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渐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县尉、莫主簿、司户佐等人同去。司户佐是为了当时就统下人口,如果是本县的,就在本县恢复了户籍。如果不是本县的,凡本府的,祝缨就行文给送到府里,不是本府的,就行文送到鲁刺史那里让他看着分派。

    此外又有货物,运送瓷器尤其小心,以厚厚的草垫隔一件一件包好,隔好,再用草绳捆好、装箱。此外又有少量的米可以交易。

    山上除了人就是牲口,祝缨这里把兽医也带上了检查。“树兄”看了一眼这个半老不老的兽医,颇有些心动,差点开口要换。

    祝缨看一看这些奴隶,大部分瘦骨嶙峋,因瘦显得眼睛特别的大,骨节突出,头发被剃得只剩狗啃的一撮胡乱编成个辫子。他们的颈间、腕间、踝上都有磨损的痕迹,这是长期戴枷或是镣铐颈圈才能留下来的。身上多有交错的伤,有鞭伤、有棒伤,还有一些锐器伤。其中又有十几个残疾人,或是没了手、或是没了脚,又有瞎子,或耳朵没了的。

    赵苏低声对祝缨道:“都是受了刑的。”

    随行的人脸上或有些薄怒或有点恐惧,祝缨面不改色,道:“还行。”

    两下交易完了,都各带了点盈余,互相看着地方货物的盈余,祝缨和苏媛都会心一笑。祝缨看看还剩下些手艺活还有点农具,她敲了敲箱子:“带出来就没有再带回去的。”都送给苏媛了。

    苏媛又送了她一头牛、一匹马,她们的马马种有点矮小,比祝缨从京城骑过来的看着灰扑扑的,马的身高差也有点像人的身高差,但是在附近使用无论是载货还是拉犁都很适合。

    她又拿出些茶来给祝缨:“请尝一尝我们的茶。”

    祝缨也大方地收下了。

    然后苏媛又提出了一个要求:“我阿爸想亲自去县城一趟与县令大人面谈一些事儿,可以吗?”

    祝缨道:“当然可以。”

    阿苏洞主下山到县里又是另一番安排了,不能像苏媛这样就直接来看姑姑了。他有着“异族头人”的身份,算是半个外宾了。一是安全问题,他得带护卫,护卫要带刀。二是要谈的事。都要苏媛事先跟福禄县有共识。

    祝缨道:“护卫可以带,也可以带刀,但不能随意走动与人殴斗。如果出了人命或致人伤残,大家都不好说话。我也会派人来迎接,有我的人带着,这县里谁对洞主无礼又或先动手,我来罚他!”

    苏媛想了一下,看看表哥赵苏,这一年他在县里处境好了不少。她说:“可以。”

    至于要商谈的事,苏媛道:“事情还要我阿爸自己说,对县令不会很难的。”

    祝缨道:“好。”难的她肯定不会答应啊,啧!

    阿苏洞主下山的日子约定在五日后,祝缨先回县城准备,苏媛去寨子里汇报。

    ————————————

    祝缨这边命人准备了几辆大车,都是平板车,一车一车放满了人,一路将人拉到了县城。然后由司户佐一一登记,各分一类。县衙地方不够,正好流人营已建得差不多了,里面虽然没什么家具,居住的条件却比山上奴隶居所强得多了。

    司户佐与营地监工将人各按籍贯分好,直到此时他们才确定是真的回家了,一时哭声四起!

    有几个伪称自己是别处被掳的人高声叫道:“我是本县人!我是本县人!我姓张/王/李/赵,某翁、某郎君是我叔祖/叔父/亲戚……”

    司户佐好气又好笑:“你倒机灵!”又觉得他们可怜,少不得重新登记过。

    因各乡大户几乎都在县城有家人居住,司户佐往县衙里报了信,不多时,祝缨就安排了各户来认个亲。他们未必相识,但是可以“叙家谱”,一叙家谱,某代某祖,大约也能知道是不是自家人了。

    祝缨也过来看一看情况,她只说一句:“今天就算回家啦。”下面又是哭声一片。祝缨道:“来认一认吧。”

    又是一阵叔伯兄弟侄的称呼乱飞,各位大户也不好意思推拒他们上前拥抱哭泣。也有人哭儿子被活埋了的,也有人哭老婆在逃跑的时候落下山崖跌死的。祝缨都安静地听着。

    直到一人说:“叔,我想家,我娘怎么样了?”

    此人是另一位乡绅的族亲,姓王,十来岁的时候走路上被掳走了家里就剩下个老娘了。至今已有十年,他还活着,老娘是死了,家里的地也被族里拿走了。

    他叔含混着,祝缨都听在耳里,知道麻烦这才开始。

    果不其然,第三天就有人到衙门里来告状,说这个不是王家族亲。并不是所有人都盼着族人回来的。

    王翁无奈,只得到县衙来求祝缨:“大人,当时以为他家绝后了,族中公议的,地已耕了这许多年。大人判他还回去是好判,这几亩田还给了他,只怕他在村里也住不下去了。他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呢?大人总不能一直派人看着他吧?那地,别人已种了十年了!”

    祝缨道:“我把人赎回来,不是为了让他再被人逼死的。”

    王翁一脸的惶恐。

    祝缨道:“你先回去,我自有道理。”

    王翁道:“是。”

    祝缨很快就将这起案子给判了,她先命人去查访,此人究竟是不是王家失踪的那人,如果不是,判个冒名顶替冒领家财,直接送采石场去。如果真是王氏族人,她也决定先进行调解。王翁说的也有道理,一族聚居,卖个地都得族人先买,本领稍差一点的人得罪了族人想活下去真是千难万难。

    探访的任务交给了本地人童波,童波找到了王氏子的舅舅、姑母等人,几人都共同确认了王氏子身上应该有的表记。两下一对,验明了正身。

    祝缨再来调解。

    她先说王氏族人:“孤儿寡母,十来岁一个儿子路上就丢了。事情过去十年,这一桩陈年旧案我就先不追究了!巧了,这孤儿名下还有二亩地,不认他,地就是无主,就是族里收回。别当我不懂!”

    王氏族人俯首。

    祝缨又召来王氏子,问明是否有人谋害的他,如果有,要说得出证人。王氏子也说不出来。祝缨也不能确认就是“吃绝户”,就要按照“意外失踪后财产为人所看顾”的情况来处理了。

    祝缨便说:“十年了,你的地没人管也荒了,他们耕种、完粮纳税,这十年的出息你不能讨回。他们为你看管田地,十年来耕作不息,费时费力,你也要付些辛苦钱与他们。念你才回来,不必一次付清,可逐年还算与他们。”辛苦钱也不算离谱,就照着朝廷的税率付。

    王氏族人知道这县令的厉害先都认了,王氏子还要争两句:“大人,都我的,不给他。”

    一旁的王翁见状,飞快上手将这傻小子强行按住了,说:“大人明断!”

    有王氏子的例子,接连有人想讨回自己的旧业。只是其中有些人是假冒他人的姓名,就都被祝缨送进了采石场去砸石头了。

    这些案子还没全审完的时候,阿苏洞主来了!

    ——————————

    阿苏洞主来的时候也是个雨天。

    赵苏早一天接到了信,先向祝缨汇报。阿苏洞主到了西乡的时候祝缨就已经知道了,赵苏到县衙找她,她道:“我算着你也该来了,你抽空陪陪你舅舅吧。”

    赵苏道:“是。儿这就去请假。”

    祝缨道:“先去驿馆看看,有什么你认为要改动的地方叫他们改,务必要你舅舅住得舒服些。上了年纪的人,本来觉就少,住不舒服了就更难过了。”

    “是。”

    赵苏得了令,往驿馆看了一回,因苏媛也住过,倒也没什么让阿苏家人看着不喜的东西。他请了当日的假,先到城门外接了舅舅,一路将阿苏洞主给送到了驿馆。

    县城里的人对“獠人”的出入已比较能适应了,又有换了奴隶的事,虽然也有拿“再哭,再哭獠子把你捉去吃了”的话来吓小孩儿的,但也觉得至少赵苏舅舅家还算讲道理。他们连看新鲜的时间都短,看了阿苏洞主几眼就各忙各的去了。

    也有机灵的小贩知道一些手工的小玩艺儿山上人喜欢,拿过来围随着报着高价,一副宰冤大头的热忱样子。赵苏心中不快,坐在马上朝下冷冷地瞪了一眼,小贩吐吐舌头,心道:坏了,忘了他知道行情。

    抱着自己的小摊子跑了。

    阿苏洞主虽听不太明白,也能隐约知道什么意思,见外甥脸上的生硬表情,豪爽地笑了起来。

    赵苏低声叫了一句:“舅舅。”

    “好啦,咱们先去休息吧,是不是?”

    舅甥俩到了驿馆,阿苏洞主先不问外甥外面的情况,他也有点累了,先让外甥:“你给小妹写什么‘帖子’?这个东西我也要吗?”

    “最好有。山下打交递这样更郑重。”

    “好,你也给我写一个。”

    “是。我已写了一个,您看看。”

    “我看得懂吗?”

    赵苏也笑了:“那我就为舅舅递过去了。舅舅……”

    “小孩子,不该问的不要乱问。”

    “是。”

    赵苏去递帖子,回来说祝缨正在县衙准备,明天在县衙宴请阿苏洞主。

    阿苏洞主道:“那是该客人先过去见见主人的。你累不累?”

    “舅舅不累吗?”

    “还行,小妹说山下热闹,你陪我出去走一走吧。”

    “舅舅要去市集吗?我让人准备些钱。”

    “我只看一看,不用钱。等我换个衣服。”

    阿苏洞主准备了一身山下的袍子,暗青色的,绣点花纹,头上的帽子也换成了黑纱的幞头,腰间又挂个荷包,中蹬一双粉底黑靴。只有腰间另一侧的刀还是原来的样子,显得有点特别。

    阿苏洞主先往市集看了几眼,并不留恋,然后问:“铁匠在哪里?我想看一看。”

    赵苏犹豫了一下,还是指了一个方向:“那边。”

    阿苏洞主迈步朝铁匠铺子走去。

    才看到铁匠铺子的幌子,尚未走近就见两个差人押着一个男子一个有点官味儿的男人在一旁说:“以后谁再打老婆,这就是榜样!我都打了多少人了,你还犯!”一个鼻青脸肿的女人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她的鞋都跑掉了。

    阿苏洞主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的?”

    赵苏低声说:“义父的令,谁打老婆,他就打谁,二十大板。”

    阿苏洞主道:“他这么干没人管吗?”

    赵苏道:“大家都听他的。博士说,男子殴妻有伤风化,有违教化,是不义之举。”

    阿苏洞主不肯信,叫赵苏给他再问两个围观的人。围观的正在看热闹,被赵苏一问,道:“赵小郎?你不明白?!怎么问起这个来了?县令大人只是随便打打打老婆的男人,又不是抢他们的老婆,抢人老婆的县令都有。这才到哪里?且打老婆也容易出事儿,前回一个老婆被打急了,把男人剁成肉酱了都。”

    路过一人说:“打就打了。他能叫全县吃饱饭不是?去年一冬,各家冬天每天能多吃到一碗米。男人在家打老婆也不像个话,大人哭孩子叫邻居听了也闹心。县令大人是官,随便打。”

    阿苏洞主听了赵苏的翻译,笑道:“你们那个什么‘博士’不懂,这两个人说的才是真的。”

    赵苏道:“博士说的也是心里话。”

    阿苏洞主仍然坚持自己的见解。

    舅甥俩离铁匠铺已很近了,到了铁匠铺,万铁匠还在这里干活,与本地铁匠也在议论刚才的事儿。万铁匠道:“倒新鲜,别处不见的。”

    铁匠道:“你做完活计就回那边,不得闲逛不得见。前些天打了好多,这几天才少了点的。”

    万铁匠道:“我那住处他们说快弄好了,我搬去之后就不用住牢里了,以后也能走动走动了。就能看新鲜了。哎,大人这么弄没人说什么?”

    铁匠道:“说什么?大人做事一定有道理的!自打祝大人来了,咱们的日子就一天好过一天了,连财主们都不敢欺负人了。”

    万铁匠咧嘴一笑:“那跟咱们王相公有点儿像!”他往掌心吐了口唾沫,搓搓手,开始干活!

    本地百姓不喜欢被流放过来的犯人。凭经验,被冤枉的当然是有不少,但是能活到这里来的都得有点讨人厌的精神头才能撑过三千里。听万铁匠提到“王相公”,铁匠想:你还知道好歹呢?

    看万铁匠也顺眼了一点。

    两人说着话,阿苏洞主就过来了。他眼睛很毒,拿起几个东西来问价,拣的都是万铁匠的手艺。铁匠警惕地对赵苏道:“是你?你是知道规矩的,我这里东西不能随便卖的呢!”

    阿苏洞主看着他的表情,哈哈一笑,带着赵苏走了。

    ——————————

    第二日,祝缨郑重下了个帖子,请阿苏洞主到县衙一叙,她在县衙设了宴。

    时间定在晚上,阿苏洞主却在早上就亲自到了县衙。彼时祝缨才吩咐完了一天的公务,让大家抓紧着干,今天早些落衙,也好准备晚宴。

    话音刚落,侯五亲自跑过来说:“大人,那个洞主来了!”

    祝缨道:“快请。”

    一面站在了廊下亲自迎接。

    阿苏洞主看起来又瘦了一点,不过精神还好,这天没下雨,他的步子也显得轻快了一些。

    祝缨拱手道:“洞主此来,荣幸之至。”

    然后才与他转了奇霞语交谈。洞主仗着没几个听得懂他的话,也就豪爽地与祝缨谈话:“小妹回家说县令很公道,比见过的官儿都好。我就亲自来了。”

    “太夸奖我了。请。本来想洞主走了这么远的路,先歇一下,晚上好好喝酒说话的。”

    “你又不能喝,”洞主取笑一声,“我可不敢让你说破我的心事。哎,县令看我有什么心事?”

    祝缨道:“洞主会自己说的。”

    说话间到了小花厅,两人坐下,上了茶,洞主喝了一口,说:“比我的茶味道好,可我的茶种得不比别人的差。”

    “炒制的原因。”

    “是呢,不会弄,好东西都糟蹋了。”阿苏洞主感慨一句,很快切入了正题,“喝酒闲人太多,还是与县令直说了方便——咱们几次交易都还算不错吧?”

    “当然。”祝缨心中已有了猜测,几次?是想经常吗?

    “这样也太麻烦了,你城里的市集就很好。”

    “洞主是说设一个专供交易的市集?”

    阿苏洞主点头:“对。以前就几个小商人来回的跑,想要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

    “赵沣不好吗?”

    阿苏洞主没有否认赵沣也做过中人的活计,道:“好,还不够。”有许多朝廷严令禁止的交易比如盐铁,本地也不产,赵沣想交易都得再中转倒手,他做不来。因为前前前前任知府干的破事以及互相劫掠,山上山下互相之间也没太多的信任,这都不是赵沣一个当地的地主能够解决的。且阿苏洞主又另有盘算,是必得与官府打交道的。

    “我要好好想想,哪怕我答应了,也需要好好安排。”

    “好!我多住几天,等县令的消息。能等得到吗?”

    “可以。”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