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红楼(五十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林黛玉和明华聊了一晚上后,整个人感觉又有些不一样了, 似乎更多了一份稳重和平和。第二天吃了早膳后, 她忽然说道:“嫂子,你给我请个有本事的老大夫吧。”

    明华一顿, 问道:“怎么了, 你生病了?”

    “没有生病,我好着呢, ”林黛玉放下筷子道:“只是我医书药方背了这么多,也不过是自己学着玩罢了, 这究竟学的如何了, 却是不知的,该如何用这个救人, 我也不大清楚。我想着, 或者跟在老大夫身后学以致用, 应当会好上很多。”

    也是这个理, 医术这东西,光背会了没用,得学以致用累积经验才行, 中医向来是越老越吃香的,就是因为这个经验。

    明华思考了一会儿, 扒拉了一下自己认识的人,就叫人将单大夫请了回来。单大夫便是当初一眼就认出药王针法的那位老大夫, 他和小楼、赵二一起学了这针法, 就在林熙的药铺里坐诊, 身价倍增,有不少药铺都想挖他跳槽。但这老爷子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就守在那里哪儿都不去。如今当家奶奶发话让他过来,他也二话不说就来了。

    来了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一回过来,是叫他教主家姑娘医术。这也没有什么,叫单大夫说,他更愿意呆在这里,因为他的小孙子就在庄子里读书呢,每日里教完了林姑娘后,他可以在庄子里晃荡一圈,然后走到学堂门口,听着里面的孩子念书,再往前两步,能看到小孙子坐在前面摇头晃脑的。他们爷俩如今相依为命,能够三餐一起,晚上歇在一处,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明华就琢磨着,干脆先在庄子里设个点,专给女子瞧病,免收诊金免费送药。她空了三间干净的屋子出来,中间那一间就用来看诊,旁边那两间用来放药。林熙听说了此事之后,叫人送来了几个装药的柜子和几车药材。当晚,单大夫就指挥着人将东西给收拾好了,第二天,这就像个有模有样的药堂了。

    有了大夫和药堂,还得有病人。怎么能叫病人主动上门呢,明华干脆请了一队舞龙队,把周边的庄子和村落都走遍了,还请了几个嗓门大的人,拿着铜锣跟着舞龙队边走边吆喝。药堂这事儿,瞬间就传了出去。

    这年头,吃饱都是件难事,就更没有人讲卫生了,不少女人都有些不可言说的妇科病,又没钱看大夫买药,就只能生生地熬着。如今有了这么个地方,听说还不收钱,那十里八乡的女人都过来排队看病了。

    刚开始时,一个个都怯怯的,不大敢上前,这还是林黛玉让雪雁去将人带进来,这坐诊才开始。见真的有人免费看了病拿了药,其他人便都跟着进来了。

    香菱是能读读写写的,这会儿明华就将她从甄夫人那里借了出来,留在药堂里记录姓名写病案。

    断断续续过了五天,有些女人的小毛病就好了。他们病愈了之后,就会拎着些自家种的菜、或是两个鸡蛋或是自己纺的土布过来,表示感谢。林家也不缺这些东西,自然也不会收,她们便将东西连带着篮子在门口一放,转身就走了。明华哭笑不得,只得收了叫人收了东西,蔬菜鸡蛋叫人给庄子里的老人们加菜,土布收的多了,也给他们裁了新衣裳。

    这么一来,庄子里原本有些事不相关的老人们对药堂也更加上心起来。他们自发组织了人手,每天把药堂打扫地干干净净,纤尘不染,有些还有手艺的老木工,就聚在一起,用废弃木料做了一把把小圆凳,至少叫那些来药堂里等着看病的人能坐一会儿;庄子里那些妇人下工时自发到药堂帮忙,手脚麻利地就帮着维持维持秩序,嘴皮子利索性格彪悍的,就在周围巡逻,遇到那有找事儿的便将其赶走;小孩子放学后,会到药堂来认些草药,也有些小姑娘会专门被送到林黛玉身边,学着抓药看称。

    林黛玉每天都忙地只打转,明华看着不成样子,便挑了几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叫她们背着医书和药方去帮忙,势必要将她们打造成最合用的医女。

    明华觉得,这是个提高医术的好机会。她的脑子里,是有逍遥派完整的医毒传承的。只是有了这传承,她却没怎么去消化实践过,所以如今也只能算得上是个理论知识丰富的医学生。她没办法像林黛玉一样在药堂里忙一整天,但也强迫自己至少抽出半天在那里帮忙。

    有时候遇到疑难杂症了,老先生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她就从传承里挑出一种法子试一试,效果显著,这也足够叫单先生激动了,逮着机会就能和她交流医学问题。

    小伙伴们找到了想做的事情,跟着一起来的徐清婉顿时就觉得无聊了。明华就怂恿她:“你可以一起学医术啊,有这种本事在身,就没有人会嫌弃。以后遇到不想理会的人,瞧一瞧她的脸色,甩她一脸的医术术语,保证她一脸懵,连话都不会反驳了。”

    徐清婉拿帕子捂着嘴笑了一会儿:“怎么会有你这么促狭的人。行,我跟着你们一起学,不过医书药方罢了,你们能背得下来,难道我就背不下来了吗?”

    于是没几天后,来接徐二姑娘回家的徐夫人看着在药堂里忙的团团转,还不住背着汤头歌的女儿呆了一下。

    明华见着她,将手里的事情转交给了黛玉,自己带着徐清婉亲自去接待:“您是来接清婉回家的吧。”

    徐清婉一听,立即就接话道:“我不回去,我得留下来帮忙。”

    这药堂的名声传开了,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她好歹是个能做主拿事的,她若走了,那晴雯和黛玉不是更要忙不过来了?

    她不但不想走,她还想把母亲和嫂子都忽悠过来帮忙:“林家的庄子可有意思了,我们打算利用水车,叫那石磨能够自动转起来,不用人推,如今正叫木工试验着呢,只是这药堂建起来后,我们三个人都忙,母亲不如留下来吧,至少能帮我们去瞧瞧,那石磨之事如何了。还有两位嫂子,家里才多少事儿,她们从小就是看着那些长大的,处理起来早就得心应手了,不如也叫她们过来,咱们就多找一些木工,设计改进更多的农具,也像晴雯似得去试种外面来的新种子,做出些成绩来,也免得父亲他们总说我们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徐夫人点了点她的额头,道:“这里离京城虽然不远,但也不近,你的嫂子们过来了,叫你兄长们该如何是好?晴雯这是躲着京里的事儿,加上林熙总被陛下留在宫里,在庄子里长住一段时间也没问题,你嫂子们可不行。”

    不过,这计划却是好计划。他们家老爷重视农桑,得知晴雯她们这边在改进农具之后,便一直盯着她们手里的东西,只等成功了好用了就送进宫,叫户部试验一番,然后推广使用。

    说起来,京里面闲着没事找事儿玩的女眷确实也不少,不能找儿媳妇这样的,可以找她们呀。再者,她们手里头有钱有人,真有了兴趣,这场面可比这三个姑娘弄出来的大。改进了农具之后,就可以请皇后娘娘下个圣旨表扬,将这种改进方法记录在册,特意留下她们的名字。这种事情又出风头又有利还能名流青史,她就不信那群女人不动心!

    徐夫人想到就去做了。正好明华的庄子上做这个有了点经验和基础,她便想将这盛会放在明华这里,明华一听,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思索了片刻,便将庄子贡献给她们使用了。回去后,她和林父商量了一番,林父果断就带着林母去了另外一个庄子,将这个地方让给了她们。

    他道:“你们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我也知道,这件事儿能叫你和京里的夫人们处的更好,也能叫熙儿借此扬名。我不是那种不懂事的老古董,你放心,你们母亲我会看好的。”

    徐夫人出手,那阵仗便很大了,没过几天,满京城都知道了这事儿。皇后索性在宫里举行了一场赏花宴,将各家夫人们都叫进了宫,和她们直接说起了这事儿,鼓励各家都去参与。

    经过设计,这个活动就变成了每季举行一次,每次皇后给出指定农具,各家自己去想着农具怎么改进,到时候请最有经验的农人做裁判,谁的农具成本最低最好用,谁就是优胜者。朝廷出面,编写一部《农政全书》,这里面单空出一部分内容给她们,优胜者的农具改进方法和本人夫家、娘家及自己的姓名,都能写入其中。

    顿时,整个京城都热闹了起来,这场活动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叮——系统提示您,功德值 100000,原因:建立女子药堂,关爱女性健康,请宿主再接再厉。”

    “叮——系统提示您,功德值 10000,原因:改进并推广小型犁。安得粮食千万仓,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请宿主再接再厉。”

    “叮——系统提示您,功德值 200000,原因:推进朝代农业行业的发展。安得粮食千万仓,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请宿主再接再厉。”

    明华:……她算是明白了,发展慈善事业和推进行业发展得到的功德可比自己一个个折腾农具来的多的多。

    在明华忙碌的这一段时间里,宫里的皇帝也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将贾探春指给宋杰。在做决定之前,他就让人将贾探春查了个底朝天,对她大致也有些了解。

    这姑娘是不是姓贾,对他来说影响不大。一个女人,一个悄悄被过继出去的女人,影响不了大局。宋杰过了年关就要出去了,这合适的妻子人选还真没几个。

    林熙在得到皇帝的暗示之后,便将这件事告诉明华,叫明华去和贾府通通气。明华接到消息后,将药堂和庄子的事情暂时移交给了林黛玉和徐清婉,自己则换了衣服,坐上马车去了贾家。

    到了贾家,这件事儿还得和贾母说:“人是个好人,同进士出身,如今是五品的官儿,是陛下的心腹大臣。”

    但听到这句话,贾母心里就松了口气。

    明华继续道:“前头有过一个媳妇,早几年就难产过世了,如今家里只有一个寡母,急需能干的妻子主持家业,三姑娘若是嫁过去了,立时便能做当家奶奶的。”

    得了,听到这里,旁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贾母心里就盘算着:这人是个官身,三丫头一嫁过去就能得诰命。只这一条,就比旁人强多了,王氏到“病逝”了都还只是五品诰命呢。再有一个就是,这官身的人,在贾家出事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绑上一些忙了。

    于是,也不需要多打听,就定下了这事儿。

    皇帝和宋杰说了此事,林熙又找了个机会,带着宋杰看了眼探春,道:“姑娘是庶出的,但从小受的教育极好,人情世故就没有她不懂的。她擅长诗书也懂朝堂上的事儿,应该能帮你不少忙。你若是嫌弃她的身份,别碍着皇上的面子,这会儿直接拒了才好,我去皇上那里说,绝不牵连你,你若是将姑娘娶过门了却嫌弃她庶出了,我夫人只怕会因此愧疚地不行,到时候我可不能放过你。”

    宋杰远远地瞧了一眼,心里满意地不行,瞧瞧,这走路的姿势也比旁人有味道。他道:“我是那样的人吗?如今能找到一个样样都好且愿意陪着我去北边苦寒之地的女子,也不好找。再者说了,她现在是金陵贾家的姑娘,不是荣国府贾家的庶女。”

    他这么说,林熙心里就满意了。

    于是,两边的亲事就这么定下了。因着宋杰过了年就要出去,所以贾探春在年前就必须要嫁出去了。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贾探春才知道,她、惜春和巧姐都被过继到金陵贾家去了。

    贾母摸着她的背安慰她:“三丫头,家里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你可千万别为这事儿伤心。”

    贾宝玉已经是十六岁的小伙子了,可还是像个孩子一样。他看起来有些难过:“三妹妹也要嫁人了吗?”

    贾母笑着说道:“是啊,三丫头要嫁人了,这可是府里的大喜事。”二丫头三丫头四丫头都有了去处,这宝玉该怎么办呢?这么个大小伙子,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他出生时身怀异象,这是想过继不能过继。三丫头是他妹妹,如今已经快要成婚了,他作为哥哥的,她都不知道该不该给他定亲。这定了亲,怕害了人家女孩;这不定亲,又怕以后没人照顾他。

    一时间,她的心里又满是愁绪。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