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第一百五十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    正月刚过, 盛京城还笼罩在大雪之中。工部的官员们才刚刚回衙门办差, 一道圣旨就送进了工部尚书袁穆的堂屋中。

    袁穆接了圣旨, 他坐在圈椅中久久不言。半个时辰后, 他喊来自己的心腹、工部左侍郎李钰德。屋中只有他们二人, 袁穆也不在意, 直接将圣旨递给李钰德, 示意他打开看看。

    李钰德郑重地接过这一张小小的折子, 他翻开看了后, 面色大惊,急忙抬头道:“尚书大人。”

    “你也瞧见了吧。”

    李钰德低声道:“圣上为何就如此宠信那王子丰和他的师弟唐景则?”

    袁穆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啊,还是看不透。做咱们陛下的臣子,只有两种, 才能明哲保身,官运亨通。一种是徐相与我这样的糊涂官, 我们从来不管他事, 圣上要我们做什么,便全心全力地做好,我们便是圣上最好用的官。”

    李钰德也渐渐明白过来, 能做到工部左侍郎, 他虽然属于袁穆所说的那种“糊涂官”, 但也并非蠢的。他想了想,道:“另一种,便是王子丰、唐景则那样的吧。”

    袁穆:“正是。这另一种, 就是最得圣上心意的官。你瞧那王子丰做的银引司,唐景则如今应接下来的差事。还有那苏斐然、李景德,为何他们如此年轻,甚至能以归正人的身份,成为如今朝堂上举足轻重的高官?他们做得极好,他们想要去做,而不是圣上要他们去做。只是伴君如伴虎,这也是刀尖上起舞,有利必有弊。上一位这样得皇帝心意的官,还是纪相啊。”

    李钰德深以为然。

    纪相纪翁集,也是大宋有名的实干派。

    他能以二甲同进士的出身,一步步成为当朝左相,就是因为他在外做官期间,做了许多大事。待到回京后,也以强硬的手段,整肃朝纲,令天下太平。

    赵辅曾经将他看做为自己的左右手,然而他的下场却惨烈极了,能保全性命,除了赵辅看在多年的情分上,还因为大宋有不杀官员这条律例。

    想到这,袁穆和李钰德相视一笑,未曾再说。

    唐慎能以如此年龄,官居三品,他得到的极多,他身后的威胁也极多。他是能成为下一个王子丰,还是如纪相一般,这都是命运造化,无人可知。

    二月初,工部右侍郎唐慎整治工部,改了一条条沿用了多年的规矩。

    此举一出,整个工部都哗然大惊。立刻有官员前去寻找尚书袁穆、左侍郎李钰德,然而工部剩下来的这两位高官却不发一言,任由唐慎去做。官员们手足无措,也有一些官员反应过来:“能让三位大人一同去办事,普天之下,只有一人能做到。”

    “何人?”

    这官员伸出手指,指了指天空。

    工部官员众多,除了尚书和左右侍郎外,还设有四个屯田、虞部、水部和文思院四个部门,各部再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诸多官员,除此以外,还有不分属四个部门的七品以下官员。

    至于隶属于工部的工匠,更是数不胜数。

    若是工部征召,大宋三十六州,所有工匠都必须应召。

    唐慎做的第一件事,是直接提拔工部文思院判官季孟文。

    季孟文几年四十有五,是开平十五年的举人。文思院是主修葺天下金银器的部门,判官算个不入流的七品芝麻官。这样的官职往往都不是朝廷指派,而是由工部官员直接任命,再上报给吏部。

    季孟文便是被前任工部右侍郎苏温允直接任命的。

    季孟文中举后,屡次会考不利。实际上唐慎当年去盛京贡院会试时,季孟文也在那一万人中。只可惜他依旧落榜未中,没过几年他就因善于精造而被苏温允任命为文思院判官,从此放弃科考,当了一个七品芝麻官。

    唐慎直接将季孟文从七品判官提拔为六品主事,这让季孟文大惊失色。

    没有功名的举人,想要当官,最高只可以做七品官。虽说大宋律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举人不可做六品官,但自太|祖以来,从未有举人功名的六品官员。

    季孟文诚惶诚恐,胆战心惊地跟着差役,来见唐慎。

    唐慎是何人,季孟文身为工部官员,岂能不知。他深知工部右侍郎唐大人是王党的中流砥柱,才二十三岁,便为三品高官。但因为唐慎与苏温允的关系似乎并不好,季孟文是苏温允一手提拔的,如今唐慎竟然升了他的官,季孟文自然怀疑其中有蹊跷。

    来到右侍郎屋中后,季孟文低着头,不敢吭声。

    唐慎声音温和:“你便是季孟文?”

    季孟文作揖道:“下官季孟文,见过右侍郎大人。”

    唐慎:“抬起头说话吧。”

    季孟文抬起头,终于瞧清了唐慎的面孔。此刻他还未曾想到,自己往后一生的命运便由眼前这个年轻人彻底改写了。

    提拔人才,改善工匠的俸禄,这只是唐慎所做的第一步。

    开平三十四年三月,唐慎上奏皇帝,请求加开造改部,为工部四部外特设的部门。这一次连赵辅都有了些迟疑,此言一出,百官各有微辞。大多是觉得唐慎去岁才当上工部右侍郎,如今竟然就要给工部另加一个部门。

    “我大宋的官制大多沿袭前朝,前朝用了数百年,我朝自太|祖以来也用了一百多年,如何就在他上任后,得做出改变了?简直胡闹!”

    工部尚书袁穆虽然感到错愕,却没有出声反对。

    所幸本朝吏治严明,不似前朝,工部是个实打实的油水衙门。工部的官员可不是个美差,百官对唐慎的做法有些意见,却也不是十分在意。决定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