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55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当天晚上,沐云舟与霍英莲一起回来的。

    六叔摆上了晚饭,霍英杰笑着招呼,“姐姐,沐大哥,快来吃饭。”

    霍英杰一边吃饭一边问,“沐大哥,你的伤口今日疼不疼?”

    沐云舟笑道,“我都好了,今日被吴大呆追了半条街都没事。”

    霍英杰笑了起来,“那看来是好了。”

    沐云舟笑,“是啊,往后我就可以住在官学里了,这些日子真是麻烦你们了。”

    霍英莲忽然接话道,“这样也好,你住到官学里,吴大呆不敢冲到官学里找你的麻烦。”

    沐云舟见她没有一个字挽留,虽然心里不畅快,仍旧一脸云淡风轻对霍英杰,“学里下旬就要考试,等考过了试我来找你玩。”

    霍英杰含笑回道,“那我先祝沐大哥考个头名。”

    饭桌上的气氛倒是不错,沐云舟“高兴”地吃了一顿没滋没味的饭。

    转天,沐云舟果真不再来,霍家人的日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远在平远镇的沈珍珠这些日子陷入了新一轮的忙碌,无他,她要跟着沐氏一起办年货了。今年是头一年单独过,沐氏决定把年货办得足足的。

    冬月二十的早上,屠户送来一头猪,沐氏让刘四娘搬了桌子放在院子里,又让屠户当场将猪一分为二。

    等分好了肉,沐氏给足了钱,“劳烦您将这另外一半送到我大哥家里去。”

    屠户连连夸赞,“沈太太真是孝顺。”

    沐氏并不傻,“我大嫂给过钱的,我们一家三口每日晚上去我大嫂家里吃酒吃肉,早就吃了半头猪了。我自家买的这半头也吃不完,还要往婆母家里送一些过去。”

    屠户又是一阵夸赞,然后跟着月牙一起去沐家送肉。

    沐氏将自家的一百多斤肉切了十几斤放到篮子里,将篮子给刘四娘,“你拎到铺子里去,让姑娘得空送到老宅去。”

    沐氏从来不单独去老宅,若是送什么东西,不是打发女儿就是打发丈夫去。

    刘四娘拎着一篮子肉往铺子里去,一路上遇到熟人都要表白一番,很快半条街的人都知道沐氏给婆家送了好大一块肉。

    铺子里的客人就没停过,沈复年父女两个一直在忙碌,直等到晌午饭时刻,沈珍珠才抽空带着小李去送肉。

    到了沈家老宅门口,沈珍珠将小李打发走,自己单独拎着篮子吃力地进了屋。

    沈宝珠头一个发现她,“姐姐来了。”

    沈珍珠把篮子放到地上,“宝珠吃饭没?今天我家买了肉,我娘让我给祖父祖母送些肉过来。”

    恰好沈老太爷从屋里出来了,见到篮子里那一块肉,哼了一声,“我还以为送了半头猪来呢。”

    沈珍珠接话接的十分顺口,“祖父想要半头猪啊,那我先把这个拿回去了。”

    说完,她转身就要走。

    沈老太爷气得眼珠子瞪了起来,他晌午就听说老二媳妇给娘家送了半头猪的事儿,他左等右等,就等来这一块肉。

    沈珍珠的一条腿都跨出了大门,后面传来沈老太太的声音,“珍珠!”

    沈珍珠回头,笑看沈老太太,“祖母,祖父说想要半头猪,这会子我没有。我回去告诉我爹,明儿再去定半头猪。”

    沈老太太努力平复自己的怒气,对着沈老太爷就是一顿痛骂,“就凭你这种刻薄儿孙的狗东西,你也配吃半头猪!你吃猪屎去吧你!”

    沈老太爷眼睛一瞪,“他是沈家人,有半头猪送给老丈人吃,我是他亲爹我不该得?”

    沈老太太讥讽道,“你也知道那是你儿子?我以为那是你的仇人呢。人家老丈人每天晚上做好了酒菜等着女婿,你的酒菜呢?你要是也天天准备酒菜让老二老三带着一大家子回来吃喝,我让他们一人给你买一头整猪。”

    沈老太爷哼哼两声,“我是他亲爹!”

    沈老太太恨不得一拐杖敲死他,“那是他上辈子造孽没干好事才摊上你这个亲爹!”

    沈珍珠就坐在大门门槛上看老头老太太吵架,“祖父,您还要不要了,要是真不要,我就拿回去了,我铺子里忙得很呢,我们一家子一天不动就没得饭吃。”

    沈老太爷转头就骂,“滚滚滚,都给我滚,不孝的东西!”

    沈珍珠立刻起身,拎着篮子走到了门外,一嗓子喊了起来,“街坊邻居们,你们都听好了,今日我来给祖父送肉,祖父嫌少骂了我一顿,真不是我不孝顺啊。”

    沈老太爷没想到她居然到门口大声喊了起来,气得差点昏厥,沈老太太一拐杖抽到了他身上,“你个不做好事的东西,你怎么还不死!”

    沈宝珠赶紧出去拦,“姐姐,姐姐,祖父说的是玩笑话,姐姐还没吃饭吧,留下吃饭吧。”

    沈珍珠心里带了气,“宝珠你进去,这事儿跟你没干系。”

    旁边已经有凑热闹的人来探头看,连刘氏婆媳也一起出来了。

    李氏温声细语问道,“妹妹,这是怎么了?”

    刘氏冷哼一声,“珍珠,不要你就拿回去吧。你大伯娘过年只买了二十多斤肉,也没买头猪。没道理老大舍不得,让老二买头猪给老大吃的。都说我偏心,这倒是比我还厉害了。”

    沈老太太拄着拐杖出来了,“珍珠,快进来,你祖父早上喝了几杯马尿就胡说八道。谁家分了家的儿子能送这么大一块肉,他不吃那是他没福气,我老婆子稀罕着呢。”

    沈珍珠见周围人多,对沈老太太道,“祖母,我娘与舅妈凑钱买的一头猪,因着大舅家里有学堂,屠户才到我家里分猪肉,然后送一半过去。既然祖父心里不高兴,明年我让屠户到我舅妈家里分肉,然后给我家送一半过来。到时候我娘的娘家送了半头猪过来,祖父记得一定去问潘家要半头猪来!”

    屋里的沈老太爷一个酿跄气得差点摔倒,潘氏气得在厨房里骂骂咧咧。

    门口看热闹的人都哈哈笑了起来,沈老太太想劝,却不知道怎么劝。

    沈珍珠继续道,“祖母,不是孙女要挑事儿。明日我娘还要跟我舅妈一起买一头羊呢,还要跟三婶一起买鸡蛋分呢,是不是都得往老宅送一样的才行?这样说的话,大伯母那些年贴了娘家几十两银子,我娘和三婶是不是也该贴娘家?可惜了,我大舅家里不是那等贪得无厌的人。光看到我娘往我大舅家送东西,这么多年,我娘的铺子往咱们家里贴了几百两银子怎么不说?家里吃的用的只管去铺子里拿,什么时候给过一文钱了?这些不都是我娘的?大伯母前些日子打发文岳去赊的三斤盐还没给钱呢,我不急,就希望大伯母别等吃年夜饭的时候当成压岁钱打发给我了。”

    沈珍珠的嘴像刀子一样一件一件地说,沈老太太感觉自己一张老脸快要没地方放了,“珍珠,都是我没教导好,是我的错。”

    沈珍珠赶紧给沈老太太行礼,“祖母,这些事情若是不说出来,让父母背了不孝的名声,说出来又伤了祖母的心,还是不孝。”

    说完,她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祖母,反正孙女怎么做都是不孝,请您责罚我吧,只是别怪罪我爹娘了,他们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爹每次去大舅家里,都要问一问兄弟们的功课,又时常私底下盯着方家,怕大伯父的铺子开不下去,还经常把铺子里一些剩下的东西让人给三叔送一些去。可怜我爹做了这么多,谁又领他的情呢。每回回来,只要空着手,大伯娘必定要说几句歪话。但凡往外祖父家里送了一点东西,祖父就要骂我爹不孝顺。”

    说到这里,沈珍珠心里涌起一阵委屈,她掏出帕子抹抹泪,“祖母,如果这样还算不孝顺的话,孙女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孝顺。”

    她狠狠擦了擦眼睛,“至于每天去外祖父家里吃饭,是我决定的。表哥去云州读书,表姐在县城,大舅家里冷冷清清的,我们两家离得近,孩子少,晚上聚一聚有何不可?祖父祖母儿孙成群,难道就要看着我外祖父独守寂寞?表哥和大舅出人头地,难道这家里人没跟着沾光?孙女今日就想问问祖父,到底要怎么样?凡是我们多孝顺外祖父一点,他就要发脾气。姑妈往日里往家里送吃的喝的,是不是胡家老太爷也要生气?”

    沈老太太无言以对,孙女说的句句实话,她的眼泪也忍不住往下淌,“珍珠哇,你祖父老了,糊涂了,每天都要说许多糊涂话,你爹娘都是孝顺的好孩子,祖母心里清楚的很,你别听那个死老头子的话,他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叫好赖。”

    沈珍珠起身抱住沈老太太,“祖母,您到我家里去住吧,今日就去好不好?这样您就不用夹在中间为难了,为这家,您操心了几十年,您也该歇歇了。”

    沈老太太心里也有气,把心一横,“好,你等等祖母,祖母收拾两件衣裳就跟你走。”

    只见老太太颠簸着瘦小的身躯回到屋里,快速收拾了个小包袱,在沈老太爷不敢相信的眼光中出门就跟着沈珍珠出了门,走前还把那块肉带走了。

    沈宝珠傻眼了,沈老太爷终于反应过来了,“你个死老婆子,你走了就再也别回来!”

    沈老太太在外头听到了,把拐杖一扔,“不回来就不回来,谁稀罕跟你个老混账过日子。你不喜欢老二,我去跟老二过。”

    沈珍珠高高兴兴地带着老太太去了铺子,沈复年瞠目结舌,“娘,您真的要跟儿子过?”

    沈老太太没有拐杖也能走的很好,“怎么,你不愿意?”

    沈复年赶紧摇头,“儿子巴不得呢,珍珠,带你祖母回去。”

    沈珍珠拎着沈老太太的包袱,搀扶着她去了西街的宅子。

    来开门的是沐氏,见到婆母后吓了一跳,慌着让老太太进屋,端茶倒水,听说老太太还没吃饭,赶紧让刘四娘端饭,“娘,珍珠也没吃饭,这是儿媳给她留的,都是干净的,她一个人从来没吃完过。委屈您先吃几口,若是娘吃不惯,我这就去给您做点新鲜的。”

    沈老太太笑眯眯地挥手,“不用,珍珠一个小姑娘都能吃,我一个老婆子挑什么嘴。”

    沐氏奇怪,“珍珠,你祖母的拐杖呢?”

    沈老太太先喝了一口温水,“要那东西做甚,那原是我用来打死老头子的。现在我不跟他住在一起了,我以后就不用那个了。整日跟这死老头子在一起,我得把自己装老十岁才行,不然他就要啰里啰嗦说我到老了还后悔嫁给他。”

    沐氏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等刘四娘端来饭,她亲自伺候婆母吃饭。

    沈老太太当天晚上果真住了下来,沈珍珠的床大,里面又铺了一床被子,祖孙两个一人一头,睡得也不挤。

    沈复生晚上回家想来接老母亲,被沈老太爷拦下,沈老太太也不提回家的事儿,原本众人的关注点在沈复年给老丈人送了半头猪的事儿上,现在大家好似都忘了半头猪的事情,都暗搓搓地看沈家老两口吵架的事儿。

    因着沈老太太来沈复年家居住,沈复年晚上就没有再带着妻女去老丈人家中吃饭。

    这样住了两天,沈老太太主动在早饭桌上对沐氏道,“老二媳妇,要过年了,你给我做两身新衣裳吧。”

    沐氏惊得手里的筷子差点掉了,她嫁到沈家十几年,婆母从来没主动问她要过一针一线。

    沈复年主动回道,“娘想要什么样的料子只管说,让月柔给您做。”

    沈老太太笑眯眯的,“我寡淡了几十年,这回我想穿鲜亮点的颜色。那什么深枣红色团纹、石青绿云纹,深绯色也行,别再给我做那土里土气的颜色。快要进棺材板了,我也鲜亮两年。”

    沈珍珠手里的鸡蛋差点一下子全塞进嘴里,老太太这是怎么了,老了老了开始叛逆了不成?

    沈珍珠看了看老太太身上土褐色的衣裳,心里也承认这颜色确实不怎么好看。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穿个红绿怎么就不行了。

    沐氏笑着点头,“我等会子就去给娘买料子,趁着天暖和,我给您做两身新衣裳。”

    沈老太太笑眯眯的,“好,有劳你了。”

    沐氏连忙客气道,“都是我该做的,原就预备着这一阵子给爹娘做衣裳的。”

    吃过了早饭,又有屠户送来一头羊,沐氏有些尴尬。

    沈老太太脸上却纹丝不动,笑着对沐氏道,“一头羊是吃不完,既然跟你娘家一起买的,赶紧送一半过去。”

    沐氏看了看沈老太太的脸,沈老太太又道,“看我做甚,快送去。”

    沐氏见她不像真生气,果断让人送了一半过去。

    后面几天,沐氏买鸡买鸭、买鱼买蛋,把买来的鸡鸭鱼肉都挂在院子里晒,沈老太太还带着沐氏和沈珍珠一起准备腊肠的调料,亲自带头做了满院子的腊肠。老太太每天在家里吃吃喝喝,每隔两天还会把儿子一大家子赶到沐家去吃晚饭,她要一个人带着刘四娘和月牙在家里玩。

    沈复年见老母亲十分开心,便歇了送她回去的念头。

    到了腊八,沈老太太仍旧住在沈复年家中。

    一大早,沈老太太换上了沐氏给她做的枣红色团纹心意,头发整整齐齐地梳了个发髻,上面还戴了一朵沈珍珠从铺子里拿回来的绢花。

    沈老太太笑眯眯地任由孙女打扮自己,“我年少的时候也喜欢这些东西,后来家里孩子多了,也就没心思收拾自己。没想到老了老了,我还能再鲜亮几天。”

    沈珍珠给老太太挂上自己做的荷包,“祖母,您穿这衣裳可好看了,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沈老太太眯着眼看着大门,看着看着就看来了一个熟人。

    来人正是沈复生,他带着女儿一起来的。一进门,看到老母亲身上的装扮,沈复生吓了一跳。从他记事开始,母亲的衣裳不是灰色就是褐色,从来没有一件鲜亮的衣裳。

    沈老太太主动打招呼,“老大来了,宝珠过来,让你姐姐给你戴花。”

    沈复生与沐氏几个打招呼,“娘,今日腊八节,我来接娘和二弟一家子晌午回去一起吃饭。”

    沈老太太笑着回道,“老二要是愿意跟你回去就让他回去,我在这里怪好的,不想回去。”

    沈复生喊了一声娘。

    沈老太太拿起一朵绢花,“老大,你爹一辈子没给我买过一朵花。你看我现在过得多舒心,没有人整天拉着脸跟我唠唠叨叨,没有人跟我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不用操心儿子孙子的前程,不用处理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这原是我一辈子梦想中的日子,我才过了几天,你就要把我带走吗?”

    沈复生赶紧道,“娘,儿子不敢,儿子以后会加倍孝顺娘的。”

    沈老太太放下手里的花,“老大,我累了,让我歇歇吧。我住在老二家有什么不好,家里少一个人的嚼用,我也不用跟迎春吵架,你爹可以当家做主,一举三得。娘知道你是个孝顺的,你先回去吧。”

    沈复生低声道,“娘不在,爹每日茶饭不思,家里少了主事人,事事都不顺利。娘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家里不能没有娘。”

    沈老太太笑道,“你别恭维我了,我总是要死的,不能一直把着家里不放。迎春眼见着都要娶儿媳妇,她也该立起来了。至于你爹,他且命硬的很呢,说不定我死了十年八年他还能中气十足地骂人。祸害遗千年,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沈复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他劝过老父亲很多次,让他来接老母亲,老头子脖子一梗,坚决不肯来。

    沈老太太不想为难大儿子,“你先回去吧,不过一个腊八节,等过年的时候再说,且让我再快活一阵子。”

    沈复生无功而返,老太太带着二儿子一家子过了个腊八节,晚上又把儿子一家子撵到沐家去吃饭。

    日子唿哨一下,就到了小年那天。沈家的年货越来越充足,沈珍珠把之前存的一批旧货处理好了之后拿去充斥铺子,趁着杨家来不及去进货的当口大赚一笔。

    天下百姓迎接新年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萃华楼里更是贵客盈门。能到萃华楼里来买东西的,自然都是非富即贵。

    前一阵子,几个大师傅们带着徒弟们一起没日没夜做了一批首饰。这几天已经陆续有人请假回家,郭怀旭被姜掌柜调到前台招待客人。

    都说干净十五腌臜年,前几天天气还好的很,昨儿开始天就阴了,今日早上还刮起了西北风。

    姜掌柜看了看外面的天,“这样子是要下雪啊,这个年又得是个腌臜年。”

    郭怀旭在那边招待一对夫妻,反正他过年不回家,不用考虑路好不好走。

    等他送走这一对夫妻,姜掌柜对他招手,“小郭过来。”

    郭怀旭走了过去,“掌柜的,您叫我有何吩咐?”

    姜掌柜问道,“听说你算账不错?”

    郭怀旭谦虚道,“原是自小跟着表兄读书,多少都学了一些。”

    姜掌柜开始套话,“就是上次来的那个?”

    郭怀旭点头,“正是,他如今在云州官学读书。”

    姜掌柜嗯一声,“那日我听你叫师兄,竟然还是你表兄吗?你怎么没跟着读书,可是家里供不起?”

    郭怀旭并没有接这个话题,“原是师兄,因与师兄的亲表妹定亲,现在就成了亲戚。”

    姜掌柜哦了一声,“你来把这些账理一理。”

    郭怀旭伸头一看,都是些流水账,“我尽力一试。”

    姜掌柜不再说话,把账本丢给他。

    郭怀旭挽起袖子,开始与那一堆账本作斗争,连晌午饭都是囫囵吃两口。伙计们见他帮姜掌柜看账本子,有人发酸,有人巴结。这小子长得好,能招待客人、能打首饰,现在又开始看账本,看来掌柜的这是要栽培他啊。

    郭怀旭不去管别人的言语,他记得沈珍珠原来做账的方法,花了好几个时辰,把那一本流水账整理的清楚明白。

    姜掌柜看过手立刻连声叫好,“小郭,你这帐做的好,这法子我倒是没见过。”

    郭怀旭连忙谦虚道,“这是家中岳父教导的。”

    姜掌柜看了他一眼,“哦,你岳父家里也有铺子?”

    郭怀旭点头,“掌柜的,您看可还有需要改的地方?”

    姜掌柜摸了摸胡子,“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