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 123 章 晋江独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康熙此次下江南,并没有发生什么艳遇,毕竟带着皇后去画舫什么的,绝对是坦坦荡荡。

    后头还有个儿子盯着呢,再说了,那莹莹的脸,他也下不去那嘴。

    不知道的还当他不挑嘴呢,特别是今日看到那老妇的模样,只能庆幸,没发生什么离谱的事。

    “阿玛,说不定莹莹那易容之下的脸长的好看呢。”承祜好奇的问道。

    “闭嘴。”康熙无语,“你阿玛我是那种贪色之人吗?”

    “自然不是,阿玛在儿子的心中,一直都是最好的父亲,也是勤政爱民,仁厚礼贤,励精图治的好帝王。”承祜是怎么马屁怎么来。

    “也没有你说的这么好。”康熙还有些不好意思了,虽然他确实是,但被这么说出来,有那么一点小害羞。

    特别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儿子,他很清楚自己的缺点,只要是个人,那都是会有缺点的,毕竟人不是圣人。

    同时他也是不相信,圣人就不会有犯错的时候了?

    康熙允许自己有缺点,就像他允许他的臣子有缺点一样,人可以有缺点,却不能贪得无厌,这明面上风景如画富饶的江南,在私底下又是什么模样。

    可惜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查,只能派出去人手,江南太富饶了,钱帛动人心,这话不是说笑的,一百两一千两或许瞧不上,可一万两,十万两甚至是百万两呢?

    不要去考验人性,这人性是最不能被考验的。

    承祜一直是这么被教导的,对这个儿子,他还是很看重的,这是他经过多年考虑,才最终选定的太子,是这个国家未来的帝王,也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

    他可以善良,但不会心软,否则也不会诱导安南主动攻击,这样大清这边就占了理,他们只是反击罢了。

    这一反击,直接让安南都落到了大清的手里,除了阮氏一族不高兴,至少安南郡的百姓们都是开心的,他们分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

    承祜让人重新丈量了土地,各家各户按照人头来分到田地,妇孺老人要减半,没办法,除了青壮年,妇孺老人力气也不够大,有太多的地也是浪费。

    若是将来不够种的,也可以跟官府租,只要交些租子就行,比给那些地主种地划算的多。

    至于原本安南的那些贵族,甚至是地主,阮氏一族的都被丢去挖矿了,这辈子是没啥机会回来的,他们的家产没收,大头送去了京城,剩下的部分,土地被丈量后,部分分给百姓,其他归官府所有。

    当然了,说是归官府,官府也只是拥有使用权,大头是要送上京城去的。

    如今周边的熊国和准噶尔都虎视眈眈,正是需要囤粮的时候,地主就更好解决了,地主拿出契约,然后官府开始丈量,要是没问题还好,有隐田的,多余的田地只能是充公。

    事实上,不光是安南,承祜其实是想对全国的田地都这么干。

    只是目前来说,如果他这么干了,相当于得罪了天下的氏族,这太子之位,怕是不保。

    太好了!突然想到了一个废太子的好主意!

    只是他现在年纪太小,还没有那资格去提出丈量天下良田的资格。

    对于安南的百姓,附近的郡百姓也是羡慕的,毕竟谁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良田,还是朝廷发的,甚至是税还这么低。

    他们辛辛苦苦的种地,大半都是归了地主,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这么一想,看安南都要忍不住眼红了。

    康熙领着太子,还有那一众的大臣,来到扬州城外的田园,倒不是来领略田间的风情,而是来视察这边的情况。

    这小老百姓的,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的大官,甚至还有皇帝太子。

    那可是只有在戏文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当然了,那些农民也是不被允许靠近贵人的,唯有稍微读过点书的,才有资格被选中给康熙描述当地的情况。

    倒不是歧视,而是一般的百姓心理素质也不行,还没见到皇帝就开始哆嗦了,真见到了人,怕是连话都说不清楚。

    当地的官员也是怕这样惹恼了皇帝,他们也要吃排头的。

    所以他们是不会自找麻烦的,读过书的人,不管怎么样,回答起来也是有条理的。

    不过康熙并不满意,是的,读过书说话有条理又如何,他们根本不会种地。

    跟这些人以为的不同,无论是康熙还是承祜,都是会种地的,甚至是承祜后边的弟弟,只要能拿的动锄头的,他们都去过地里,亲自给土地松土种上一颗颗的种子。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