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娘,吃饭了。”

    王春香正好瞧见刘氏回来,喊了她一声。

    刘氏觑了她一眼,“叫上山子他们一块。”

    分家与不分家,似乎变化不大,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大花和二花站在旁边吃。

    张老头开动,其他人随之端起碗,他不经意问了句,“柱子呢?”

    刘氏心不在焉,不想提那‘没心没肺’的儿子,“晚点就回来了。”

    一时只有碗筷的碰撞声和扒拉吃饭的声音。

    吃到一半,刘氏到底还是念叨着儿子,她拿个空碗盛了满满一大碗放在旁边。

    王春香眼珠子跟着她的动作转动,欲言欲止。

    张高趁着天黑前回到家。他在赵家不敢多吃,走了一段路早就饿了。

    王春香恰好出来倒泔水,“二弟,娘给你留了饭。”

    “诶,”

    刘氏给他留了足量的饭菜,他端起碗扒拉了两口,一脸满足。

    王春香偷偷瞥他好几眼,不经意提醒他,“二弟,你明日的粮食要不要先拿过来,我早间做饭早,你起来就能吃了。”

    张高抹干净嘴,一时未察觉她的意思,不过想到他亲娘的吩咐,“多谢大嫂,我待会就把粮食拎过来。”

    王春香臭了一下午的脸色终于好看起来,给粮食就行。

    若是以往,张高只怕随意挖几碗粮食给王春香,且大有盈余,如今考虑到梨花,手哆哆嗦嗦倒回一点,王春香接到米袋时还是满意的,打开粮食袋口后,朝里头探一眼,喉咙一哽。

    吊着眼皮问他,“二弟,你吃这么少?”

    张高憨憨一笑,“大嫂,有多少做多少吧,平时差不多的量就行。”

    王春香脸都臭了,扯着袋子转身进屋。

    张高朝里头喊了一句,“大嫂,我明儿会多砍些柴火来。”煮饭烧水费柴。

    王春香回屋揪着张山,叨叨了几句张高小气只给那么点粮食,骂他一分家不认人了,谁稀罕那不值钱的柴火?!

    不宽不窄的屋内,油灯微晃,刘氏咬断线条,利索地甩开裤腿。

    张老头忽然出声,“怎么样了?”

    刘氏动作一滞,若无其事地挽起另一条裤腿,仔细眯着眼睛摩挲到需要缝补的

    地方,半晌没出声。

    实在是一日接收的信息超过她的承受范围。

    缝来缝去,半天也没重新串上针线,她没心思弄干脆停下,叹气,“他爹,我今天见了赵家那个小孩。”

    张老头安静听她讲。

    刘氏憋了一日,有了倾述**,将赵言说的话重复了七七八八。

    “他真这么跟你说的?这娃娃这么聪慧?”张老头怀疑。他家柱子和山子五岁的时候,只会掏鸟蛋摸鱼,只会吵着要吃的。

    “那我能骗你?”又乖巧又聪明,刘氏下句话没说出来。

    “那柱子瞧上的姑娘怎么样?”张老头简单问她。

    刘氏收拾好小篮子,嘴唇动了动,忽然垂着头不再言语。

    张老头披着衣服下床去灭油灯,继续道,“听着你说的,那男娃子不是问题,若是赵姑娘是个勤快的,人品好的,替柱子相下来。”

    屋内暗下来,刘氏咕哝了一句,“家里家外收拾得还行,是个勤快的,长得也漂亮。”

    张老头抹黑回到床边,“再问问柱子的意见,老大家娶媳妇时,那也是老大家自己相中的,你当初对老大家的看法还没这个好。”

    张老头说法是有源头的,当初张山看中了王春香,刘氏也偷摸摸私底下问人品去了,人勤奋是勤奋,但爱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瞧着大儿子中意,她只能下聘娶回来。这么些年下来,她没闹出什么大事,但嘴巴也没歇着就是了,常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独独这方面,刘氏尤其瞧不上。

    张老头和刘氏面对儿子婚事,要求不高,女方只要能踏踏实实与他们儿子过日子,头脑是个清醒的,不是搅家精,能给他们多生几个胖乎乎的孙子就行。

    “明儿再说吧,”刘氏摸黑躺下,如今最急的不是他们。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当朝的婚姻制度之一,若不遵循,便是不孝,张高自然要寻求两老的意见。

    天色一早,张高找到刘氏与她商量,神色躲闪中略有期盼,吞吞吐吐,“娘,你昨日也见着梨花了,你觉得怎么样?”

    刘氏晾晒着衣服,搬着木盆往旁边一移,她半晌不出声,急得张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