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秦时风韵(6)三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秦时风韵(6)

    留着赵姬母子是有用处的!

    四爷说了山上不安全, 吕家三子便马上给安排了住处。

    邯郸城中,小小的民宅院落,挪过去便是了。

    第二天一过午, 便有牛车来接了。

    本也没多少东西,各自将东西挪到车上, 这就能出发了。借着收拾东西的空档, 赵姬便提议将吕媪安置在山下镇子上,等明日吕家派人再去接。

    她不想跟一个疑似瘟病的人共乘一车, 这会子抽空先送吕媪,并不耽搁什么。

    吕家的人没有拒绝, 将吕媪安置在车上之后, 直接下山了。

    桐桐给将药包给带上, 药包里加了别的药,半年之内, 她都先养着吧。

    吕媪昏沉,由不得她做主便被带走了。

    这人一走, 刘女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事是一样多,但四个人的起居虽辛苦, 却不用受那许多的苦楚。至少寒冬里, 她不用衣衫单薄的站在户外,一站就是大半日。

    这会子她手脚麻利的拾掇, 赵姬嫌弃麻烦, 只道:“将常用的随身携带即可。”吕家豪富, 很不必这么细碎的东西都带。

    刘女应着, 急着去收拾了。

    桐桐舍什么都不舍冻好的狼肉:“此物温补最好……”

    赵姬便不管了,愿意带就带着吧。

    上了牛车,要走了, 桐桐皱眉看着山上。

    赵正站住脚,回头问她:“看甚?”

    “狼性野,山下便是镇子……”狼若下山,只怕不防备的人家要遭殃了。咱这偷偷走,山下的人并不知道为什么的。

    赵正站着只愣了一下,就往厨房去,将麻油倒出来,每间房舍都倒一些。

    赵姬推开车窗看:“正儿,作甚?”

    赵正只不搭话,进了正室出来就举了火把,然后用火把点了麻油,屋舍在干柴和风的助力下,慢慢的燃烧起来,青烟窜天而起,山下必是能看到的。

    此时天色尚早,山下的人怕烧了山,必是要上山查看救火的。一看便能瞧见狼群活动的踪迹,他们也自是会防备。

    点起了火,牛儿不安的动着。

    赵正扔了火把,转身上了牛车。

    桐桐嘴角不由的翘起:这确实是最有效的法子。莫说山上看的见火,周围只要有人烟,看见火都会警惕起来。

    她跟着赵正上车,四个人挤在一辆牛车上。

    赵姬看着起了火的宅子,看向儿子。这孩子只沉默的坐着,一句都不解释。

    牛车下山了,半路上就遇到许多人带着农具结伴往山上走。若是火大,需得凿开隔火带。那宅子跟前的林子与宅子相隔数十米,又有积雪阻隔,必是烧不起来的。

    庶民不敢跟坐着牛车的人搭话,更不敢问询。他们避让到一边,等车走了他们才好继续上山。长居山下的人怎会不识得狼群留下的痕迹?

    桐桐从车窗缝隙里收回视线,心里安稳了起来。

    颠簸了一路,要入邯郸城了,赵姬和刘女都紧张起来。

    进出城查验的严格,桐桐那天拿着的是吕家的腰牌,又是个孩子的样子,自然无事。

    其实现在也无事,但是赵姬和刘女显然是害怕的,她们都以为她们是逃犯,且是那种躲避的很好的逃犯。

    她们怕被查验出来,便成了阶下囚。

    赵姬呼吸都乱了,抬手将儿子搂在怀里,满眼恐惧的看着外面。

    赵正看向母亲,由着母亲抱着他,手上却攥紧了剑。刘女默默的挡在赵姬前面,不言语。

    桐桐:“…………”有些话心里能想,能跟四爷说,却不能跟赵姬说透。

    赵姬信吕不韦,却不会信自己。

    原身长在她的眼皮下,不会一眨眼就有了智慧。

    为了缓解这三人的恐慌,她将头发挽上去,用头巾包起来,用麻绳绑了。然后将披风裹紧,露出男靴子来。

    披风斗篷是赵正的,男靴是四爷的。换了男发型不算,她还从赵姬手里拿走了暖炉,用铜镊子捏了红木炭就往嘴里塞。

    赵正一把摁住桐桐的手:“不可!”

    桐桐‘嘘’了一声,只用红木炭在嘴里晃了一下就拿出来,这一呛,嗓子自然沙哑。她将木炭放回去,暖炉还给赵姬:“夫人有二子,与他们所找之人不相符。”

    赵姬看看蚕女,再看看正儿,蚕女是肖似男子。

    她低声喊了一声:“蚕子?”

    桐桐应一声‘在’。

    赵姬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拉起了刘女,“以后她便是蚕子,是家中长子……不可唤错了。”

    刘女满眼复杂,低低的唯唯诺诺的应了一声‘诺’。

    该检查了,桐桐出面应对的:“投亲。”

    “车中何人?”

    “家母和我们兄弟二人,以及家中仆妇一人。”

    城门卫朝里看了一眼,收了两个铁钱,便放行了。

    牛车进了城,赵正推开车窗朝外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