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秦时风韵(95)二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秦时风韵(95)

    泥炉煮着茶水, 隐隐有香气扑鼻。

    女君双手递来,廉颇双手接了。对面所坐男子将琴挪于一侧,亦是捧了茶, 举杯示意:“请!”

    “请。”廉颇嗅了嗅, 而后微微抿了一口, 入口微苦, 回味微甘, 口齿留香,“确实好茶。”

    桐桐笑问:“老先生这是欲望何处?”

    廉颇摇头:“天地之大, 可容身处即为家。”

    此地乃赵魏交界之处, 历史上,大约也是这个时间,廉颇追打乐乘,而后负气而走, 投奔魏国。在魏国未被重用, 在后来赵王想找他回去为赵国效力时, 又被郭开给坑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就是出自那个时候。

    郭开回去说廉颇能吃能拉, 而后赵王便未曾召回廉颇。

    一代名将在魏国郁郁而终!

    谁知道中间自己和四爷插了这么一杠子之后,几乎相同的事情在廉颇的身上又发生了。廉颇再是脾气不好, 但他追打乐毅, 此确实不像是名将所为。

    可若是追朔乐毅的出身来历,就能明白廉颇的心情。

    一生征战为君王,换来了君王不信任。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遭了!长平之战, 秦国用离间计,使得赵王对廉颇不信任,于是,临时换将,换成了赵括。而后赵国大败!

    可上次的不信任,只是不信任其能力。当时,两军对阵,廉颇与秦将王龁分别为两国主将。当时的情况,廉颇的战略是避其锋芒,据守不出。在这种境况下,秦国就得耗着。

    于是,秦国使用计策,叫赵王以为秦军最害怕的是赵括。赵王求胜心切,见廉颇据守不出,以为他畏战,便罢免了廉颇职务,以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上位,没有继续用廉颇的战略安排,并且撤换了诸多将领。

    赵国一直以为秦国领兵的是王龁,但其实,暗地里白起已经就位。

    这一仗,赵括被射杀,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余万。

    次年,秦军兵围邯郸,赵国几乎灭国。是廉颇率兵死守,是平原君赵胜杀出重围向魏、楚求援,发生了毛遂自荐和窃符救赵的故事,这才打赢了邯郸保卫战,延续了赵国国祚。

    此战,廉颇率军死守一年有余,但凡他稍不尽心,赵国早亡了。

    若说不信任其能力,此非大事!战略之争,各抒己见!然此次不同,此次不信任的是廉颇对赵国的忠诚。

    此,乃廉颇不能忍者。

    为国一生,为君一生,此时全成了笑话!那个他保卫戍守了数十年的国家,他再也回不去了。

    天下之大,竟无处可容身。

    廉颇说完就又道:“此乃赵魏之地,往前三里,便是魏国。”退不回赵地,好似能去的唯有魏国而已。

    四爷问说:“君以为魏国如何?”

    何意?

    四爷问说:“商鞅是哪国人?”

    “卫国人?”

    “卫国被哪国吞并?”

    “魏国。”

    “因而,商鞅乃是魏国。”四爷这么说了,就看廉颇:“可对?”

    对!

    四爷就又问:“张仪哪国人?”

    “魏国人。”

    四爷便笑了,追着问:“公孙衍,哪国人?”

    “魏国人!”

    “范雎又是哪国人?”

    廉颇皱眉:“魏国人。”

    四爷点头:“商鞅为秦相,于秦国变法,使得秦强于诸侯列国;

    张仪两度为秦相,分化诸国合纵,蚕食诸国领土,攻克巴蜀之地,使得秦国疆域扩大一倍;

    公孙衍在魏秦两国之间横跳,秦国不以他三心二意摈弃于他,依旧得以重用,他在任期间,为秦攻取河西之地;

    范雎,在魏国时候,被诬陷通齐卖魏,被魏相几乎杖毙。他出逃自荐于秦昭襄王,得以重用,在秦数十年,为秦立下汗马功劳。”

    四爷说完,就看廉颇:“此皆乃魏国人,哪一个不是大才?哪一个没有扭转乾坤之能?如何呢?在魏国,尽皆被弃如敝履。老先生,魏国若是能重视这几人,而今称霸诸侯者,必为魏国。本国之才尚不得重用,老先生一赵人,焉能得重用?”

    廉颇不由的打量眼前这青年:“阁下是秦人?”

    四爷看他:“在下可曾有一句偏颇?”

    未曾。

    “那么,在下究竟是哪国人,便无关紧要了。”四爷给廉颇将热茶斟满,又笑道:“老先生以为信陵君魏无忌如何?”

    廉颇沉吟:“魏王异母兄弟,功高威重,又曾窃符救赵,被魏王猜忌。而今看似和好,可不能如初。此人而今乃魏国之柱石,此人衰,魏国亡。”

    四爷便跟对方碰杯:“老先生既然要去魏国,那便去看看!看看魏王与信陵君这君臣二人……”

    “看甚?”

    “秦文渊侯来魏,见信陵君,以助魏退赵兵为由,为韩得种子无数。此事……信陵君未曾禀明魏王!而今,赵兵已退,种子已然入韩境。信陵君回大梁之后必会禀奏此事,您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