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说服出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其实谈到这儿,关于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主要冲突,高郅的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

    在他看来,公孙瓒和刘虞两个人,无非就是在对待胡人的抉择问题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

    白马将军公孙瓒,虽然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如昙花一现。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代表着一个相当血性的北方问题的解决思路,即为用武力镇压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和叛乱。

    相对的,他的上司幽州牧刘虞,则是倾向于用怀柔政策来处理这些外族。

    一个人想要通过武力,对外族进行打击;一个人想要通过感化,求和共存。

    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主战派与主和派。

    自然,矛盾冲突,便是不可避免的。

    非常明显,思想理念上的分歧,无疑是最难以调协的。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刘虞才和公孙瓒不和,最终矛盾激化以致兵戎相见。

    因为当两者之间,出现纷争的时候,通常都是源于对自己所认可的理念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则往往意味着自负的诞生。

    而自负者,便不会希望别人否定自己的观点,甚至去推崇相反的理念。

    现在,高郅在刘虞面前夸奖公孙瓒的处事方法。

    无疑,便是从另一个方面,变相在说他刘虞所一直贯彻采取的办法,是错误的。

    如此一来,他自然心情不爽,自然不会给高郅再流露出什么好脸色来。

    虽然,在高郅的心里的确是认为刘虞的观点不对...

    不过,人在屋檐下,他也不好去直言斥责。

    而且,他也没那个胆,毕竟,这里,可没有什么后世的言论自由那一套说法。

    对一州之州牧指责...怕不是不想活了。

    更何况...

    有敬酒不吃,何必上赶着去吃罚酒呢?

    “治正推平,功在千秋!”于是,在沉吟了片刻,高郅憋出了八个字。

    当然,这八个字,倒不是高郅自己编织出来,用来随口应付刘虞的。

    这些评价,刘虞当仁不让,都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上对其的真实写话。

    关于治理州郡这一方面,刘虞的能力,倒当真是不庸置疑的,甚至可以称得上,算是东汉末年有数的能臣了!

    要知道,在历史上,刘虞在镇守幽州时,便是以为政宽仁,善于安抚百姓著名,并深得幽州人心。

    他为官清廉,虽贵为上公,然而却天性节约,除开官方的开销外,在家都经常是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这一点,与当时东汉官僚穷奢极欲的腐朽作风截然不同,因此对幽州风气的改变起了很大作用。

    “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在当时,刘虞的所作所为,具有很罕见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士人爱戴。

    以至于后来,袁绍战公孙瓒的时候,总有大批的胡人部落前来帮忙,也是因为打着给刘虞复仇的旗号。

    可以说,公孙瓒的败亡,有相当一部分,是源自于内部的,对刘虞的杀害...

    “你果真如此认为的?”刘虞面色缓和下来。

    好话人人爱听,被高郅一夸,刘虞原本微变的神色,也重新恢复微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