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耐心 咱缺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激动,当年他的同学们干的就是在思城县帮忙核查人口、田亩等事,这是要有大事啊!汪生比他大好几岁,也知道当年思城县的事,亦觉得是个机会。

    四个人干劲十足地跑出去了。

    刺史府里多了四个人,有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章别驾虚心请教:“大人要知道这些事,发文询问即可。若是觉得南平县报上来的数目不对,再下令各官吏清查就是。为何一定要用学生?”

    祝缨道:“他们识字,能写会算,下头的官员还罢了,吏员也不是人人都识字能算得清楚账目的。”

    章别驾道:“南方文教确乎差了一点。这也是无法,往年这里读书也读不出什么名堂来,自然懈怠。亏得有了大人。”

    “别驾过誉了,还得是学生用功……”

    两人同时往外看去,只见彭司士急急走来,冲二人一揖:“大人,雕版的师傅找到了!各处会馆也帮忙搜寻,找着了两个师傅,各带两个徒弟。”

    祝缨道:“是么?人在哪里?”

    “还在驿馆,他们各带了些家什铺盖,都放在那里了。”

    “好!别驾,咱们瞧瞧去?”

    章别驾到:“大人一个刺史,何等平易近人。”

    祝缨道:“穷,没办法。”

    两人一笑,一同去了驿馆见雕版的师傅。两个师傅各带了自己的一些成品来,一个是刻佛经的吴师傅,附带雕画像,菩萨像的头发丝都雕得柔顺丝滑。另一个是刻五经之类书籍的孙师傅,字雕端正,笔划清晰。无论是大个的原文字,还是小字的注释都清清楚楚。

    他们不但会雕,还会印,当场给祝缨展示了一下如何印刷。两人都带了整套的雕、印的工具。

    祝缨道:“好!我给你们拨一住处,你们就住在城里。”她将俩师傅安排在之前唐师傅住的院子里。

    两个师傅家也不在此处,是因在原籍活计不多才愿意出来挣钱的,想的是干活拿钱走人。

    吴师傅拱手问道:“不知大人要小人做干什么活计?”

    祝缨笑道:“先印一本书,不多,十来篇,再加个序和跋。先干着。再有别的活计再另算。”

    两个师傅见有活干,也都放下心来。

    次日,祝缨让彭司士带他们去看了识字碑,两个师傅心里都先有了数。又问字体要求等等,祝缨给他们看了刘松年的原稿。让彭司士负责两个师傅的事,此事并不用小吴。

    她这里一天一天的忙,雕版的师傅才到不久,又安排起宿麦收获以及春耕的事务。因福禄县的县令还在路上,不知死活,郭县令已接了调令高升,莫县丞到了南平县里来做县令,福禄县那里就空出来了。祝缨少不得再多过问一下福禄县,福禄衙此时上下依旧都是她的人。

    童立、童波哥儿俩暂时承接了从她这里接任务,再原样拿回去执行的差使。福禄县得缴宿麦的税了,由于周围各州县暂不须上缴,福禄县这一笔数目略少,不值当单跑一趟,这一笔安排由童立押送到梧州暂存。到秋季的时候一总归入,以后各州县春季都有收获了,再凑一个粮队春季北上。

    苏飞虎在梧州城住了有一个月了,平日只见这城里一片繁华,刺史府里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但是无人提及对索宁家动手的事。他越来越坐不住,语言上也与那些番学里十来岁的学生一样先学会了两类,一是脏话比如“第一篇”之类,二是讨价还价,小学生们通常有一点零钱,爱到外面买零食,跟大嫂们对着砍价。

    眼见小孩儿买块糖都要让大嫂多给饶把炒零嘴炒豆子,苏飞虎有点坐不住了。

    这一天,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刺史府里催一催。这天他也不去番学了,反正他也不是学生,也没人管他。

    ————————

    苏飞虎大步进了刺史府,门上见他就抱拳叫:“大人。”

    苏飞虎能听懂一点了,点点头,问:“义父在家吗?”

    “在的。”门上也知道他能听懂的话不多,答得也简洁。

    所以并无人告诉苏飞虎,祝缨正在签押房里有正事,整个刺史府都在看着那个签押房。就在刚才,从外面来了一伙人,其中有几个带伤的人,一个用担架抬着,一个脸上挂伤,还有一个包着半个脑袋。

    祝缨看着面前的三个人,问道:“到底还是出事了?”

    苏晴天道:“是。”

    包着半个脑袋的是个山下的商人,他哭诉着说:“我们走的都是之前走的路,并不曾冒犯他们!那条路走了十来次了,没一次是这样的。好好地走着,就下来一群獠人,说咱们冒犯了山神,要交财物做供品,小人才理论了两句,就这样了!”

    苏飞虎大步走了进来,一看屋里情形,先不说自己的事,问道:“义父,这是怎么了?晴天?”

    苏晴天低声道:“索宁家袭击路过的人,咱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死了一个,又伤了几个,连山下人的耳朵也割掉了一只。”

    苏飞虎大怒:“义父!这个索宁家早就该打了!”

    祝缨做了个手势,问商人:“我传令下去,要各处戒备,尤其是进山的商旅要注意安全,你们是不曾见听闻么?”

    独耳商人道:“回大人的话,咱们已经小心再小心了,可总是要吃饭的。我们是小本生意,吃的是大户剩下的。哪知、哪知……要不是这几位来得及时,小人的命也要没了。”

    祝缨每携商人进山,都是大队行进,山中集市说是每月一次,实则颇受节气影响,播种、收获的季节,要么延期、要么取消,腊月里也没有交易,一年之中并非十二次,而是六、七次左右。一些商人就瞅准时机,在大队不进山的时候进山,这样危险一些,但是竞争也小。

    苏飞虎低声问苏晴天:“这说什么?”

    苏晴天低声解释了,苏飞虎道:“义父提醒?什么时候说的?我怎么不知道?”

    祝缨道:“一回来就说了,那时你还听不懂几句话呢。哎,你学得怎么样了?”

    苏飞虎万料不到这位比自己年纪还小的义父竟无时无刻不忘让他学习,顿时一脸菜色。

    祝缨对苏晴天道:“事情我都知道了。丁贵,去找医学博士给他们治伤。再取五贯,补做烧埋钱。”

    “是。”

    很快,人都清退了,苏飞虎看四下都是熟脸,对祝缨道:“义父,打吧!”

    祝缨问苏晴天:“小驿建得怎么样了?”

    “已然建好。”

    “你再回去,给索宁家传一下话。”

    苏晴天问道:“不知要传什么话?”

    “伤了我的人,他要给我一个说法!”

    “是。”

    祝缨又说:“对小妹讲,万事小心,看好家里。该准备的都准备着。”

    “是。”

    “去吧。”

    苏晴天一礼而去,苏飞虎还要说什么,祝缨道:“你呀,要有耐心。要是没心情上学,就先不去。想动手还不容易么?你打过的仗还少了?输赢多少?”

    “一半一半,那小子总也没占过我的便宜!”

    “我不要一半,我要的是全部。”祝缨说。

    苏飞虎心道:义父以前做的事好像都成了,这一件或许也能稳赢,那我再看一看。

    一看之下,宿麦都收完了,手快的都开始春耕了。索宁家又袭击了四次商队,每次都有商人伤亡,也每次都放几个活口带口信过来,说这事儿跟他没关系,不过可以收钱保护商队。弄得商人不敢单独进山,跑到刺史府来哭诉的商人不断。祝缨只是不断地质问索宁洞主,让他停止这样的行为。

    索宁洞主那里每次也都回话,第三次甚至派了人下山到了梧州城。但是商人照打、货照劫。索宁家的人从梧州城回到山里之后,第四次索宁洞主那里带来的条件又是一变:不减了,之前答应说不要的糖之类他又要了!此外又多加了一些要求,比如他还要丝绸等物。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祝缨一点着急的样子也没有,四月到了,到了之前预定要进山的日子了。

    梅校尉知道了消息,紧张兮兮地跑过来问祝缨:“大人,这事可怎么办呢?您还进山吗?要不要我派人去护送?”

    祝缨道:“校尉又说傻话了,你领的是朝廷兵马。没有冲突的时候,我借你一队护卫也就借了。真有了冲突,你的兵马进山,是个什么意思?平叛?谁是叛乱?要平到什么时候?别人看了害怕不害怕?如今五县新附,不能这么用!”

    “哎哟,那你也别进去了!”

    祝缨道:“这是我的职责,五县也是梧州的地方,我是不能避让的。”

    “那……”

    “我从武库里调了一批兵器,让衙役们都佩上,作为护卫之用。山里还有五县的洞兵呢,在山里动用他们,比动用官军合适。”

    梅校尉道:“那我亲自送你到山口,就等你回来。”

    祝缨微笑道:“好。”

    她亲自将梅校尉送出刺史府,转头让丁贵去把苏飞虎叫过来。

    ——————————

    苏飞虎屡次义问未果,再见祝缨时脸上一片黑气。

    祝缨道:“武库开了,你随我去挑几件趁手的兵器。”

    苏飞虎阴阳怪气地问:“耍着给小孩子看吗?”

    祝缨道:“进山。”

    苏飞虎跳了起来:“要开始了吗?”

    “哪儿来那么多的废话?”

    苏飞虎又要带上他的长子、次子,他是长兄苏鸣鸾是小妹,他的儿子比苏喆大了八、九岁,已能执刀挽弓了。

    祝缨道:“行。到时候你跟着我。”

    眼下最大的阻碍还是祝大和张仙姑,两人听说山里不太平,都劝祝缨不要进山。祝大道:“那不得让官军剿完了山匪你再进去啊?不然养官军是干什么的?”

    张仙姑也不赞同女儿来回跑,说:“别业是真的好,命更好,道儿要是太难走了,咱就不要那个了!啊。”

    祝缨道:“都从哪儿听来的歪话?哪儿来的山匪呀?没有的事儿。”

    张仙姑道:“我都瞧见了!那一回,有一个叫砍了一刀的!花儿姐她们着急去治,我都瞧见了,差一点儿就没命啦。”

    “那是他们。我带了护卫。我这些年哪件事不小心了?与其听街上的闲话,不如听我的。梅校尉会送我的。”

    祝大和张仙姑以为梅校尉会一直护着她进山再出山的全程,终于放下心来。他们并不知道,祝缨根本不打算让梅校尉往山里踩半枚鞋印,她的心里,山里就是她的地盘了。朝廷?什么朝廷?都羁縻了,对得起朝廷了!

    她这一次仍然没有带上父母,还是自己带着商人进山。此次跟随进山的商人数目略有减少,但因是跟随祝缨的大队,大部分商人仍是没有放弃进山。

    一行人在梅校尉的护送之下走福禄线入山,梅校尉在界碑前停下,道:“大人早去早回,出入平安。”

    祝缨道:“等我回来给你带几张狼皮来。”

    梅校尉道:“千万不敢这么讲,要打狼,山下也有的,咱不缺那个。咱缺您!”

    祝缨笑着拱一拱手,策马前行。

    胡师姐手执一面小藤盾紧随其后,苏飞虎与两个儿子骑马佩刀,身背弓箭,在稍后一点的地方。其余衙役、白直等人各执刀,一片寒光闪闪,护着队伍往山中行进。

    走一程,苏鸣鸾带人在路旁相候,与祝缨合作一处。两人没事人一般地说话,苏鸣鸾又问哥哥好不好,侄子们怎么样。

    侄子们痛快地说:“我们把姓郎的打了一顿!”

    祝缨道:“他们学校里闹着玩呢,塔郎家的也把他们打了一顿。”

    苏飞虎插言道:“再打不赢,回来我打你们!”两个儿子在他身后扮鬼脸。

    这一回,路果可没有来,将到别业,前面哨探的阿苏家的护卫奔了出来:“前面有索宁家的拦路!”

    气氛紧张了起来。:,,.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