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前行 “偏居一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他儿子那个敕封怎么弄?朝廷现在正猜忌咱呢!代为申请,不容易被批下来,更糟糕的情况是朝廷可能会利用“敕封”搞事情。

    此外还有粮食的事情,固然可以用盐等物与山下交易,但如果数量巨大,且不说付不付得出价,动静一定不小。

    江政可不是个好邻居。

    现在,祝缨给安排了,她说,今年秋天不给朝廷缴税赋了。

    朝廷停了给梧州的邸报,说邸报是因为道路不通才没到的,那布帛与粮食当然也会因为道路不通运不上京嘛!这一笔开支就能省下来当军费了!

    连赵苏、祝炼也都不让他们上京去,直接七弯八转安排让几个“信使”去报信,就假装是真的道路不通、历尽千难万险才到的京城、表达梧州一片赤胆忠心。讲明这情况,要求朝廷修路、恢复邸报,什么时候路通了、邸报来了,什么时候梧州接着上贡。

    奏本里顺手就写了山雀家敕封的事,又拿这个说事儿:道路不通,连讣闻、敕封都不能正常送达朝廷,这也耽误朝廷与梧州的联系不是?

    最后,祝缨很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都这样了,“偏居一隅”心里还想着认朝廷为正朔,要手下的县令得到朝廷的敕封才算数,还想着给朝廷缴税呢!

    怕不是想把京城那一宫的君臣给气死吧?赵苏不无恶意地想。

    他笑道:“姥都安排好啦。都是些政务。你也不要着急,咱们的疆域越来越大,往西还有宽广的地方,光凭青君、小妹她们现在手上的人怎么够?你要真有心,现在越发努力多多练兵才好!”

    林风一听就乐了。

    巫仁却有些担心地说:“还要接着抽丁吗?后方人手够使吗?太吃力,恐有怨言。虽然现在人人感念,可一直这么下去,也不能不顾百姓的处境。”

    赵苏道:“这个,自然也是有安排的。这十几年来,人丁滋繁,唯有不停开荒,何如去已经平理过的土地上呢?”

    “诶?”

    赵苏道:“所以说姥高明。往西迁徙人丁。”

    “诶?”

    这是祝缨的另一项安排,她需要各族杂居,尤其是已经“开化”的与“新附”的杂居,完全掺均再散布不太现实,但是可以将一部分人西迁,同时也将一部分“新附”的人往东迁。

    之前那一仗,西卡、吉玛两族人丁有所损失,尤其现在,头人都会被杀掉,空出来的田地、河滩牧场有不少。祝缨都将之收入囊中再分配,她要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分给这次“西征”有功的人耕种。

    有功不赏,有利不分,是不可能持久的。

    祝县开发十几年了,比较方便开荒的地方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人口增加,再要开垦荒地就要往条件更不好、需要花更多力气的地方去了。正可趁此机会,将“多余”的人口给安置了。

    如此一来,“新附”之地数量众多的贫穷族人与奴隶得到了财产,会自地发拥挤。而“旧人”“有功之人”也得到了报酬,不会发出“白干了”的怨言。

    赵苏道:“姥要一些工匠,对了,还要识字的人去。”

    巫仁道:“那得明天再干了。”

    路丹青道:“姥要叫人时,千万别忘了知会我们!我可真怕青君她们把事儿都做完了。”

    ————————

    祝青君确实推进得很快,单说“杀头人”这一项,就能让许多人在与她对阵的时候袖手旁观、出工不出力了。

    遑论她还真的让人分地、发口粮了。

    这一天,她拿下一个寨子,正在修整,手下一个肤色黝黑的姑娘跑了过来:“校尉!有个小孩儿过来,说有事找您!”

    祝青君道:“什么事?”

    “她说,要给她带路!”

    “咦?”

    祝青君心中生出一股诡异的感觉:“看看去。”

    她大步走出寨子,只见寨子外面有一大两小三个孩子,大的那个姑娘八、九岁的样子,小的是个男孩儿,五、六岁,大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娃娃。三个孩子看着灰头土脸,但是长得却不干瘦。

    祝青君问道:“谁要见我?”

    姑娘道:“你就是杀了头人的那个人?”祝缨、祝青君在西卡、吉玛的头人嘴里名声是不好的,称呼自己也极不礼貌,小姑娘把这称呼给隐了。别人听起来觉得“那个人”的称呼不礼貌,其实已经是小姑娘委婉的表达了。

    祝青君点了点头:“是我。你是谁?”

    “与头人有仇的人!”小姑娘眼神亮晶晶的。

    “说实话。”

    “头人把我阿爸在阵前杀掉了,我要报仇。”小姑娘说。

    祝青君叹了口气:“原来是这样。”

    小姑娘道:“我能做许多事。我还知道近路,真的!我阿爸也是勇士!”

    小姑娘的亲爹也是寨中能人,虽然是奴隶,日子过得还凑合,这姐弟三人的模样比祝青君当年好不少,就是因为有爹娘照顾着。

    不巧的是,她是西卡人,吉玛的普生头人想出个“阵前虐杀”的损招,抽取的大部分是“就地取材”。小姑娘亲爹被阵前杀了,就为了吓梧州方。

    一个家,无论在哪里,没了最能顶事的那个男人,余下的孤儿寡母日子都不会很好过。奴隶更是如此。各家损失都不小,头人的应对之策,除了加紧搜刮,还有将奴隶再配对,好繁衍人口、弥补损失。

    小姑娘的亲娘也不能幸免,就从小姑娘的娘,变成了别人的老婆了。

    西卡人虽不怎么讲究“名节”,但是自己好好一个家顷刻之间就没了,这口气,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的。

    祝青君听完,沉默了一阵,在小姑娘忐忑的目光中才说:“奴隶,还是这么苦。好在,以后都不会有人做奴隶了。”

    “是真的要放了我们吗?”

    祝青君拍拍她的头,道:“对,姥说过的话,一向算数的。”

    “姥?”

    祝青君接过她怀里的小娃娃,垂眼看了一下小姑娘的手,才说:“对,跟我来吧。得给她找点儿奶吃。你们也要有个住的地方……”

    小姑娘安顿好,祝青君却又悄悄吩咐:“来两个人,盯一盯这几个孩子。如果没有破绽,把小的往后面送,把这个大的留下来带路。”

    “是。”

    “等四娘过来了,咱们就走。”

    “咱们的伤药不多了。”

    “知道了,去问一问姥,她不会不管的。”

    “是。”

    ————————

    祝青君安心往前突,背后有祝缨她十分的安心,祝缨也安心驻扎在甘县。有她坐镇,甘县与以往相比,又是另一种景象,粮草物资周转顺畅,不断有人得到了土地。祝缨又留意,于甘县中再选出机警可用之人加以栽培。

    临近秋收,祝缨又主持秋收事宜,祝青君粮草无忧、兵源也很充足,她与苏喆等人暂停休整,林风、路丹青又被调到前线戒备。

    祝缨下令:“只许警戒骚扰、不许进攻,先保秋收!秋收过后,有仗给你们打。”

    二人乖巧领命,领兵一路往前,才发现祝青君已经将边界往西推进了数百里,祝缨又新设了四个县!蒋婉等人只还没有“县令”的名份,祝炼只还没有“刺史”的头衔,实则已经草草搭建了一个框架。

    二人眼热不已。

    另一厢,祝缨接到了赵苏的信——顾同等人回来了,正在赵苏家。他们求见祝缨。,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