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八十九章 约束与呈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630shu ,最快更新神秘让我强大最新章节!

    “你们这两个孺子,可知这位是谁吗?”卢植身后的弟子们顿时不服起来。p

    “你们安静,请问两位童子,臭在何处,乱在何处?”卢植则是认真道。p

    “臭在这是老粪坑里的话,乱是在,你压根不懂得啥叫逻辑关系,也对了,祖师说过,儒家最大的毛病,就是从来不讲逻辑,牵强附会是第一流的。自从独尊儒术之后,逻辑一学,就荡然无存了,只以皇帝大臣们的喜好为目的来修改自身学说,再没有了什么坚持。”小孩甲鄙视道。p

    这正是小孩子的特点:p

    直来直说,说个痛快,才不会考虑什么脸皮,什么尊卑。p

    “是啊,人正则事正?你是君子,你就能做好事了?这不扯澹吗?孔子还是圣人了,他连日的近远都分辨不清楚,你还指望你能比得上孔子?”小孩乙同样鄙视道。p

    卢植大为羞愧,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p

    他的想法还一直固定在只要是君子当政,就能国泰民安。p

    他这样想没事,然而再过了一千多年,很多人还是这个想法。p

    就让人很悲哀了。p

    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做事要看能力和体系,两者互相成就。p

    指望靠个人操守,那是最靠不住的东西,也就是陷入了唯心论。p

    因为廉洁者下一刻也会动心,君子的定论,是人死之后才能给出。p

    就像朱熹,有人说他扒灰,这事就没法说了,到底是不是君子,没人能肯定。p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p

    反正后世他是没啥名气。p

    但是明清时代他的名头或说在科举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孔孟。p

    但后世提到孔孟还是大把人知道,你说朱熹是谁,一百个人可能也就一个人知道。p

    卢植震惊之后,又虚心问道:“那我该如何修改?”p

    “你要先去看看,看看我们山寨里是怎么让吏员们为百姓做事的,而不是反过来压迫百姓。”小孩乙指了指门外。p

    于是卢植带着弟子离开学堂。p

    他只感到自己头脑昏沉。p

    以前所学都受到了冲击。p

    逻辑学?p

    是名家的那一套吗?p

    他们来到一处山寨。p

    认真观察了两天。p

    从田间地头,到寨子的工房市场,都看了个遍。p

    然后发现这里的人员分为官和吏,前者提出理念和规划。p

    后者负责实施,做实事的。p

    官流动,但吏员基本不动,在一个地方一干一辈子。p

    吏员是技术人员。p

    他们有自己的上升渠道。p

    不受推选。p

    靠的是考试和评级。p

    谁技术高,谁就评级高。p

    谁做错了事,谁就受罚。p

    其实大汉州郡也是分成两类。p

    只是没有他们这样明确,而且即便是吏,也是推举上来的。p

    以至于一个家族占了一个州郡的吏位都是很平常。p

    技术人员,最典型的就是破桉的,丈量土地,计算税收的。p

    这些都是吏员。p

    官员不能干涉他们的升迁,也没有资格罢免他们。p

    他们只要做到将事做好,就能高枕无忧。p

    出了事,只要有合理的程序在,就找不到他们身上。p

    卢植看过这几天后,发现他们运转的虽然不是很熟练,还有很多磕绊。p

    但至少能经营起来,能够正常的收税和征发兵力。p

    而且那些吏员们,十人中也有两三个在好好学习,看着各种书籍,努力钻研,说是要考级……p

    好么,都卷到大汉了。p

    不过话说回来,三国才是最卷,后世那算什么?p

    这里十人只能活一个人下来,你卷不好就死了。p

    卢植看到这些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大汉,能做到这个事情吗?p

    如果皇上振作,皇上才30多岁,说实话应该是能做到的。p

    因为大汉现在还有着正统和军力,还能够对各地州郡发号施令。p

    正想着,荀或敲门进来了。p

    “晚辈见过卢公。”荀或很是恭敬道。p

    对方的现在,就是自己曾经期望的明天。p

    当然现在他不期望了。p

    “好,你是?”卢植这才感受到尊重。p

    说实话进来这山寨中,就没什么人将他当一回事。p

    要知道在外面,有人为了谋求一个记名弟子的身份,都要花费很大力气,甚至都见不到一面。p

    “晚辈荀或荀文若,颖川……”p

    卢植立刻知道对方的出身了。p

    “好,你和原来……”p

    两个人一番攀扯,竟然还深有交情。p

    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勾连之力。p

    拐弯抹角也能找到关系。p

    “卢公此来数日,不知有何见教?”荀或问道。p

    “唉,大汉亡了。”卢植叹气道。p

    这不是他灭自己人威风,而是事实。p

    他当官数十年,弊病早就看到了。p

    上下混乱,人人求财,地方豪强割据,有兵权者有异心。p

    前些日子,听说又反叛了一处,才几千人马。p

    “不,大汉不会亡,或者说我们能让大汉以另外的方式存留下来。”荀或一些词汇也染上了闻人升的习惯。p

    闻人升才不会惯着他们。p

    知识是宝贵的,只有求学者改造自己适应新知识,万万没有新知识改造自己适应求学者的道理。p

    “这要如何去做?”卢植很沉重道。p

    “我们要保住大汉,我之前听师尊说到一个说法,他说朝廷、百姓,只有在外敌入侵之下,才能建立共同概念。比如我们都是汉人,因为人家杀你们的时候,不会区分你是官吏还是乞丐,只要看你住在这里,说着汉话,穿着汉衣,就是敌人。”荀或自信道。p

    “嗯,这倒是真的。”卢植也曾经驱逐过草原部落,很明白他们打草谷的事情。p

    那是周期性的,一旦犯边,管你是什么人,青壮和女人都是抢去做奴隶,老弱病残杀掉,东西抢光。p

    “我想我们就可以以此着手,宣称大汉庇护四百年,早就深入人心,君不可择,但相可以换。”p

    “君不掌实权,相掌握实权。”p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问题是那相不会谋反吗?”卢植反问道。p

    “所以师尊前些日子夸奖了皇甫嵩,像他那样品格的职业军人多了后,这种制度才有基础。”荀或称赞道。p

    “呃……”卢植有些羞愧。p

    因为他刚刚劝说皇甫嵩在没有诏令的前提下,私自出兵攻击太行山。p

    虽然他知道这样做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现在还有胜利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