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三 荀攸试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放眼当今的大汉天下之大,士林中的士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然而抛开那些沽名钓誉、名不附实的家伙外,其实真正的有学之士,却是少之有少。

    求学!求的乃是大治之学,求的乃是名师之学!

    前者乃是从天下中学习,后者乃是从名师名师中求学。

    前者学的乃是大治之学,后者学的乃是治理大世之学!

    能够提供求学条件的,除了世家的自我供给外,天下也只有颍川和鹿门二地!

    说句不客气的话,也只有有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的荀爽,以及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微二人,有那个大气度,能够真正的做到教授勿人,不看出身。,言传身教,因材施教。

    而此二人,所开创的颖川学院、鹿门学院,同样为东汉三国,提供了大量的顶尖人才!

    荀攸,绝对算的上是那顶级的一类人之中。

    说起来,至今还声明不显的荀攸,从来不会太过的展露锋芒,低调行事的他,贤名也不过在小范围里面流传。

    比起已经名扬四海,有着“王佐之才”之称的“同族叔叔”荀彧,他的名气,可以说差远了。

    当然了,低调不意味着他不想出名,偶尔惊艳一下,也未曾不可。

    之所以低调,也只是习惯里面的谨慎使然,在荀攸看来,为人处世,需要多多考虑。

    生活并非儿戏,处处都太过锋芒毕露,容易会招人厌恶,甚至产生一种必杀之的心态!

    当然了,太随和亦是不行,默默无闻等同于平庸,过于沉默寡言,则同样会泯然众人矣!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荀攸他所想要的,故而取其中,迎合了中庸之道。

    中庸又同样不与平庸挂钩,相反,荀攸心中的骄傲,是深入骨髓的。

    想他荀氏一姓,放眼整个大汉,那也算的是数一数二级别的千年大姓,传承渊源。

    荀姓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据《姓苑》所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个儿子被封于郇,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又称郇叔。

    春秋时被晋国武公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

    于荀氏中,又出了一个极为有名的人物,此时乃是荀况荀子,荀况乃是战国时思想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著有《荀子》32篇就连百家争鸣时期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提出了“性恶”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迷信,是儒家学说的继续队和发展者。

    颍川荀家就是出自于此,千年来,荀家人的骄傲,也同样便是来源于此。

    “将军可愿一听?”荀攸凝视着高郅,看似漫不经心的开口询问。

    “还请先生支招,我们,随时恭候。”

    高郅环视一圈身后的并州将士们,有半数以上都是人人带伤,可浑身上下他们却透着一股彪悍的气息。

    眼中流露一抹建议,高郅斩钉截铁的说道,荀攸闻言浑身一震,头一次的抬头深深的凝视了一眼高郅。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