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开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犬爪牙突然发疯,鲁刺史也吃了一惊。

    “您说可以写信给京里,别断了联系。我到了这儿能有什么好写的?外放就写写任上的事儿啰。”

    鲁刺史眼都直了:“你写……”他说了一半,忽然醒过味儿来,“奏本还没上吧?”

    “我今天回去就写。”祝缨说。

    鲁刺史深吸了一口气,道:“你!此事先放一放,咱们再想办法。”

    祝缨丝毫不被骗,道:“大人,下官初到,发现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能耽搁。一拖二拖,拖到了收秋粮之后,又得欠税了。旧账没平,您还让我背新债?一天多少利息啊?还不起怕不是要去打劫。到时候再问我一句早干什么去了,是不是治理无方才委过前任,我可就填进去了。”

    县令们都被她这样惊着了,一个县令当面驳一个刺史,委实胆大,不是傻子就是骄子——有后台的那种。想想祝缨的来历,又或许她不是被发配,是真的被扔过来历练的?

    他们都有些惊疑。

    南府的上司更害怕了,忙说:“祝缨!你不要轻举妄动去惹獠人!”

    大家被他提醒,也都害怕了起来。前面就有个傻子干这种事儿,闹得多少年不得安宁。

    苗县令与鲁刺史最好,他说:“祝大人慎言!上县县令从六品上,中县正七品上,中下县就只有从七品上了。不可意气用事啊!”

    祝缨道:“我没有啊。”

    所有人都摒息凝神,鲁刺史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而祝缨脸上写着一行大字“你能奈我何”?

    鲁刺史有他自己的盘算,他对下属也就那么几招,打一棒子给一甜枣,以他的经验,连打几棒子再给半个枣效果会更好。做官的,谁没点本事呢?要么是有好爹,要么是有好干爹,要么是有好脑子。

    哪种都不容易对付,当上司的也是得花心思的!一人一个念头,那不是内讧么?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听一个上司的统筹,做事才能有效率,才能不出意外。

    当上司,容易么?

    鲁刺史不是没遇到过顶撞自己的人,但他最后都能将人按住了,祝缨这样前恭而后倨、翻脸翻得毫无征兆的,他却是头回见。

    一群人还算给鲁刺史面子,都说:“这个品级的事儿,你慢慢想,总能想明白的。”又劝着说要散会。

    鲁刺史道:“福禄县的事押后再说。还有呢?!”他带着火气,将接下来挨个县都批了一通,这些县令没有祝缨这来历与脾气,都灰头土脸地挨着他的训。这才让鲁刺史的心气顺了一点。

    他说:“散了吧,明天再来。”

    这话主要是冲祝缨说的。祝缨现在这个样子,不提前说说,弄不好明天一早她真能拍拍屁股走了。

    ————————

    开了几年的会,挨了几年的骂,头回见着这么顶的。县令们肚里又是害怕又是偷笑,知府们则想:亏得他不是我的县令,现在就叫南府头疼去吧。

    南府的上司确实头疼,他不便在刺史府里说祝缨,咳嗽了好几声,跟祝缨回到了驿站。摒退了仆人,上司说:“小祝啊,你怎么叮嘱你的?你怎么就忍不住了呢?他是刺史啊!”

    祝缨道:“啊?”

    上司道:“别装傻!咱们到了这里,平安无事是第一的。我知道你年轻,想干出些政绩来。可是,得罪了刺史,你干事会更吃力的。”

    祝缨亲自给他端了杯茶,说:“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您看今天那样儿,我要今天叫他镇住了,接下来且有提心吊胆拉磨的日子过呢。什么上县下县的,我可不在乎。”

    “你……”

    祝缨按下他的手指,说:“我说不在乎,就是说,我不在乎福禄县是上县还是下县,我都会把它弄成个上县。我不在意给前任、前前任、前不知道多少任的人收拾这个烂摊子。事儿嘛,都是这个样子,谁他娘的不替前任收拾烂摊子?哪里有一分不错的账?都是靠大家互相帮衬。大家心里都有数儿,糊得过就糊,糊不过就传给下一任,最后砸在谁手里谁倒霉。”

    “那你……”

    祝缨坐回位子上,说:“我平这个账,是因为我是个好人,别人是得了我的好处的。不是我欠了谁的,必得给谁背这项债!您往大街上指一个人,说,来,舔我的鞋,不舔你就是贱-人。您看挨不挨打!”

    上司捂着耳朵说:“他是上官。”

    祝缨上前拉下他的手,说:“您也是我的上官,政事堂里的更是我的上官,我听谁的?要说现管,是您,要说官儿大,相公们还想听实话呢。”

    “不得无礼!”上司很想拂袖而去,却又不得不继续劝说,他头疼极了,一边是鲁刺史,那是顶头上司,另一边是祝缨,看着是个小无赖。

    祝缨道:“反正现在已经这样了,我还什么都没干呢。”

    上司目瞪口呆。

    上司浑浑噩噩地离开驿馆,又昏头胀脑地去见鲁刺史,道:“大人,那就是个……下官是管不了的。他门儿清。”

    他也不想管了!祝缨说得确实是有点道理的,这位刺史大人确实是挺喜欢打压人,揉搓一通之后给你驯得乖巧了再给点甜头。

    上司无法拿这个来说服祝缨,祝缨看着是能通天的人,确实不用在乎鲁刺史。鲁刺史这是遇到硬茬子了,他没必要替鲁刺史填坑。

    上司心里也是解恨的,谁没被鲁刺史驯过呢?区别在于如苗县令,人家不等鲁刺史挥鞭子,早早地蹲下汪汪了。别的人,但凡鲁刺史认为“不驯”的,都难免要被“驯”一下。

    挨了鲁刺史一顿:“要你何用?你这样,我怎么能放心荐你做南府的知府呢?”之后,上司心道,随你怎么说吧,我看你就欠祝缨收拾。他原是认为祝缨一个下属,公然顶撞长官是极为失礼的。现在却觉得,抱着手看戏也挺好的。热闹、解闷儿,兴许心情一好,他的病也能好了呢?

    上司出了刺史府的门儿,仰头看看天,哼了几声家乡小调,背着手,也不骑马坐车,蹓蹓跶跶回会馆去了。

    祝缨的心情也不错。

    她剥着荔枝,说:“这是个好东西,可惜他们说不好保存,运往京城太费力。早晚我想个法子弄些新鲜的回去。”

    花姐道:“你又来!多少正事不够你操心的。这个东西离了枝头两三天就坏了,就算快马,也得跑个几天才能到京城。哪里还有别的法子?又要多少钱才能办得成?在这儿吃个差不多就得了。哎,对了,真喜欢这个味儿,我看他们有荔枝干、荔枝蜜,什么时候方便了,给京城他们捎一些。”

    “哦。”

    “哎,咱们什么时候回去?我有点担心干爹干娘。”

    “明天好像还有会,要不后天?我明天问问吧。”

    “会怎么样?你一定是得夸奖的。”

    祝缨笑道:“那可不是。”把今天的事儿说了,又跟花姐分析了。“他也忒好笑了,户口减少可是在我来之前,是他的治下。是他欠着我解释呢!是他这一州的户数减了,他不得向朝廷解释吗?倒想做成是我的错一般了。客客气气的,咱们心里都明白,一道把这个事儿平了。占了便宜还卖乖,他想什么呢?”

    花姐气道:“世上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人?这样的人也能做刺史吗?”

    “他还就做了呢。比起来,郑大人真算是个好人啦。”

    花姐想了一下,道:“那是。哎,对了,回去跟干爹干娘说吗?我是说,告诉他们,他们也好留意警醒些。你公然开罪上司,恐怕会有些危险。再有,说了你别生气,干爹又有些飘了,吓一吓他还能多安生些日子。”

    祝缨道:“行。”祝大就这样,说他是好人呢,他又有小心思,说他是坏人,他还真不够格。

    两人轻松聊了一会儿,花姐虽然担心,但祝缨在官场上一向游刃有余,她也就不再啰嗦了。

    这一晚,有种种肚肠的人还有许多。诸知府、县令看了祝缨今天的表现,都打算观望观望。谁想伺候一个“极具威严”的上司呢?上司这种东西,顶好是没有,如果有,隐形的也能接受,如果不能隐形,和蔼可亲,给大家带来许多利益的也可以。

    他们也有点想看鲁、祝斗法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鲁刺史就难受了。

    他在书房踱了半夜的步。

    他是上官,下属应该顺从听话,老实领训,这有什么问题吗?

    先批评指点一下,指出缺点,再给一点许诺表示自己要帮忙,对方的短处捏在自己手里,自己掌握着主动权可赐予可不给。这个时候再派个任务以示考验,这人必然诚惶诚恐,做事竭尽心力。有了一次,以后渐渐就会习惯,用起来也是随叫随到了。从此上下相得,顺理成章。

    百试百灵的招式,他想不明白哪里出了错。

    更要命的是,蓝兴的人又来了,兴冲冲地问他:“怎么样了?”

    鲁刺史不怕一个管事,却不得不忌惮一下蓝兴。蓝兴号称“内相”,不是丞相,却与皇帝朝夕相处,能进言的时候多着呢!

    鲁刺史不好说自己没拿捏住祝缨,硬着头皮说:“地方上的事还没说完,他新任,还有些事要办。只要那一样事办好,自然不会误了你们的事。”

    “那……好吧。”

    留下鲁刺史发愁,思前想后,第二天还是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又召集了各府县的人来开会,布置下半年的任务。下半年最大的事就是秋收、收租税,然后州里要去京城“入计”即参与考核。

    鲁刺史也有忌惮祝缨这个刺儿头,琢磨着也得给施鲲写封信,含糊地写一写祝缨之不服管教,希望能把祝缨给调走。调去京城当县令他都支持!看祝缨厉害还是京城的权贵厉害!

    眼下他却一脸慈祥,号称要为福禄县申请减免逋租。祝缨心道:我用你说?

    她也礼貌客气地说:“不敢劳动大人,下官已然安排了。做下官的,怎么能让上官多操心呢?”一如概往地令人省心。

    鲁刺史见她油盐不进,匆匆结束了这次半年会,下令散会之后将祝缨留下单独谈话。府、县官员们彼此使着眼色,心中都有些想法。

    祝缨留了下来,仍然是十分有礼,鲁刺史让坐,她就坐得端端正正。鲁刺史索性单刀直入:“户口的事,我来想办法,你先办另一件事。”

    祝缨道:“不知是什么差事?”

    “一桩失窃案。”

    “诶?”

    鲁刺史道:“蓝兴派了人来采买海珠,已讲定了价,付了款子。卖珠人却自杀了,珠子也不见了。你将这珠子找到,物归原主。”

    祝缨心道:你又胡说八道了。什么叫“已讲定了价,付了款子”?我在街上听的可不是这样的,街面上说他们强买强卖,扔了几个钱就让卖珠人把珠子送去。卖珠子只得自杀,临死前发誓让他们找不到珠子。他们连人尸身都搜了,还是没有找到东西。

    她不动声色,说:“下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嗯?”

    祝缨愈发地礼貌,说:“下官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言语不通、风俗习惯也不熟知,如何查案?转译过的话,味儿它就变了,那可不方便。。”

    鲁刺史怔了一下。祝缨道:“大人应该问一问街面上的人。”

    鲁刺史皱了皱眉,问道:“这就能问出来了?”

    祝缨道:“总是条路子。这东西只要在这世上,必有个去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它又没长腿,还得着落在人身上。还得是街面熟的人。究竟在哪里,就不是下官能知悉的了。”

    见鲁刺史在沉思,祝缨趁机告退,让鲁刺史随便头疼去了。

    鲁刺史跟蓝兴的人也交不了差,只得派了个班头去街面上继续讯问。蓝家人道:“还以为刺史可靠,哪知也是这样,支使不动一个县令。”

    鲁刺史气得要命,提笔给施鲲写信,请求把人调走。然后叫来鲁二,说:“你再去一趟福禄县,去把福禄县的县丞和主簿召来。”

    那一边,祝缨回到了驿站。她知道自己这回肯定得罪了鲁刺史,不过她也不怕,至于蓝兴的家人她就更不怕了。花姐问她:“是今天回去,还是明天?”

    祝缨道:“后天。”

    “你还有什么事?”

    “寻宝。”

    “什么宝贝让你这么上心?”

    祝缨道:“你要想知道,就跟我一同去看看?”

    “好。”

    ————————

    两人穿着身轻便衣服,踩着木履,花姐撑着把伞遮阳,举高了手给祝缨也罩着。祝缨比她高不少,在南方这个地界,祝缨甚至比许多男人都高一截。她从花姐手里摘了伞,撑着给她遮阳:“小矮子,怪费劲的。”

    花姐嗔道:“就你个儿高呢。快走。”

    祝缨带着她七拐八拐,到了一处客栈。这里的气氛有点怪,说热闹,人人只是低声嗡嗡,说冷清,人又着实不少。

    花姐道:“这是?”

    “卖珠人住的地方。”

    珍珠虽贵,但是采珠人和头道贩子都赚不了什么钱。就像左丞当年去买人参一样,产地一向便宜。出了产地,十倍、百倍的价卖出去,也与采珠人无关了。

    这个卖珠人是自己过来的,住的也不好。他们须得到一个集中的珠市上去,那里有最好的鉴定师傅定价。否则谁知道是不是假的或者以次充好的呢?

    卖珠人带来极好的大粒的走盘珠,巧蓝兴要娶儿媳妇,派了人来采买。然后就出事了。

    祝缨想找出这珠子,能还给卖珠人的遗属是最好了。

    花姐道:“我就知道你好心。”

    “我闲的。”祝缨说。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