嬴政道:“范雎举荐蔡泽,认为此人可为相!蔡泽接替范雎,为秦相数月。”

    他啊!四子举荐?倒也并非不合适。韩郡乃一国之地,若无相国之才,如何治理?

    吕不韦便说,“蔡泽,纲成君!曾献计给昭襄王,离间魏国安厘王与信陵君魏无忌君臣之间关系,东周之灭,此人居功至伟,被册封纲成君。此乃大王归秦之前事了!然此人受道家影响颇深,颇懂存身谋身之道,认为功成则可身退。”

    嬴政看吕不韦:“丞相以为如何?”懂功臣身退,明谋身存身之人,惜命!惜命者,无叛心,不会冒险而行事。

    韩郡终归为韩国旧地,就如蜀郡一般。

    曾祖临终前,带着他在舆图之上,谈及巴蜀。当年,经历数次叛乱,后才得以大治。

    老人家言犹在耳,治韩郡焉能不谨慎?蜀郡之旧事,不该重演。

    况且:此人为燕人,当年游历诸国,尽皆未得重用。甚至于被赵国所驱赶,而后又用计于魏。赵、魏尽皆于他不睦,而这两国与韩为邻。

    因而,文渊侯所举荐蔡泽:甚为合适。

    吕不韦思及此人过往,再想想此人履历,竟真觉得此人比自己举荐之人合适的多。虽说未曾用自己举荐之人,然此人乃四子举荐,倒也罢了。

    因此,他忙道:“臣以为,可用。”

    嬴政这才道:“那便下诏。阿姊出门久矣,而今眼看天寒,太王太后问询数次,甚为记挂。该换阿姊还朝。”

    “诺!”吕不韦应着,退了出去。

    “蔡泽?”桐桐起身,吩咐蜀生去收拾行囊。

    此人……很意外的安排!

    而且,此人亦是叫桐桐颇为意外人。他真的长的不算是好看:个头不高,罗圈腿。朝天鼻子塌鼻梁,额头高的能遮雨。

    算是异人异象吧。

    人才一下车,桐桐就远远的行礼:“先生!”

    “岂敢!岂敢?”蔡泽赶忙行礼。

    桐桐再见礼:“先生乃辅佐曾祖老臣,于国有功,该当!该当如此。”

    蔡泽赶紧扶住,心里又叹:大王以礼遇,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