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科举制度的改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恩!你怎么知道?

    李浩震惊的看着林凡。

    他早就看出,林凡是一个人才,没想到,林凡把自己的心思也揣摩的这么透彻。

    呵呵,微臣的确是知道一些,陛下,无人可用,也好过用那些贪官污吏吧,他们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反而是给陛下抹黑啊。

    林凡说道。

    那我要怎么做?

    李浩看着林凡问道。

    他现在觉得,林凡一定是想到了应对的办法,不然的话,不可能如此轻松的面对自己。

    很简单,科举制度改革,这样的话,你才能在短期内招揽到人才,而且,这些人才也都会归属于陛下。

    林凡笑着说道。

    林凡说罢,李浩则是在心里不断摇头,他本以为林凡出的会是什么好的计策,没想到,居然是这种无用的计策。

    在如今的大唐,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选拔的人才也都是真正的人才,不过,这些人才一般都会提前被人拉拢。

    比如大部分人会成为赵金元、太师、六部尚书等人的弟子门生,这些人虽然是为朝廷办事,但同时也是属于这些人的人。

    李浩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如赵金元等人,在做到朝中大员的位置之后,也都是各有私心,不好掌控。

    林凡微微一笑,自然是看出了李浩叹息的原因,他又说道:陛下,科举制度的改革,可没陛下想的那么简单,这是能够动摇各大世家根基的改革。

    哦!你说来听听。

    李浩说道。

    陛下,如今的科举制度,每一个赶考的举子,都需要各县、各州的举人、乡绅、大家的推荐,才有资格来参加科举。

    这样的制度,本身就将一大部分的人才拒之门外,试问,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子,会队人溜须拍马,寄人篱下吗?

    不会,那些大世家大财团,会推荐一个对他们无用的人吗?也不会,所以,陛下你想要人才的话,就要去招揽那些无法参加科举之人。

    不如这样,陛下在开春之时,举办一次科举,这一次,便是任何才子都可以参与,先乡试,再会试,最后殿试。

    乡试,便是这些才子在他们生活的地方,由各县县令举办一次乡试,通过者成为秀才,而秀才便有资格来长安城参加会试。

    会试通过,由主考官选拔出百余名优秀者,当然,这些人只是各主考官选拔的,有可能有水分,所以,才会有一个殿试,殿试由陛下来出题,测试这些人是否有才学,但凡是主考官选拔出的,殿试没有让陛下满意,直接拖出去砍了,主考官也要重罚,如此,便可大大减少科举舞弊的案例。

    同时,陛下还可以下令,参加会试的人,取一半优秀者,成为举子,任何一名举子,若是对自己的才学有信心,都可以来参加殿试。

    但凡是在殿试上表现优异者,陛下可以直接册封,如此一来,册封者便都算是天子门生,是陛下的门生。

    林凡说道。

    根据历史的记载,最先开始殿试的,也的确是在唐朝,林凡为李浩出这样的主意,也是顺应历史的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