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被坑死的郭崇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蜀中

    郭崇韬陪着魏王李继岌视察刚拿下的蜀国国库, 看着国库中堆满的粮食和钱帛,终于放下心来。

    “殿下, 有这些粮食和布帛, 朝廷无忧矣”

    魏王李继岌,小名和哥,年方十五, 李存勖的长子, 此时看着满库的粮食和钱帛, 也难掩激动, “父皇得此库,再不用犯愁了。”

    “殿下仁孝,”郭崇韬赞了一句,笑着说“臣已命人清点库房, 等清点清楚, 就将库房内的物资都运往洛阳。”

    魏王李继岌点点头, “使相说的是,还是得尽早运到洛阳, 父皇才能放心。”

    两人看完蜀王的国库,就要回大营。

    郭崇韬牵过一匹俊马, 请李继岌先上马, 李继岌知道郭崇韬这是对自己这个未来太子的尊重, 就道谢一句, 接过缰绳, 准备上马。

    李继岌身后的宦官李从袭素来巴结李继岌这个未来太子, 一见小太子要上马,生怕他摔着,就立刻趴在地上,李继岌从小在后宫长大,也没多想,就踩着李从袭上了马。

    郭崇韬看的皱眉,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开口“殿下,臣在军中,阉过的马尚且不骑,何况是人,殿下身为储君,以后继承大统还是多用士人的好。”

    此话一出,十五岁的李继岌当即尴尬的有些手足无措,而李从袭,却低下头,恨的双目滴血。

    郭崇韬却觉得自己劝诫了未来的君王,心满意足的带着众人回军营了。

    此后几日,因为蜀国国君亲自出降,郭崇韬对蜀国还算优待,一面让蜀国国君和家眷收拾东西,一面挑选一些蜀国才俊,打算一起送回洛阳。

    如今离大唐李渊建的这个灭亡不过二十年,蜀中这些大臣大多是当年跟着唐僖宗唐昭宗逃跑留下来的,就算蜀王的父亲,其实当年也不过是唐朝在蜀地封的节度使。

    所以除了蜀王痛惜自己丢了皇位,别的大臣倒是挺高兴回中原,甚至为了回去能有个好位子,蜀国的这些大臣开始提前送礼。

    甚至连投降的蜀王,都来送礼,想要给自己谋个富裕藩镇的节度使位子。

    当初李存勖给蜀王的投降条件,就是给他个藩镇,让他当节度使,蜀王一看抵挡不住晋军,想着自己爹王建当年也就唐朝一节度使,不过称帝几年,如今自己再当节度使也没什么,所以才投降的那么快,不过这藩镇有大有小,有富有穷,蜀王知道自己好色无能,所以就捞个富裕点的藩镇,甚至离京城近点都无所谓,反正他也没想着复国。

    郭崇韬自然答应,好生安抚一番,给蜀王保证一定是京城旁边三个富裕藩镇之一,具体哪个等他和皇帝商讨好了,就让中书省下诏。

    蜀王心满意足走了。

    众大臣一看蜀王都成了,自然不甘落后。

    一时间,郭崇韬军营的门槛都被踩破了。

    就在郭崇韬门前人满为患时,有一些人却不大高兴了,那就是跟着魏王李继岌来的那些宦官。

    这些宦官之所以跟着李继岌来,一是为了讨好未来的太子,二是因为蜀中巨富,打算趁机捞一笔。

    可那些送礼的人却仿佛眼瞎似的,不来巴结李继岌这个主帅,未来的太子,却反而都去巴结郭崇韬,这些人自然气不过。

    人家当然没瞎,郭崇韬是枢密使,掌管朝政,官员升迁。而李继岌虽然是皇长子,可却不是太子,年纪又小,谁知道他以后能不能当上皇帝。蜀国这些君臣不久前才经历前国君废太子,立现在的太子为国君,自然对太子这种东西信任打折扣。

    于是,这些宦官就在李继岌面前说郭崇韬坏话。

    李继岌年纪毕竟还小,从小都是众星捧月,到哪都是别人捧着,如今看郭崇韬的大营人满为患,自己的大营却门可罗雀,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过好在他从小被李存勖亲自教导,也知道自己这次是来跟着捡功,回去当太子的,所以倒也没太难受,反而对这些宦官说“本王年纪小,还未进去朝廷,郭公身为使相,总理朝纲,别人想去他那求官,也在情理之中。”

    “可殿下没见到,那些大臣都把大把大把的金银珠宝、钱财布帛送到郭公那”

    “你们不用说了,郭公当初为出征捐出全部家当,如今收一些也算补上了,这事以后就不要提了。”

    一众宦官见说不动李继岌,只好退下,不过心里却越发觉得不能再让郭崇韬这么势大下去。

    而此时,郭崇韬大营中,他的心腹掌书记也在劝他,“使相现在已经位高权重,此时灭蜀又是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