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一十五章 互相上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ins></ins>

    中文.中文域名一键直达</p>

    阿敏不敢相信。</p>

    大贝勒代善则是第一个站出来,跪下道:“大汗真情动人,奴才们感动无比,八旗上下,正是靠着团结一心,才能屡屡打败懦弱尼勘南朝。”</p>

    随后八旗诸多权贵一起下跪。</p>

    “好,大家请起,我们就是要团结一心,八旗以战立国,也以战立身。”</p>

    “从今之后,凡敢战者,不论汉满蒙……择其勇勐者入我八旗之中。”</p>

    “吩咐下去,这一条成为常例,每一个月都进行筛选。”</p>

    “以往都是大战之后,才有人能够抬旗,以后月月评选,凡是勇敢者皆入,怯懦者则从旗中淘汰!沦为包衣!”</p>

    黄太吉再次说道。</p>

    众人立刻下跪应声。</p>

    其实怯懦者之前都是直接斩首的。</p>

    战前逃跑,自己与敌相差不多,却不敢迎敌,也要斩首。</p>

    而且都是真斩首,没有求情的说法。</p>

    要到20年后,南明、大顺、大西都不再是对手……外部压力大大减弱,严酷军纪才没了维持的基础。</p>

    人心思散,八旗也就迅速堕.落了。</p>

    玩家黄太吉自然了解这个。</p>

    所以他要使用新的措施,将敢战之士筛选出来。</p>

    而且化成祖宗之法。</p>

    只是他下朝回到书房之后,范文程却来建言。</p>

    “大汗之措施,实乃英明,只是惟恐后世之君难以如同大汗一样英明。”范文程说道。</p>

    “嗯?”黄太吉靠在软榻上。</p>

    这种姿态若是汉人皇帝接待大臣,肯定要被礼仪官员说是不尊重大臣。</p>

    要被谏言的。</p>

    然而此时,却没人敢说一句话。</p>

    “大汗,日后当心再现唐朝藩镇之祸也。”范文程小心翼翼道。</p>

    其实他是真心为黄太吉着想。</p>

    按照黄太吉的做法,那肯定是好战者,好武者充斥八旗之中。</p>

    他们将掌握朝廷大权,这不就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吗?</p>

    黄太吉如果想将皇位传为自己子孙,必然要搞以文驭武。</p>

    不然的话,年轻的太子,如何与资深的宿将相比?</p>

    这就是家天下的弊端。</p>

    为了自己的皇位安全,就要制造出很多大有弊端的措施来。</p>

    比如严厉打压武官的地位。</p>

    因为和平时代,武官才是最容易造成皇位传递不稳定的因素。</p>

    文官没有兵权,几个太监就能拿下。</p>

    所以他们分外需要依靠道理,依靠规矩,依靠礼仪。</p>

    这样的话,才能得到舆论优势,才能得到道德优势,才能得到内外一致,减少抵抗。</p>

    所以由他们来辅助皇位继承,那自然就是要靠诏书、礼法、士民之心、权贵之望。</p>

    绝对不会出现一个尚书自己当了皇帝的事。</p>

    因为别人谁会心服?你尚书能当,我大学士不能当吗?</p>

    所以不可能的。</p>

    而武者不一样,他们有刀子,所以他们在关键时候,不需要道理,只要刀子多,刀子硬就能决定谁来当皇帝。</p>

    甚至他们也可以自己当皇帝。</p>

    “哼,朕宁可以强而亡,也不会像宋明一样以弱而灭!”黄太吉冷哼一声。</p>

    “臣知错。”范文程立刻跪倒在地。</p>

    “好了,之前的甘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之物,你们做的怎么样了?”黄太吉其实每天都在关心此事。</p>

    “回禀大汗,多处田地都有丰收,少则一石,多则两三石,五亩之地,即可养活一个包衣,而一个包衣有牛有骡,可以开垦15到30亩地。”范文程欣喜地回禀道。</p>

    “很好,很好。你做事有功,我很欢喜。特赏赐你东珠十颗,加南书房行走。”黄太吉坐正身体,立刻笑道。</p>

    范文程赶紧叩头。</p>

    同时也坚定了效忠之心。</p>

    南朝士林,多是浮夸奢靡,哪有人在乎这种农产?</p>

    即便是皇帝,口中说要重农,可实际上了,那些大臣士绅,只知道抢占水浇良田,没有半分心思用在提升亩产,改进良种。</p>

    只有少数大臣以农事见长。</p>

    但也难以得到提拔。</p>

    因为搞农事的就没有功夫搞钱,没有功夫搞钱自然就没有办法跑官。</p>

    如此下去,南朝大多不务正业。</p>

    相反,大金则是很厉害。</p>

    一直都是在做事。</p>

    不做事者,尚奢靡者,就会被斩杀。</p>

    而且大汗和贝勒们都有进取心。</p>

    他相信大金肯定能赢的。</p>

    而且几次大战,已经证明了他的正确性。</p>

    可以说他绝对不会再投到南朝去了。</p>

    哪怕在这里连个奴才都做不到。</p>

    经常要面临一些贝勒的欺凌,有人将他老婆抢走,他都不敢反抗。</p>

    还得要靠大汗发话索回来。</p>

    不过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抬旗了。</p>

    因为他也立下大功了。</p>

    不过他想不到,黄太吉只是想着将勇勐者单独筛选出来,单独建立战族,八旗就担当着这个筛选重任。</p>

    后世八旗子孙为什么做不到这点?</p>

    因为贪婪、堕.落、让别人打仗肯定比自己上战场舒服。</p>

    然而他们忘记了,当别人掌握了武力时,也就掌握了权力。</p>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是民***居多的原因。</p>

    黄太吉确定粮食这一点后,就开始下令继续搞事。</p>

    这一回要搞的事,就是再发恩养令。</p>

    “南朝败坏,凡辽东之人,来投者,均拨田30亩,允许租用公中之牛,缴纳田赋四成给公中。”</p>

    “辽东之人,勇壮者,也可抬入汉八旗。”</p>

    因为靠着甘薯、土豆、玉米,解决粮食问题,让蓄养奴隶变得有利可图,他相信八旗权贵们肯定乐意多蓄养奴隶。</p>

    但是这会产生一个问题。</p>

    八旗们会源源不断地将自由耕作的汉民,能够给公中朝廷纳税的自由民,变成八旗下的包衣,不如牛马一样的奴隶。</p>

    这是黄太吉不想看到的。</p>

    因为他知道包衣干活积极性会很差。</p>

    现在军纪严明,他们不敢偷懒,以后就会偷懒的。</p>

    实际上从天命年到天聪年,辽东逃民源源不断。</p>

    一是八旗军法严苛,二是同样吃不上饭,既然如此哪还不如逃到南边和东江。</p>

    在这种情况下,包衣生产效率很低。</p>

    所以他要改进。</p>

    于是再次下令。</p>

    “凡大金下军民,以军法治理,无辜斩杀包衣者,同杀牛马治罪。”</p>

    以前是随意斩杀,现在是杀一个包衣,和杀一头牛,一匹马一样的罪过。</p>

    这令一出,当即辽东之地,无数包衣叩头感谢大汗仁慈英明。</p>

    其实这时候,八旗权贵也已经知道良种出现,包衣种粮是很有利润的事。</p>

    因为辽东不缺少土地,直到300年后,还有闯关东开垦土地的说法。</p>

    在关外能够达到人均三十多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