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熊孩子(五十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事实证明, 经过紫禁城里将近六年生活的影响,明华的政治敏锐度已经被拔高到一个常人不可及的程度。

    第二天的时候,众人果然看到班第那个沉默的身影一直随侍在康熙左右。几位公主都为大公主感到欢喜, 二公主拿着帕子略略遮掩了脸上的笑容,喜道:“好个小明华, 她居然还有这本事呢。”

    大公主提着的心总算也落下了几分。想到自己的亲事, 她难免脸红了几分:“还不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公主闻言, 就去拉明华:“小明华, 你和四哥六哥都熟,你去帮大姐姐打听打听, 未来的大姐夫是什么样的人呗。”

    四公主也跟着凑热闹:“这事儿还是有必要的, 哪家姑娘嫁人之前, 家里不会去打听姑爷的情况?咱们这是情况特殊, 但是该准备起来的,还是得准备起来。”

    若是未来大姐夫人不错,她们只消好好恭喜大姐姐便是,若是未来大姐夫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能早早认清,趁着婚前做些补救措施。

    这是要紧的大事儿, 明华没有拒绝。她利索地起了身,告别了众位公主, 在御帐附近拦下了四阿哥和六阿哥,道:“四哥六哥,你们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 这个博尔济吉特班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四阿哥一手负在身后,问道:“你这是在为大姐姐打听吧?”

    六阿哥笑道:“我和四哥,好歹也叫大公主一声姐姐,这事儿还需要你来提醒?早在汗阿玛赐婚之后,爷几个就已经把班第的底细都翻了个底朝天了。”

    说着,他又细细地和明华讲起了博尔济吉特班第的详细情况:“班第祖上十分荣耀,只不过到他这一代时,部落和家族都已经没落了,身上就剩下了一个一等台吉的爵位。你别看着小子又憨又沉默,其实心里有主意的很,马上功夫也不错。对噶尔丹一战中,他随着前锋营在西路拼杀,战功吐出,叫汗阿玛给记住了。赐婚前,汗阿玛曾召见过他两次,想来也是对班第满意了,才起了赐婚的心思的。至于其他的,我倒也不是很清楚。正好班第这几天随侍在汗阿玛身边,我和四哥会多注意他。”

    说到这里,四阿哥又插话道:“你叫大姐姐安心,不管班第如何,她始终是大清的公主,她有那么多兄弟,没人敢让她受委屈。”

    他这话便意味着他心里是将大公主当成姐姐敬着的,若是大公主有什么麻烦,四阿哥这个弟弟会出面帮忙的。

    这倒是十分难得了。

    皇家的兄弟姐妹之间,很难说有几个是有亲情的,尤其是大公主的身份还有些复杂。

    等明华回去,将这个事情告诉大公主后,大公主就觉得整个人都踏实了。她拉着明华的手,感动道:“小明华,谢谢你。”

    她心里清楚,四阿哥是个冷淡高傲的性子,若是入不了他的眼的人,他根本就不屑于看一眼。自己和四阿哥之间,最多就是见面点头的交情,这要不是因着她和小明华之间的关系,他也不会做出这样的承诺。

    对于小明华,自己无以为报,只能加倍地对她好。

    御帐里,当所有大臣都退下后,康熙叫住了四阿哥和六阿哥,遣退了身边的人,只留下梁九功在帐前守着门。

    三阿哥有心想要向梁九功打探一下,但想到离宫前荣妃的叮嘱,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将手负在身后就离开了。

    五阿哥更是完全没有这个心思,和三阿哥告别后,就去找蒙古小伙伴骑马了。他蒙语说的好,又是养在皇太后膝下的,和博尔济吉特氏的蒙古贵族相处的特别好。

    康熙拿着茶盏,问道:“你们昨天去打听班第了?”

    四阿哥和六阿哥对视了一眼,上前一步答道:“回汗阿玛的话,儿臣相信,汗阿玛做事,自有用意。但儿臣和大姐姐毕竟姐弟一场,成婚是大事情,儿臣理所当然要为大姐姐打探打探。”

    康熙笑了一声,道:“你们倒是理直气壮……班第是个人才,自纯僖入宫后,你们兄弟姐妹生下来,都好好地活下来了,朕养了她一场,心里也感激她把福气带给了你们,自会进行为她挑选夫婿。你们来的时候,梁九功瞧见小明华拦着你们了,这小姑娘,她大姐姐的婚事下来了,她就跟着操心起来了。”

    六阿哥就笑嘻嘻道:“什么都瞒不过汗阿玛的法眼,不过说操心倒也不是,小明华和大姐姐关系好,帮着打探打探也是应尽之义。”

    康熙拿手指点了点他们,有些叹息道:“……有些话儿,朕只和你们两个说说……坐下坐下,就当是咱们父子几个唠唠嗑,”四阿哥和六阿哥谢了恩,恭敬地在一边坐下了,康熙才又接着道:“朕活了也有大半辈子,见过的人也不算少了,可若论宽厚大气,坦荡磊落,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小明华,朕是给小六挑了一个好福晋了。纯僖的事儿,她费心了。”

    六阿哥闻言,眉头微蹙,又迅速松开。他起身道:“汗阿玛谬赞了,小明华就是一个普通姑娘,当不得汗阿玛这般夸奖……”

    甭管汗阿玛心里是不是这么想的,这话传出去,得多招人恨呢。

    听他这么说,康熙就明白他心里的想法了,他道:“朕知道,你是怕朕把她架得太高了害了她。你心里是这么想的,就该这么说,小六啊,你在朕面前向来自在,不像旁的人拘束,怎么,如今你也不愿意和朕说真话了?”

    做了皇帝,想说几句真心话,却已经找不到听的人了。

    今天说这话,他还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和永和宫多年的相处而发自内心的感慨。

    明华这小姑娘,他是真喜欢。当初是觉得她容貌好,身体好,有福运,能照顾小六,小六又喜欢他,所以才定了她做六福晋,留她在宫里教养。而这件原本不过是为了儿子的婚事,给他送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这个小姑娘宅心仁厚,心如明镜,宽容善良却又懂得保护自己、痛击敌人。自从她来了之后,承乾宫和永和宫的如冰一样的关系开始融化;乾西四所的公主们摆脱刁奴之后,像是破茧重生一样,每一个人都叫他觉得期待;太后每天都乐乐呵呵的——围绕在她身边的人,前所未有的融洽。

    他是知道的,小明华在帮纯僖她们、在关怀小八小九小十的时候,有多少人在嘲笑她多管闲事,又有多少人在讽刺她收揽人心、自以为是。可真诚不真诚的,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贵妃、荣妃和宜妃,和德妃的关系可不见得好,但说起小明华时,都夸赞不停,为的什么?为的就是小明华对荣宪、小九和小十的心是真的。

    除此之外,还有御膳房和针线房,那是宫里如今最有规矩的两个地方。那规矩不是体现在行礼有多标准,奴才们有多守规矩,而是体现在那两处做事情更有条理章法,更公平公正。

    叫他来说,仅凭着这些品格,她就已经是他心目中满意的国母形象。但她不仅仅拥有这些,她会支持小六研究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偏偏对大清有着出人意料的好处;她还能自己研究出营养粉,让地里的庄稼增产数倍,竟然使大清粮仓满仓——几千年来也没有几个朝代能达成这样的成就。

    可惜了,他没法再找出这样一个姑娘给太子做太子妃。

    想到这里,他又打住了所有的念头。这些想法,他是永远不能说出口的,要不然,太子和小六两兄弟之间,怕是会有不可弥补的裂痕。

    那边,六阿哥也听出了康熙语气中的惆怅。他不动声色地笑道:“汗阿玛这话说的,叫儿子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儿子说您太过夸奖小明华,这也是实话,既然您不信,这事儿,儿子却得和您辩一辩了。”

    他这种油腔滑调的样子,是康熙十分熟悉且适应的。听到他的话,康熙便饶有兴趣地问道:“哦?朕倒要看看,你要怎么和朕辩。”

    六阿哥左手伸出五个手指,右手将大拇指按下,然而道:“今年对准噶尔之战,三百将士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户部无法确认其是否壮烈牺牲,因而不能给其遗属发放恤银。失了顶梁柱,又没有恤银,那些老人女人孩子该如何生存?这事儿一个闹不好,爆发起来便会有损朝廷威信。大哥得知后,一力承担了这三百将士的恤银,还为将士遗属安排了工作,这难道不够大气?”

    康熙点点头:“老大在这件事情上,确实可圈可点。”

    六阿哥又按下食指:“小九和小十今年八岁,正是调皮捣蛋到令人发指的年纪。他们两个捉弄七哥的时候,不小心将太子二哥的朝服给撕裂了,吓得话都不敢多说一句,就旷课跑去了延禧宫,躲在宜妃娘娘那里不肯出来。太子二哥不仅没有和他们计较,还帮他们向先生请了假,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去延禧宫安慰小九和小十,这难道不够宽厚?”

    康熙笑了,自得地点了点头,道:“兄友弟恭,太子做的很好。”

    六阿哥又半按下中指,道:“论坦荡磊落,兄弟当中,非我四哥莫属……”

    四阿哥坐在边上,本来正专心地听六阿哥一本正经地歪曲事实,心里使劲地憋着笑。

    那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