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胜利者的评价(文中附作者注,很长,谨慎订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两大派系之间的博弈,最后以丹明之乱这种最为惨烈的方式结束,温和派无为而无不为,不亲自参与,但是却笑到了最后,战后接管最高权力,延续而今。

    从后往前看,温和派的胜利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若是依着强硬派的路子走下去,必然是灭门绝嗣的下场,温和派闭门封山,休养生息,同时继续他们那套无为而无不为的手段,才让一气门实现了真正的中兴。

    人皆言,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过青史自有明鉴,一切拆开了看,若是让吴毅回到昔日,哪怕不耻于温和派的做法,但是依旧会选择支持温和派,不为其他,因为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而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评价,落在青史,就是好战黩武,引狼入室,同时申明夷夏之防,告诫后人要小心异类。

    正因如此,玄真子才在此时,以这个例子来反驳吴毅的举例。而吴毅真的算是丹明之乱后第一个招收异类为正徒(单慧是巫女)的一气门高层了。

    (作者注:想了很久要不要写,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写一下,否则埋伏一百多章,草蛇灰线,脑袋都想炸了。故事的原型是什么?背后的影射是什么?若是只感动了自己,读者没有看懂,未免过于可惜。

    若是读者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再加我的许多暗示,应该能够看出来文章中的丹明之乱,说的就是安史之乱。二者背景不同,**发生过程以及结果,自然不会都一样,一些人物请不要生搬硬套。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朝代,唐之后,就在多方面渐渐走向了没落封闭,持续进行着治乱循环。

    我笔下的丹明之乱,重在民族问题,而我现在也主要说说唐朝的民族问题。

    说在前面,无意挑拨民族关系,一切以史书为载,事实,仔细看我的文章,就会发现散人还是很惜命的。

    唐朝皇室,是有着少数民族血统的(鲜卑族),所以唐朝对民族问题也极为开放。

    中学生去翻翻历史教科书,还能够找到唐太宗那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说这句话,不仅仅因为血统,也是因为当时少数民族将领在军中大量当任高层,地方边疆存在大量的羁縻州。

    安史之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麾下汉族子弟占据八成(因为是募兵制,府兵制被取代,节度使掌握财政大权,士兵有奶便是娘)。

    相反,平叛队伍当中却不乏高仙芝,哥舒翰这样的少数民族将领,早期甚至是主流。

    所以,总结一下,安史之乱这种王朝中期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人口陷阱的结果,也就是资源增长无法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简而言之,饭不够吃了。

    之所以以这种方式出现,就是制度问题了,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不大,但是唐朝中期少数民族将领占据军队高层,却是一个事实。

    汉族百姓为什么不愿当兵,因为府兵制下的他们免税,地位还高,退役之后还能够当国家基层干部,但是募兵制下的他们,就是一群糙汉,司任意克扣兵响,地位不高,养家糊口都困难(此处指的是普通士兵,将军的亲卫,地位以及待遇,可是很高的,这些也是将领的私兵,打仗基本靠这些人,埋下割据的隐患)。

    至于府兵制为什么会崩溃就不多说了,否则洋洋洒洒几万字可以说。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