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第①④个故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父亲,儿子接下来的话或许有些不孝,可儿子不得不说,父亲你太天真了。忠君没有错,可万万不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要死,也不该满身污名死去。”

    “朝野上下,谁不知苏太尉被人构陷,背负通敌叛国的罪名。又有谁为苏家说话,少不了落井下石,将苏家三族都牵扯进来。”

    所谓三族,指的父族、母族、妻族,苏家倒台,除了苏家外,首当其冲的便是苏大夫人的娘家,也就是苏清之、苏恒的母族,赵家的话,有另外的罪名,倒不算被苏家牵连。

    也就是说,按照通敌卖国的罪名,还算网开一面。

    然并卵,本就是污蔑,谁TM要上位者网开一面了?要不是七皇子心生龌龊,脑补出与臣妻一出爱恨又缠绵的爱情故事,一心觉得赵婵娟背叛了他妈的爱情,苏家也好赵家也罢,能遭遇噩运吗?

    倒不是怪罪赵婵娟。这姑娘纯粹就是遭受的无妄之灾,毕竟是人都不会明白什么时候遭遇蛇精病。再加上蛇精病还特别喜欢脑补,仔细想想,无妄之灾都称不上,纯粹就是上辈子的冤孽。

    毕竟只有造孽过多,这辈子才会在遇到青梅竹马,感情好的丈夫后,又遇到蛇精病一样的爱慕者。

    好在蛇精病一样的爱慕者,赵婵娟并不知情。而苏清之并不觉得,这事儿该让赵婵娟知晓。先不说赵婵娟知晓后,会发生什么喜闻乐见的事情。反正并不是赵婵娟的错,知晓苏家、赵家落败的原因,反倒容易气炸了肝儿。

    这是苏清之对妻子的爱护,而对于苏太尉这位亲爹,老实讲,苏清之并不是很懂,只觉得苏太尉这种已经不算愚忠了,而是蠢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尽忠,为君者要他死,哪怕心里再怎么憋屈,也要干脆利落的死。

    不懂苏太尉所思所想的苏清之,干干脆脆的放任。而现在,很不理解的苏清之终究还是忍不住将心里念头说了出来。难得理会苏太尉听到他的话语,是难受呢还是难受。

    “儿子希望父亲能想明白。”苏清之敛目,神色莫名。“此去西北流放,路程坎坷且远。作为家人,应当互相扶持。父亲如今失去斗志,可曾想过妻子儿女?”

    苏太尉默然,片刻却道:“大郎,你容为父好好想想,为父旁的不说,却知晓好歹,如何不明白我儿是为了我好,才会说这些话。”

    “那依父亲的意思...”

    “为父没有几年好活了。”

    苏清之:“......”

    ——行,用心救不了一心求死的鬼!

    苏清之无语,只得打消念头,转而开始收拾起残局。差役差不多都死了,剩下的都是流放人员,也算死伤大半。

    惊惶之后,幸存人员彼此你看我我看你,除了为他们蒙难的亲人哭泣悲伤外,只剩下对未来的迷茫。

    该怎么办?

    诸人惊惶不已。

    “夫君,我们还去西北?”灰头土脸的赵婵娟问。

    “不去西北又去哪里?”苏清之叹息:“倒是想去气候四季如春的南方,可这样一来,只怕只能做没有身份的人过一辈子。倒不如按照流放路线去西北安家落户。西北自古以来都以苦寒之地著称,我倒没什么,只是苦了阿婵和婉姐儿。”

    “有什么苦不苦的,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只要夫君在,婉姐儿、小姑子们和婆婆在,妾不觉得辛苦。就算苦,那也是甜的。”

    赵婵娟不会说话,可句句话都是真心实意,说到了苏清之的心坎里。苏清之其实挺大男子主义的,很多时候都喜欢帮旁人做决定。

    好比如现在,苏清之就决定了毫无改变的继续前往大西北。而休息一会儿,苏家人就选择继续上路,与其他不愿意前往西北苦寒之地,宁愿隐姓埋名过活的人家分开。

    这个时候,苏家其实没剩多少人了。

    原本苏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到现在只剩下十几口人。其中大房剩的人最多,苏大夫人、苏玉瑛三姐妹,苏婉君以及苏恒,苏清之、赵婵娟两口子,还要加上一个苏太尉...

    毕竟现在苏太尉虽然还好着,但苏清之放任不管的情况下,苏太尉估计寿命不长。

    也就是说大房九人,二房苏二爷、苏二夫人两口子,苏忱、苏玉巧两兄妹,姨娘一个不剩,三房苏三爷重伤,只剩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如无意外,得跟着大房过活。

    也就是说,现在苏家总共只有十五(六)人。一行人继续往大西北走,倒是可以买驴车,女眷男丁都可以节省点力气。刚好没走一会儿,就发现前方很远处有城镇。

    只是苏家人都穿着囚衣,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