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三 对外族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    其实,汉朝,对外的统治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就连现代西方的一些历史辞典里是这样形容汉王朝的:汉帝国以国力强大、对外扩张、持久的强盛统一而称誉西方世界!

    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汉帝国是罗马帝国称雄之时唯一能与之对抗的帝国!

    而在我们东方,汉帝国无论是强盛还是没落之际都对周边国家保持军事上的优势,使周边国家不敢对汉帝国不敬!

    对外族战争的时候,两汉国力方面还是非常强劲的。

    每当中原王朝衰弱之际,外族的入侵也会相伴随之而来,很多王朝亡于外族,例如宋朝,例如晋朝,例如明朝。

    但是大汉王朝,即使在国家四分五裂、诸侯割据一方,仍然能吊打四方蛮夷,在国际上和军事上保持保证一种强势地位。

    汉朝之亡,亡于地方豪强士族,中央势微难以辖制。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读史的时候对于东汉的评价,便是“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历代政权的更替一般都是因为国力衰弱,军队无能,导致外敌入侵而灭亡,唯独东汉是因为国力太强盛,最后内部争权夺势,造成三足鼎立的状态而亡。

    其实以史为鉴的话,这个评价是非常到位的。

    自从汉武帝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开疆辟土以来,汉朝一改汉初弱势,对于强大的匈奴只能和亲的对策,开始强势崛起。

    无论是西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还是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中原王朝无论是国力还是武力都一直远先周边势力。

    在西汉和东汉期间,武将的偶像是卫青、霍去病这样因功封侯的战将。

    甚至一个小小的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竟然都敢带着几国乌合之众的四万人就直接矫诏攻打占据西域的匈奴单于,并且吼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文人的偶像则是凿空西域的张骞,以外交使者身份直接在楼兰斩杀楼兰王的傅介子,东汉一人平定西域50余国的班超。

    汉朝的朝堂上虽然内斗厉害,外戚和宦官轮番掌权,但是对外则是毫不手软,无论文臣武将在对外的时候都在践行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就算是到了诸葛亮口中倾颓的桓、灵二帝,东汉依旧有着号称凉州三明的段颎、皇甫规,张奂。

    这三人便如同救火队长一般,一旦羌族和鲜卑族有叛乱,立即就被调去边疆抵御、镇压。

    而只要这三个人一出马,便是战无不胜,故此东汉末期虽说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也还能维持着表面上的强大。

    然而在表面的强大下,大汉朝却已经是暗流涌动,皇帝看士族不顺眼,士族看宦官不顺眼,继而看皇帝,看整个朝廷不顺眼。

    羌胡看汉人不顺眼,汉人也与羌胡矛盾重重。

    打了几十年却也只是打得府库空虚,依旧解决不了问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