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主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觉前还要再问候一声,简直将冷云当成亲爹在问候。

    冷云头一天嫌烦,觉得别扭,过不三天,便向小厮感叹:“这就是主政一方的威风啊!”

    小厮凑趣捧他:“郎君本来就是主政一方!自带的威风!”

    冷云心道:怪不得三郎说,他算亲切的。

    又走了五天,越走越繁华了一点,冷云的精神也好了一点点,却又开始嫌热,好容易到了州城,他先住在驿馆,派人将刺史府里收拾妥当,次日才移居过去。

    鲁刺史将刺史府整治得十分舒服,房舍一直都有维修,花木茂盛,一看令人心静。冷云也不免安静了一些,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做一个刺史,便将诸人齐聚一堂,道:“我初来乍到,一切还要托赖大人同心协力。”

    别驾等人哼哼哈哈答应了,丝毫不敢怠慢。明明这几天看着冷云就是个普通的贵公子的样子,不见能力有多么的出众,他们也不敢大意。

    康桦更是心想:祝缨那样一个人,跟鲁刺史也不客气的,在冷刺史面前却十分乖巧,可见冷刺史并不好惹。哪个上官到任的时候不说几句场面话?不讲几句“同心协力”呢?

    他们都不将这话当真。能做到刺史的人,怎么也得有点本事,不是么?

    大家都提防着冷云抽冷子使坏,怕他是先放纵,暗中观察,等着大家放松了露出马脚好抓着小辫子收拾大家,以宣示威仪。这样阴险的上官并不少见。

    大家依旧恭恭敬敬的。

    冷云青年时就做官,十余年来一路升职也是被下属官吏恭敬捧着的,对这么恭敬的下属并不以为意,只觉得有些无趣。他很快便推说累了,只将祝缨给留下来说话。

    他还记着“坑”。郑熹当年离开大理寺,那坑挖得是真得狠,弄得窦大理上任之后一年多没缓过手来干多少正经事,净跟着郑熹留下的坑较劲了。

    祝缨动身前就将福禄县的事儿安排妥当了,也不着急回去,冷云让她帮着薛、董等人调档、核查办交割之类她都耐心地照办。

    冷云一天到晚除了休养,就是问每天的进度,终于,祝缨等人来向他汇报。

    冷云问道:“如何?”

    薛、董都说:“鲁刺史是个能人。”

    董先生道:“观钱粮账目及仓储之类,似乎并无大碍。自去年末至今年初,本州没有主官,底下人难免做些花账,时日既短,在下也能给它查出来,并不麻烦。”

    薛先生也说:“政令畅通。”他看了一眼祝缨,只有这一位那里不太通,但是祝缨自己通。所以整体是很好的!从往来文书来看,各地的地方官也都还算可用,回报的事情也以实务为主,并没有太多虚言。鲁刺史还不时出巡,亲自过问一下农桑,又定下一年两次召下属汇报的规定,怎么看都是个能干的好人。

    难怪鲁刺史升到一个富裕的上州做刺史去了!

    鲁刺史留给冷云的,不能说是坑,更不是烂摊子,完全是一手好牌!

    鲁刺史在外任上于钱财上的收获颇丰,但是府库却是充盈的,欠朝廷钱粮的地方也不多——福禄县还自己跟朝廷清账了。他没有将地皮刮得太狠,弄成民怨沸腾。在任几年百姓虽不能说如何富足,人口也没有减少,甚至还略有增长,可见没有太多的人逃亡也没有大片地冻饿死人。连陈年的烂账都很少,有一些稍糊涂点的,也都问题不大。

    州城算富,偏僻县很穷,可也不能怪他,地方太偏了,是老天爷不赏饭,不是鲁刺史不努力。

    学校也办着,学生足额满员,时不时能往京城送俩人才。

    冷云道:“咦?你怎么说会有坑呢?是我运气好?不用填前任的坑了?”

    你的后任一定不这么想!祝缨心里暗骂一句。嘴上却说:“总觉得哪里不对。”

    冷云瞪大了眼睛看着祝缨:“怎么说?”

    祝缨眉头微皱,继而打开,她知道坑在哪里了!

    薛先生一直留意她的表情,问道:“怎么?”

    祝缨摇摇头:“不在明处,而在暗处。”

    冷云道:“说人话。”

    祝缨道:“大人,下官留给大理寺的摊子,好不好?”

    “挺好啊!”

    祝缨心道:屁哩!我留个好摊子,老左和苏匡也得能撑得起来呀!老左撑不起来,苏匡就趁隙而入。苏匡有小心思,就把自己折进去。鲁刺史留的是钱粮人口,这没错,也与大理寺不同,不是官府亲自弄买卖。鲁刺史最大的一笔“遗产”,是给本州立了规矩。

    所有的官员,除了祝缨这个例外,无不服服帖帖,是龙盘着是虎卧着。本州官员并非全都是干练之人,但是没有完全的贪暴、愚蠢之人,那样的人都被鲁刺史踢走了。留下的最次一等是些混日子的,能力有限,但胜在听话。鲁刺史能干,能给都安排好了,他们只要照着吩咐执行,效果也是不错的。至于举一反三机灵应变的,鲁刺史也都给拿捏了。

    冷云没这个本事!冷云既没能力细致地安排庶务,也没太多的手腕去“收伏”所有的属官听话。现在还行,鲁刺史余威尚在,等到大家摸清了冷云不是个爱管事的人之后,你再看。这可都是经鲁刺史筛选留下来的“能人”,一旦上官压不住他们……

    祝缨委婉地道:“大人,春耕的事儿,鲁大人当年是会亲自安排的,您要怎么安排?”现刨数目吗?

    冷云道:“他娘的!原来坑在这里!这还不如填钱呢!这是要把我埋进去啊!”

    他的习惯,愁绪来得快、散得也快,他很放心地放权下去:“你们拟个章程来,不是说春耕就快来不及了么?要快!不能耽误了收成!”

    董先生委婉地道:“也不至于少太多,只要税照收,朝廷上也不会追究。本州离京城远,消息过不去,朝廷不会知道的。您初来,难免有点手生。明年就好了,百姓依旧过活。”

    冷云摇头道:“那怎么成!对了,宿麦!哦,怪不得要少报一点收成,不错,种了麦子之后也不要马上多收税。”

    祝缨心道:算了,还是再给他搭一把手吧。

    她道:“本州官员都还算尽职,您先别急,咱们尽快拿出个章程来,让各官员尽快回去安排就好。有些府县已自行安排了,只要将还没动手的那些安排好就得,他们都是鲁刺史手里熬出来的人,办事还算可靠。”

    冷云道:“好!你们拟章程,我用印!”

    祝缨又在刺史府里多留了数日,她是亲民官,安排春耕更是不在话下。只要不去安排“县衙做保租耕牛”这样比较复杂的事情,普通的春耕很快便拟定了。

    冷云将公文发出才长出一口气,摸着尖了的下巴说:“主政一方,竟是这般的辛苦啊!三郎这回出了大力了,你要我怎么谢你?”

    祝缨道:“大人说笑了,下官本份,何谈一个谢字?”

    “不爱听!又没外人,什么下官、大人的?客气什么的?”

    祝缨道:“那可不行,大人如今是一方主政,要有威仪,不能跟以前那样谈笑了。”

    “又没外人!你就是,小小年纪就跟郑七学着,不好。老了可怎么办哦!”

    “我才不是学他呢,”祝缨说,“也学不来呀。他都不开口骂人的,我可忍不了。”

    冷云哈哈大笑。

    眼前一件大事过去了,他的心情又轻松了起来,命人取了从京城捎带的许多东西,连同张仙姑等人都有份儿。冷云道:“我还怪想你爹娘的。”他们也见过,张仙姑、祝大在京城时还有些质朴懵懂,正与冷云一个万事不过心的人能说上几句话。

    祝缨道:“下回下官叙职,带他们来拜见大人。”

    “好,哎,怎么又客气上了?”

    “先练练舌头,别在外人面前顺出来。对了,大人,我看大人随从里既无本地人氏,也没有会土话方言的?”

    薛先生扼腕:“是呢,倒忘了还有这一条。”

    冷云道:“怕什么?又不与他们一处玩。”

    祝缨道:“至少要能听得懂,我不但能听懂,还会土话骂人呢。大人还是学些方言土语更方便。”

    冷云摆手道:“不用了,我最烦上学了。”他打定了主意,“亲民”千头百绪的,他是真的做不好,就怕做坏了缺德。索性不做。他会官话就行了。

    这也合了祝缨的想法,她一个小县令也主持不了这么大的刺史府,薛、董都是能干事的人,只要冷云“垂拱”做主官,她能回去折腾自己一摊子事儿就成了!现在的刺史连同幕僚加起来也没鲁刺史能干,但是能“守成”就行。

    她最后向冷云又提了个要求:“想弄个同乡会馆,方便卖个橘子。我种出不错的橘子了,回去叫他们送些来。”

    冷云笑道:“哟,不错么,这时节还有橘子?是你能干出来的事。去吧,会馆又不是什么官署,你建就是了。”

    祝缨这才从刺史府辞出,准备回福禄县。薛先生觑个空儿追了出来:“三郎,且慢走!”

    祝缨站住了:“先生,怎么了?”

    薛先生道:“三郎,先生要建会馆,可否择些通官话的当地人?”

    “不愧是先生!”

    “唉,方言土语还是要会的。自己学不会,也要有些可信的人通译。”

    祝缨道:“我将从京城带来的人派一个过来吧。”

    “有劳。”

    ——————————

    祝缨这回离开福禄县时间稍长,县里人却不担心。

    张仙姑和祝大说起冷云,都说:“哎哟,这下好日子要来了!”

    小吴愁着自己的地位或许要被项家兄妹挤占,却又觉得祝缨一旦好了,自己也能跟着好起来,又有些开心。

    他们都笑着迎接祝缨回来,祝缨脸上也不露出来,回来问一问积压的政务,便回到后衙。

    张仙姑还是笑,一面说:“怎么又瘦了点儿?你又琢磨什么点子了?”

    祝缨道:“别太高兴啦。”

    张仙姑道:“冷大人还能为难你?”

    祝大耳朵一尖:“不能够吧?”

    “在京城他是少卿,也不是主官,主、副,差的可不止是一点品级呵!心不一样了。一直当媳妇的,婆婆再疼也是媳妇。分家了,自己做主了,能一样么?过阵儿咱们都去州城再逛逛,爹娘可要留点儿神,当他与郑大人一样敬重才好呢。别看他嬉皮笑脸的就跟他胡乱开玩笑了。”

    二老喜悦之情顿减,祝大喃喃地道:“到底是贵人呐!”

    张仙姑道:“你看得准了?别是他没那个意思,你叫鲁大人害得疑心重了乱想他。”

    祝缨摇头道:“我算命比你们俩加起来赚得都多。”

    冷云,不再跟她说“孽子”了。

    祝缨最恨有人想当她爹,但冷云自抬辈份硬给祝缨当“叔”的时候,是真有一点点叔字辈的担当的,可不可靠另说,确实有回护之心。

    这一回,他不自称是祝缨的叔了。

    如果是在大理寺,祝缨问他心里有没有数的时候,他会说:“小东西,怎么跟长辈说话呢?”又或者“孽子啊!”之类,然后又笑嘻嘻地说:“我没数,你有数就行了!”

    亲近仍是亲近的,却不似当年了。

    祝缨看着父母由喜悦转得沉闷,情绪没有太多起伏,只是提醒自己,以后得摆正位置,更加谨慎地把这位主官糊弄好了才行。:,,.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