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是值得藏私的秘密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  这一次,她会时刻提醒自己走得更稳一些。

    少女抬手解下面纱,一袭白衣沾着雨雾,持伞独自出了竹林而去。

    ……

    次日,常岁宁交待常刃,调一名可用之人来庄子上,明面上替她监管田庄事宜,暗中负责看守玉屑之事。

    常刃应下。

    ……

    午后,常岁宁回了兴宁坊。

    翌日天晴,便去了国子监。

    这一次与之前返回国子监不同,随着登泰楼之事的发酵,如今学内监生几乎已无人不知常岁宁其人。

    但因常岁宁日常只在乔祭酒居所处读书钓鱼,故而一众学子们并没有什么机会见到那位传闻中的常娘子。

    而近日乔玉柏发现,来探望他的同窗越来越多,其中有好些昨日才来过的,今日又过来了,且说是探望他,十句里开头第一句是问他的伤势,余下九句全是在与他打听宁宁之事。

    个别厚脸皮中的佼佼者,甚至一连来了十日,每次一坐就是许久,就差将“今日也在坐等偶遇常娘子”一行字刻在脸上了。

    待到第十一日时,乔玉柏回了馆内继续课业。

    许多同窗围上来——“咦,玉柏,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怎不多休养一段时日?”

    “……”乔玉柏总觉得那个“咦”声,换成“唉”,要更契合些。

    而回到学馆后,每日围在他身边的人更是有增无减。

    对此,乔玉柏并不抗拒,甚至乐在其中。

    毕竟那是他妹妹,这福气其他人想都想不来。

    有谁会嫌自己的妹妹太过优秀呢?

    崔琅近日也在打听与常岁宁有关之事,但他着重打听的乃是常岁宁的喜好——虽然他心中已有一个标准答案在,但常娘子喜欢打人这件事,他不太好投其所好啊。

    与乔玉柏打听了一些不太用得上的消息之后,一次假休回府,听闻自家长兄恰回来看望祖父,崔琅临时在路过的狗头上薅了一把,匆匆念了句“江湖救急,借胆一用”的神秘咒语,便跑去寻了自家长兄。

    狗头被薅乱了的大黄狗站在原处,茫然地看着那快步离去的粉衣少年。

    崔琅来到自家祖父书房外时,只见自家长兄正站在廊下与妹妹崔棠说话。

    崔琅一愣,却也略放松了些许,凑上前去正正经经地朝长兄施了一礼,为缓和紧张,便没话找话:“阿棠,你怎也在此?”

    “母亲昨日在寺中求了枚平安符,我特送来给长兄。”

    “??”崔琅心生不平,欲言又止。

    平日里冒险之事都是他来,怎到了送礼物的时候,就换阿棠了!

    公然吃独食是吧?

    哪怕捎带上他一起呢!

    想到从前那些为阿娘当牛做马虎口卖命的日子,崔琅为自己感到委屈——阿娘可知,儿子的命也是命啊。

    “长兄便收下吧……”崔棠将那枚平安符递了上去,声音里也有两分平日里少见的紧张之感。

    她和崔琅自有记忆起,便很少能见到长兄,之后长兄投军,见一面更是难如登天,更不必提亲厚二字了。

    长兄性情疏冷,与父亲又隔阂甚重,用母亲的话来说,父亲一人作闹,连累的他们娘仨也跟着遭殃,真是作孽。

    而继次兄于登泰楼中醉酒当众抱了长兄大腿,而据闻长兄并未将次兄踹开这一惊喜发现后,母亲添了胆子,这才有了她今日赠平安符这大胆举动。

    但长兄收不收,却是不好说。

    深知自家母亲胆敢送平安符之举背后的底气来源,崔琅愈发忿忿,这且是他给阿娘打下的半壁江山呢,阿娘却过河拆桥。

    可……长兄会接么?

    崔琅悄悄留意着自家长兄垂在身侧的手。

    长兄的手很大也很好看,不比许多崔氏子弟执笔的手白皙而文弱,而愈发叫人觉得可靠。

    片刻后,那只大手伸了出去,于午后斑驳的阳光下,接下了那枚平安符。

    “多谢。”崔璟道。

    崔棠与崔琅皆是大喜过望,虽竭力压制,但欢喜还是从眼底嘴角溢了出来。

    崔琅于心底仰天流下欣慰的眼泪,他这拿命博来的半壁江山果然牢靠!

    因崔璟收下了这平安符,四下的气氛便宽松了许多。

    崔琅也有了胆量问话:“……长兄与常娘子更熟识些,可知常娘子喜欢什么吗?”

    崔璟看向他,不答反问:“为何要打听她一个姑娘家的喜好?”

    崔琅听得莫名忐忑,声音又小了些:“回长兄,我想拜常娘子为师,跟常娘子学打马球。”

    说罢,抬起眼皮子偷偷看长兄,这应当不算什么不可饶恕的想法吧?

    崔璟“哦”了一声。

    崔琅小心翼翼:“长兄可是觉得不妥?”

    崔璟:“并无。”

    崔琅笑笑:“那……”

    崔璟看向他:“你问及她喜好,是为准备拜师礼?”

    崔琅点头如捣蒜。

    崔璟想了想,本想说“她喜欢吃栗子”,但到了嘴边,不知为何却没有说出来,那感觉有些像是不愿与人分享一些秘密,但……她喜欢吃栗子算什么值得私藏的秘密?

    这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崔璟很快将此归为“与家中弟弟谈论女郎私人喜好终究不妥”——

    他继而又认真一想,最终道:“想同常家人学艺,不如便依惯例来。”

    惯例?

    “长兄说的惯例是什么?”

    回去的路上,崔琅问崔棠。

    至于方才在长兄面前为何不直接发问——长兄都告诉他答案了,他若还听不懂,那不显得他不太机灵吗?

    “应是长兄当年欲拜师常大将军时的惯例吧。”崔棠道。

    崔琅听得头皮发寒。

    长兄当初拜师的法子,是送上门去让人揍!

    那拿半条命做拜师礼的魄力,他可没有!

    崔琅连连摇头,干笑着道:“仔细想想,这击鞠,我其实也不是那么想学……”

    “不,阿兄想学。”崔棠笑微微地看着次兄:“料想母亲也会赞成阿兄的。”

    母亲欲带他们投奔长兄的大业中,其中有一条名为捷径的计划便是尽可能地接近常娘子,与常娘子交好。

    果然,当日卢氏得知此事,便硬硬兼施地劝了儿子一番。

    次日,崔琅出门前又与自家狗借了胆,一回到国子监内,便去寻了常岁宁,鼓起勇气说明了想要拜师的想法。

    只是常家娘子的反应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