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零章 议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D1
AD4
    板仓重宗当然是知道龙溪禅师宗潜的。

    因为他这个京都所司代的职责与使命,就是守御京都并坐镇监视京都皇室及其小朝廷。

    这次京都遇袭被毁的消息传入江户,板仓重宗羞愧万分,如果不是德川家光亲自下令禁止他自杀,那么早在两天前,他就已经自己剖腹而死了。

    而在他之前,大坂城代阿部正次,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

    当大坂町被焚毁,大坂城本丸被占领的消息传入江户之后,大坂城代阿部正次求见德川家光,但是未被接见,随后就在江户城本丸门外剖腹自尽了。

    “一战未打?板仓重宗,如果与敌人开战,你能做到一战必胜吗?”

    面对板仓重宗悲愤的质问,德川家光并未回答他,不过,德川家光所依赖的一个大老重臣酒井忠胜,却开口反问了他一句。

    但是对于幕府大老酒井忠胜的反问,已有必死之心的板仓重宗毫不在意。

    “胜败乃兵家常事,谁敢说一战必胜?”

    如果搁在以前,担任幕府外职的谱代大名,在幕府将军的面前直言顶撞将军信重的幕府大老,即使你说的有道理,也会被认为极其失礼的行为,会受到追究和惩处。

    不过现在,板仓重宗显然已经不在乎了,所以酒井忠胜话音刚落,他就立刻横眉冷对反驳了回去。

    对于板仓重宗的反驳,年纪已经一大把的幕府老臣酒井忠胜,倒也没有因此生气,相反,酒井忠胜只是心平气和地说道:

    “如果做不到一战必胜,那么这一战,就绝不能轻易去打。因为这一战战败的后果,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

    “若战败,我愿意一死!”

    “你的生死荣辱事小,幕府的兴衰存亡事大,板仓重宗,你身为上样委任的京都所司代,岂能分不清楚大小轻重?”

    “你——,你们——”

    面对酒井忠胜的说辞与反问,板仓重宗一时不知如何答复,便拿眼去看其他重臣,然而其他重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无人出来支持他的主张。

    这个场面,让板仓重宗一时心灰意冷,同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就在昨天晚上,德川家光目前的这些幕府重臣之中,主战派与言和派还几乎是对半分的。

    而且主战派气势汹汹,明显占据上风,而言和派的气势却要微弱得多,只敢暗戳戳地表示应当从长计议,甚至都不敢站出来亮明自己主张言和的态度。

    然而,只是过了一夜,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昨晚跟板仓重宗站在一起主张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的几个幕府老中,此刻,竟然都不言语了。

    “上样,荷兰夷与明人敢来进犯江户,依靠的是他们的巨舰与重炮之锐,上样可暂忍今日之辱,效法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然后五年造船,五年造炮,期以十年之后再雪此耻,犹未晚也!”

    “上样!”

    正当御殿大广间内的气氛异常凝重之际,另一个一向被德川家光所信重的幕府重臣柳生宗矩突然发话了。

    而且柳生宗矩所说的话,态度比酒井忠胜更加明确,几乎等于是直言应当议和了。

    此时已须发皆白年过七旬的柳生宗矩,是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父子两代人的剑术与兵法老师,极得德川家光的信任。

    他的这番话一出,立刻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当然,柳生宗矩的话音一落,板仓重宗就再次神情悲愤地对着他的主上,也即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叫了一声。

    “十年之后?”

    就在板仓重宗悲愤的呼叫声中,德川家光看都没看板仓重宗一眼,只是看着须发皆白的柳生宗矩,轻轻反问了一句话。

    然而德川家光的这个反问,却再也清晰不过地表明了他此时此刻的真实态度。

    显而易见,德川家光认可了柳生宗矩的大部分说法,只是觉得十年之期有些太久罢了。

    “即使十年之后,上样也不过四十七岁,正是春秋鼎盛时期,君子报仇,正当其时。而到彼时,若上样造船造炮功成,当年丰臣氏跨海西征未竟之业,也将在上样手中完成。”

    “是啊,上样,那些为了功业能屈能伸,能忍能让的人,才是最强大之人。若是当年韩信不能忍胯下之辱,又怎有后来不世之功业!”

    “是啊,上样,大丈夫重在能屈能伸能刚能柔,眼下形势,荷人与明人联军船坚炮利,非我所能匹敌,上样唯有忍得一时之辱,才能成就千秋大计!”

    ……

    柳生宗矩劝慰德川家光的话说完了以后,御殿大广间内的形势,其实就已经明白无误了。

    因为德川家光如果没有言和之心,他就不会对柳生宗矩假以辞色。

    而且,德川家光如果没有言和之心,像柳生宗矩这样善于见风使舵的老狐狸不倒翁,也必定不会轻易表明态度。

    所以,柳生宗矩的话一说完,其他的幕府重臣们,也开始跟着附和了起来。

    事实上,德川家能有今日这样的地位,靠的就是在其弱势时能够做到足够的隐忍。

    要知道德川家光的祖父德川家康,就是“战国第一忍者”。

    面对强者,他就伏低做小,面对弱者,他就毫不留情。

    最终不仅成功熬死了丰臣秀吉,而且还将丰臣氏的孤儿寡母斩尽杀绝,终于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德川家康的发家史,自然影响着他的后人。

    “既然如此,那就议一议讲和的条件吧!荷人与明人提出的条件之中,哪些我们可以接受,哪些我们不能接受,要好好议一议。因为就算是议和,我们也要有我们的条件,不能都是他们说了算!”

    “哈依!”

    德川家光终于亮明了态度之后,江户内城本丸御殿大广间内的幕府大老重臣们,几乎异口同声地俯首领了命令。

    紧接着,德川家光就将议和的事情交给了老臣酒井忠胜、柳生宗矩以及同样在场的松平尹豆守信纲领头,而他自己则满脸沮丧地起身离去了。

    与此相应的是,那个一心求战、想要洗刷自身耻辱的京都所司代板仓重宗无法忍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讲和,当日上午出了江户内城本丸,就在本丸城门外剖腹自杀了。

    不过板仓重宗的死,没起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AD2

章节目录

AD3