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0 章 开堂重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赵捕头和李师爷急忙起身,将大堂的位置让了出来,不小心把茶水撒了一地。

    鱼贯而入的衙役们分立两侧,双手握住杀威棒,敲击地面的声音犹如雨点般响起:“威……武……!”

    将凳子放好的李师爷快步来到了吴蔚的身侧站定,赵捕头则是站到了堂下案前。

    李师爷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此时升堂,所为何事?”

    吴蔚目视前方,从签壶中取出一支令牌,丢到堂上,命令道:“即刻将张余氏带来,本官要亲自提审。”

    “是!”一名衙役弯身捡起令牌,转身出了公堂,往天牢的方向去了。

    吴蔚又转而对赵捕头说道:“赵捕头,你带上两个人,一起去一趟张波的家,通知张家老夫人,次子张涛夫妇,还有一众参与指证张余氏与那同村渔夫似有奸情的街坊邻居们一声,本官近日要重新审理此案,所有涉案人等不得离开清庐县城,违令者律法处置!”

    “是!”

    赵捕头点了两个衙役跟着他离开了公堂,吴蔚这才侧过头来,询问一旁的李师爷,道:“师爷,上次堂审过程中,张余氏母家的亲属是否到场?”

    “回大人,因此案与张余氏的母家无关,而且张余氏的母家在小溪村,徒步要走一天一夜,所以……”

    “这不要紧,待本官修书一封,赵银……”

    “小人在!”

    “会赶马车吗?”

    “会!”

    “那好,就由你带上本官的亲笔书信,驾着本官的马车,去一趟小溪村,把相关的人证给本官带来。”

    “是!”

    “师爷,劳烦研墨。”

    “……是。”

    墨研好之后,吴蔚的纸也裁好了,提起毛笔便写了起来,师爷站在吴蔚的身后,偷偷扫了一眼,见吴蔚字虽然说不上什么风骨,但很工整,行文的措辞也很严谨,一看就是读过书的……在心中对吴蔚的评价又转变了几分。

    在清庐县这些衙役们的心里,吴蔚是个很神秘的存在,只知道她是宜王帐下的近臣,还是个尚未出阁的女子,旁的一概不知。

    从前衙门里那几个知道吴蔚底细的衙役,都在上次变动中死绝了,两个牢役倒是知道,可他们在确定了新上任的县太爷,就是昔日身陷囹圄的吴蔚之后,两个人整日的提心吊胆,生恐吴蔚会报复他们,哪里还肯主动提起这段旧事?

    清庐县中的这些乡绅,目前对吴蔚倒是没太多恶意,呈观望心态的居多,但衙门里的……师爷,捕头和刀头,心里多多少少存着几分不服气。

    不服气又有什么办法呢?前任知县可以被乱箭穿心而死的,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就被人射成了马蜂窝。

    ……

    吴蔚写完信后,烧了蜡,将信封好,递给赵银道:“准备一下,即刻出发。从县衙的后堂小门穿过去,去和吴宅的门房说一声,再让他给你准备些路上的水和干粮。”

    “谢大人!”

    这一套操作下来(),偌大的县衙内就剩下四个人了?()_[((),吴蔚,师爷和堂下另外两名衙役,吴蔚又对另外两名衙役说道:“去问问张波的尸首埋在了何处,你们两个先去守着,不要让任何人靠近。”

    “是!”

    虽然不知吴蔚想要做什么,但这二人已经从这片刻功夫中,见识到了吴蔚所展露出的气魄,明白了吴蔚绝对不是绣花枕头,更不是一般女子,乖乖的领命去了。

    县衙大堂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师爷咽了咽口水,低声问道:“大人,张波都死了十天了……”

    “我知道啊。”

    “大人何必派人去看守一个死人呢?”

    “办案嘛,总是要讲究证据的,若是我们通过常规手段收集到的证据,足以侦破案件,那自然最好了,要是不成……就只要问问被害人,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了。”

    李师爷莫名感觉到了一阵阴恻恻的寒意,又惊又疑地问道:“大人……大人还有玄门手段?”

    “什么玄门手段?”

    “大人不是说,要让张波开口吗?让死人开口说话,难道不是玄门手段?”

    吴蔚无奈地笑了笑,扭过身子看着一旁的师爷,笑道:“师爷,你知不知道本官的老本行是什么?”

    李师爷摇了摇头。

    吴蔚垂下眼眸,脑海中不禁闪过了许多年前东方瑞对她的评价,平静地说道:“我是梁朝第一位女仵作。”

    “啊!”李师爷彻底震惊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