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清穿之熊孩子(十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最终永和宫的这道圣旨,还是被送去了钮钴禄家。康熙这么做, 一是给温僖贵妃和阿灵阿面子, 二是叫明华有个得力的娘家, 别又被别人嘲笑没有身份。

    圣旨要送去阿灵阿府上,明华作为当事人,得跟着再一起接一次旨。这日一大早,她就坐上钮钴禄府的马车,去了阿灵阿的府邸。一进门, 她就被人簇拥着去洗了澡, 换了新衣裳。

    新衣裳是粉色的丝绸, 上面用金银丝绣了图案, 用黄色的蜜蜡做的扣子;裙子上除了有金银丝线绣的的图案,还在正中间订着一片米粒大的珍珠,形成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白牡丹图案;鞋头镶嵌了两颗硕大的东珠,鞋子里面毛绒绒,叫她在这个还有些寒冷的初春时节也不会冷着。

    好家伙,这一身下来, 起码得五六百两银子。

    这还不算, 换了衣裳后,有两个嬷嬷来给她梳头了。她来了这半年多, 把自己的身体养了过来, 头发也开始茂密起来, 已经能梳小小的两把头了, 嬷嬷们给她梳的, 就是这个发型。

    梳完了头发,就把金银珠宝地往她头上戴。

    穿戴着一身的金银珠宝走到正厅的时候,明华都觉得自己不是桃树成精,而是金银成精了。

    这钮钴禄家的审美怎么就这么简单粗暴呢?

    没过多久,梁九功亲自送着圣旨过来了。钮钴禄家早已经准备了香案,焚香净手后才接了旨,恭恭敬敬地开了宗祠大门,把圣旨供在了里面。

    阿灵阿上了一炷香,在心里面念叨:阿玛啊,你走的时候儿子才三岁,但是庶兄们都已经成年了,庶长嫡幼,再加上您之前跟鳌拜的那些破事儿,算是坑死儿子了。这要不是皇上偶尔看顾,有两个姐姐在宫里撑着,撑到了儿子长大,这钮钴禄家的家业还不知道在谁手上呢。现在好了,贵妃娘娘有了小阿哥和小公主,咱们家呢,又出了个六福晋,这六福晋虽然是尼满的女儿,但尼满那是脑子有坑啊,好好的姑娘当成仇人一样,这回好了,皇家不认他了,就认了儿子,所以这六福晋就不仅仅是钮钴禄家的姑奶奶,还是儿子家的姑奶奶,嘿嘿,族里给儿子说的新媳妇是六福晋的亲姨妈,等儿子再把媳妇娶回来,这家业慢慢地就起来了,您可要好好保佑儿子和媳妇多生几个嫡子,嫡女也行,嫁得好了,不比生儿子差。

    上了香后,他才带着族人出了祠堂,亲自给梁九功包了个大红包。

    梁九功接了红包一摸,轻飘飘的,想着里面不是银票就是别的什么契,脸上就笑开了花。他将红包往怀里一塞,道:“老奴给您道喜了。”

    阿灵阿心里暗骂了一声老货,面上倒是客气:“同喜同喜。”

    梁九功又说:“杂家今儿过来,还得带着明华格格回宫,皇上说了,你去了就把孩子接回来,回来后叫她继续上课去,省得她没事在永和宫给德妃捣蛋。万岁爷的口谕下来了,杂家不得照着办呢?”

    阿灵阿有些迟疑:“家里的房间,那是收拾的妥妥当当的,格格回家了,这还没在家里住过一天呢。”

    他算是听出来了,皇上对他们家这姑娘是真满意,瞧这说话的语气,多亲昵啊,就跟自家孩子似得。在宫里,什么样的人能捣蛋呢?只有那受宠有地位的!要换一个没背景没后台没不受宠的,人家早就被教导地乖乖巧巧,懂事听话了。

    明华受宠是好事,但这姑娘没有在钮钴禄家住过,和家里没感情啊。这可就是大问题了。

    梁九功就“嗐”了一声,道:“等您把夫人取进门了,要请格格回家住几天,那不就是小事吗?”

    那可是亲姨母,人家要是叫格格回来住两天,德妃能不放人吗?她还得顾忌自己亲妹妹的脸面呢。

    阿灵阿一想也是,时间还长着呢,这事情还是办的自然一点好,别叫皇上和德妃瞧着觉得钮钴禄家太功利。

    这么着,明华又带着钮钴禄家给她准备的几车东西,跟着梁九功回宫去了。刚到了宫门口,就听来接她的木莲说,永寿宫里,苏麻姑姑已经开始讲新的故事了,她一听,立马就道:“苏麻姑姑要是开始讲新故事了,那我得赶去永寿宫!木莲姐姐,你帮我把东西带去永和宫,要是额娘问起,你就说我去拜见太后娘娘了!”

    她那传记需要新故事来维持更新!

    说着,撒丫子就往永寿宫跑去,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

    别看她年纪小,可她跟着骑射师傅练武的时候,也练自己的武功,什么轻功内功剑法,全部都捡起来了。这会儿别说是踩着花盆底了,就算是踩着高跷,她也能稳稳地蹦到永寿宫。

    到了永寿宫,才刚进门呢,在正房里的那几人忽然就看着她,爆笑出声。苏麻喇姑忍着笑,大公主笑得恣意,二公主三公主笑得互相靠在一起,四公主笑得肚子疼,最可恶的是太后,直接毫不犹豫地放声大笑,实在是笑得太爽朗了。

    大公主就指着她道:“出去的时候还是一个秀美的姑娘,这一回来,你就变成一个小金人了?”

    看她头上戴的是啥?是一对簪子,这簪子金箔片拼出的蝴蝶,栩栩如生的,蝴蝶的翅膀下面坠着一排小小的金片,像是粗粗短短的流苏,还怪好看的。这样的簪子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这簪子能贴着人的发型戴着,若是把她戴在头上,就能贴着头的形状,若是戴在发髻上,那也能贴着发髻的形状。明华左右各戴了一对,好家伙,那一个簪子就把她的半个把子头都给包起来来,她还戴着一对!再加上她脖子上戴的黄金璎珞,手上戴着的金镯子,那乍一眼看去,那还真是个被黄金包裹着的小金人!

    宫里的审美是跟着皇上来的,康熙喜欢明艳美人,喜欢端庄美人,也喜欢那种江南调调的温柔美人,可他就不喜欢黄金美人!

    太后和公主们在宫里那么多年,有各宫的美人在眼前熏陶着,这眼光自然就高了,哪个能看得上这样的装扮?

    明华在太后的水银镜子前看了看自己的模样,立时就自己动手拿下身上的首饰。她倒也不生气,笑眯眯道:“小金人就小金人吧,甭管这些戴着好看不好看,到底是真金白银,可值钱了。你要想得到什么,不得付出点代价啊?我不过是被装扮了一回,就能得到这么多东西,也算是值了。”

    太后指了嬷嬷来帮她,又兴致勃勃地叫人去拿了蒙古姑娘穿的衣服,让明华换上:“我前儿叫人做的,你们姐妹都有份,快叫人去瞧一瞧。”

    明华拆干净了身上的首饰,拿着衣服就进里间去换了。自打公主们到她这儿听苏麻喇姑讲故事开始,太后就有了做这些蒙古服的想法。一是为了缓解对家乡的思念,二是叫这些要抚蒙的公主们,先熟悉熟悉那边的事儿。一个月前才量的身量,这会儿做出来,合身的很。

    过来帮忙的嬷嬷们还用头发混着红绳子给她编了许多小辫子,再戴上那圆圆的帽子,腰间插一根马鞭和一把装饰性的弯刀,别说,还真挺有那个架势的。

    这衣服穿着,明华也觉得新鲜,她蹬了蹬脚上的靴子,从里间几步小跑到外间,学着蒙古人跳舞的样子,在太后面前转了两圈,然后用蒙语问道:“祖母,好看吗?”

    “好看,好看,比我年轻的时候好看多了。”太后看着,喜欢的跟什么似得,才说着话呢,眼泪就掉了下来。

    这是想家了。

    太后真的是挺单纯一老太太,明华挺喜欢她的。

    她拉着大公主道:“大姐姐,你带着二姐姐三姐姐和四妹妹也一起去换呗,咱们今儿穿着这一身起骑马射箭,吓一吓六哥他们。”

    大公主知道明华这是想要哄太后高兴呢,也就没有拦着,只是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道:“你这小促狭鬼。”

    说着,就拉着二公主她们一起去换衣裳了。

    太后身边的嬷嬷感激地看了明华一眼,就忙跟着二公主她们一起进了门,帮着她们去换衣裳了。

    等换了衣裳出来,永寿宫里顿时就多了几个蒙古姑娘。

    大公主她们也是学过蒙语的,这换上了衣裳,干脆就用蒙语和太后交流了。太后是真高兴,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哪个都喜欢。

    苏麻喇姑干脆换了课程,不说太皇太后了,而是说起了自己在蒙古的生活,说那里青青的草原,说晚上的时候,太皇太后带着自己坐在草地上数星星,说那里擒住了野马马头的巴图鲁,听得公主们和明华心驰神往。

    纵然乡音难改,纵然自己的根在京城,但谁又能说,蒙古不好呢?那地方,也是太皇太后和太后的家乡。

    既然改变不了抚蒙的命运,那就改变自己好了。

    只要自己想,这日子,总能好好过下去的。

    到了下半晌的时候,一群姑娘还真穿着蒙古服去演武场了。如今她们的课程是这样的:阿哥们早起去无逸斋背书,公主们可以比他们晚起半个时辰,先各自用了早膳,然后去皇贵妃那里学习宫务,一个时辰后,她们就去无逸斋,和阿哥们一起读书,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一门功课是蒙古各部落的动向和政治政策,这些课程上完以后,她们就跟着阿哥们一起练字,满蒙汉三族的语言和文字都要精通。下半晌的骑射课,公主们要比阿哥们少半个时辰,剩下的半个时辰,就回去听苏麻喇姑讲太皇太后的事儿,间接也学些女性都会的东西,比如织羊毛衫啊,绣花纺线下厨之类的,不需要精通,但需要接触,至少以后要能和额驸说得上话。

    除了这些以外,公主们还有最重要的一门课程,那就是药理医学。这个会那个会,不如自己会。康熙自己就懂些医术,他要求儿子们也学。公主们去了蒙古,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处处都要靠自己,多学点本事没坏处。

    这堂课,康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